《增广昔时贤文》收录了很多耳熟能详的格言警句,比如“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这两句比喻失势之人的窘境,通俗易懂。但“平阳”二字一般解释为平坦明亮的地方就显得牵强了,现在也没有如此用法。我以为平阳应该是一个具体的地名,古籍有所谓“尧都平阳”之说,尧都现在是山西临汾的一个区,也就是古平阳,1978年襄汾考古发现了陶寺遗址,并出土了一些带文字符号的陶片。汉代平阳出过卫青、霍去病这样伟大的战将。那么“虎落平阳”与它有关联吗?我理解这与西晋末年五胡之一的匈奴有关。
西晋末年惠帝司马衷即位不久,因皇后贾南风弄权,导致“八王之乱”,藩王为争夺中枢之权互相攻伐,国无宁日。公元304年,在西晋朝廷为质的匈奴五部大都督刘渊受晋皇太孙司马颖派遣,返回山西离石(今吕梁市),在族人刘宣等拥戴之下,乘机起兵反晋。因其祖曾与汉王室联姻,约为兄弟,故刘渊以恢复汉室相号召,自立为汉王(后改为赵),旋迁左国城。公元309年术士称平阳有紫气,刘渊政权又移至平阳称帝。不过二年,刘渊病死,四子刘聪杀兄称帝。
刘渊此人值得一说。《晋书·载记·刘元海传》称他“姿仪魁伟,身长八尺四寸”,这合现代的尺寸有一米九的个子,又膂力过人,通经好史。他曾经说过两句著名的话,现在已成为成语:“吾每观书传,常鄙随陆无武,绛灌无文”;“一物之不知者,固君子之所恥也”。此处“随陆”指汉高祖谋臣随何和陆贾,“绛灌”指汉高祖名将周勃及灌婴。这四人是汉重要的开国元勋,而刘渊“常鄙”,可知其自视甚高,颇具才略,天下大乱,正是其出头之日。
公元311年,刘聪发兵攻入洛阳,杀晋太子及王公百官三万余人,俘晋怀帝司马炽至平阳,此即历史上著名的“永嘉之乱”。想想看,亡国之君能有什么好下场?次年匈奴正月元会,刘聪即令司马炽“青衣行酒”。青衣者,小厮也。在场的晋朝旧属涕泗横流,原侍中廋珉更与怀帝抱头痛哭,当场被杀。不过一月,晋怀帝也被杀害。
然而,辱不止此。怀帝死后,公元313年司马炎的孙子司马邺又在长安即位,史称晋愍帝。仅仅三年,匈奴政权又攻陷长安,时长安户不满千,粮草断绝,司马邺出降又被掳至平阳。次年冬,刘聪出猎,令司马邺执戟为先导,百姓围观。后又令其为宴会“行酒洗爵”,极尽侮辱,“晋臣在座者多失声而泣”。不过两月,刘聪为绝后患,杀了司马邺,年仅十八。
永嘉乱后,北方居民纷纷出逃,南方多立侨县安置流民。这些逃难的人不会忘记晋王室所受的屈辱,他们世代相传,后来《晋书》更如实记载了这段国破君亡的史实。以致后来形成了谚语:虎落平阳被犬欺。而后人再添上“龙游浅水遭虾戏”凑成对联,则失去了虎落平阳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