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最后为何只剩下三国?

   2020-11-11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最后为何只剩三国?而这三国为何一时无法统一?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这三个国家都很重视人才,每一国都重用了一大批仁人志士,所以才成鼎足之势。在起初讨董卓的十八路诸侯中,真正的领军人物是袁氏二兄弟:袁绍与袁术。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最后为何只剩三国?而这三国为何一时无法统一?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这三个国家都很重视人才,每一国都重用了一大批仁人志士,所以才成鼎足之势。

在起初讨董卓的十八路诸侯中,真正的领军人物是袁氏二兄弟:袁绍与袁术。后来的三国之主都算不得什么“巨头”。曹操还算是比较有实力的一路,孙权的父亲孙坚只不过是居中的一路,而刘备当时仅是个带着一小路人马、依附在公孙瓒那路的县令。

看看当时袁术与曹操对待具有万夫不挡之勇的关羽、张飞的态度,便知这两路诸侯的未来。袁术仅因为关羽、张飞是小小“马弓手”,就恨不得将其哄出——对人才论资排辈,这是最没见识的糟蹋人才。

而唯才是举的曹操则与袁术的做法恰恰相反。他不仅好言安慰关羽,而且还为“马弓手”亲自温酒把盏,这种低姿态不是作秀,是发自内心地喜爱人才!曹操虽是奸雄,但在吸引人才上,的确具备他特有的人格魅力。

除曹操、孙坚之外的十六路诸侯,在人才战略上与袁氏二兄弟大同小异,大多或有眼无珠、或前恭后倨,所以一一土崩瓦解也合乎天理。

英文中有句谚语,叫“宝贝放错地方就是垃圾”。对这句谚语,想必两千年前的诸葛亮、陆逊、郭嘉等士感触颇深。这三位是三国的扛鼎人才,都分别被三国之主刘备、孙权、曹操本着“唯才是举”的原则纳入。如果他们投入的是其他十几路诸侯的怀抱,还会有后来的大展宏图吗?

三国之主对待人才相当低姿态,这是有示范作用的人才战略之举,刘备、孙权、曹操善待人才当然是为了夺取天下,但他们绝对做到了毫不虚伪的求贤若渴。

人才战略对十八路诸侯中的每一路发展都举足轻重,然而奇怪的是:越是赫赫有名的诸侯,越不屑礼贤下士,似乎那里的人才早已饱和了似的。

为何越赫赫有名的诸侯就越不招纳人才呢?以袁绍袁术这十八路诸侯的两个领军人物为例,门下固有的猛士与谋士林立,袁绍帐下的田丰、沮绶、许攸都不是草包,但各怀鬼胎、分成各种裙带关系,还招贤纳士做啥?至于大局的发展,与那些打小算盘者又何干!

“宝贝放错地方就是垃圾”,更进一层的问题是,认定宝贝是垃圾的地方有没有发现自己的过错?那种地方会有真宝贝发光吗?它容得下放光的宝贝吗?一个容不下人才的地方,谁会对它的未来抱有信心?

从古代的三国到今天的全球化,跨越千年的实例反复证明:谁能惟才是举,谁就能在这个世界上脱颖而出。

 
标签: 汉朝 三国 诸侯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