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蒋介石为什么要劝张学良别送他回南京?

   2020-05-29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我们都知道蒋介石抓了送他回南京的张学良,并软禁了张一辈子。其实历史还有你不知道的一面,蒋也委婉提醒张别去南京。1936年12月25日,张陪蒋到西安机场,蒋说:“我们兄弟两人,大仁大义,从不抱怨,将来历史记上一笔,流芳百世。”张学良很激动,更

我们都知道蒋介石抓了送他回南京的张学良,并软禁了张一辈子。

其实历史还有你不知道的一面,蒋也委婉提醒张别去南京。

1936年12月25日,张陪蒋到西安机场,蒋说:“我们兄弟两人,大仁大义,从不抱怨,将来历史记上一笔,流芳百世。”

张学良很激动,更表示要亲自送蒋回南京。蒋介石说:"我们兄弟两人谅解,你到南京就不好办了,他们打你的主意,我就遗臭万年了。”蒋劝张不要送,张性情中人,动了真情,坚持己见,一起上了飞机。那为什么还抓张呢?因素多了。

蒋介石和周恩来都劝张学良,"别去南京,去了你就回不来了"。但张少帅就是不听,还是去了。为什么蒋介石和周恩来都劝他别去南京?既然老蒋也劝他别去,那去了不扣押他不就得了吗?可事情的演变,就不是人们所能左右的了。

1936年12月12日, 杨虎诚和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对蒋"兵谏",扣押了蒋介石,陈诚,卫立煌,蒋鼎文等一干人,要求蒋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剿共内战政策,"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不是私人恩怨,是攸关国家民族命运的大事,是个人都知道,更何况蒋介石这个政治高手。蒋虽有一万个不愿意,但他也不是糊涂虫,怎么会不明白扣押张的后果将是一件不得人心且臭名昭著的事呢?所以当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之后,张学良为了表达自己对委员长的歉意,执意要亲自把蒋送回南京时,有两个人是反对并力劝他的,一个是共产党的周恩来,另一个就是被他逼着抗日的蒋介石。可两者劝他别去的理由却不一样。

周恩来劝张学良别去南京,是基于共产党与国民党十几年斗争的经验和教训,认为蒋可能会报复张。因此,为了张学良本身的人生安全和几十万东北军的稳定,坚决反对张学良亲送蒋介石回南京。只是中共中央领导人们得出这个意见,去转告张本人时,已经来不及了。据记载,1936年12月25日,周恩来得知张少帅要亲自送老蒋回南京的消息时,马上去张的官邸,但张和蒋等已经去机场了。周又马上驱车去机场,但当他到达时,飞机已经起飞了。周恩来站在机场里急得直跺脚,连声喊:"晚了!晚了!”如果机场有电话的话,历史可能不一样了。但西安机场当时却连部电话也没有,造化弄人!蒋乘飞机从西安起飞,经洛阳转往南京。

蒋介石在被抓住扣押后,之所以一直未答应联共抗日的主张,是基于以下几个因素:首先,作为国民政府的最高领导人,居然被手下逼着抗日,无论多么正义,但他的威信和面子严重受损,脸上怎么过得去呢?必须要有个台阶下才行。

这个台阶,除了别逼他在停战协议上签字外,总还差点什么。

第二,自己一石二鸟的剿共削张计划落空了。

第三,国际声望受损,会引起盟友对自己领导能力和对国內局势控制力的怀疑。但蒋介石对张学良的情感是复杂的,毕竟中原大战中,要没有张学良几十万东北军舍命相助,有没有他蒋中正的今天还两说呢。

作为一个传统的领导人,"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又怎么能不记得呢?更何况,两人曾义结金兰。因此,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他态度不那么坚决的,淡淡的提醒张学良:“形势复杂,别离开西安。"可惜,重义气,內心感觉愧对蒋的他,没明白。

因此,从个人情感和道义上说,蒋是有不扣押和软禁张学良的理由的。但就他说的,"形势复杂",那什么形势呢?主要指以下几个了。第一,张学良是东北军的主心骨,灵魂人物。如果张学良离开,会不会引起东北军大乱呢?难测。第二,国民党内派系林立,如果不严厉惩罚张学良和杨虎诚,谁也不敢保证没有效仿者。第三,党內的压力,喊抓张,杨的人不在少数。第四,出于个人感情和面子,也是个难题。所以蒋委婉提醒张学良别去南京,去了,就真的让他骑虎难下了。

当张学良去了之后,蒋介石先把张学良安排在南京饭店里,不管也不问。他采取了一系列军事措施,先令杨虎诚统领东北军,又逼杨辞职出国考察,把张杨的军队分割瓦解控制住,才回来"照顾”张学良,这样的话,就不担心东北军乱或转向共产党了,两者都是蒋所不愿看到的。从1936年12月26日蒋到达南京,一个多星期后才加强张学良所住饭店的警戒,实际是软禁。随后逮捕张学良,交军事法庭审判,被重判之后又特赦,并答应赵四小姐到南京陪伴张学良。在此过程中,可见蒋内心的矛盾与复杂。当然,也借此机会,瓦解了两大地方实力派军阀,张学良东北军和杨虎诚西北军,也可谓一举两得:既惩罚了张,杨,加强了实力;同时也对各派有个交待,不杀张也不让他坐牢,仅是软禁,这也照顾到了自己内心对张学良的感情。

总之,蒋委员长婉提醒张学良别去,是怕自己骑虎难下,抓张或不抓张都为难;同时也怕引起东北军叛乱,一旦倒向中共,于己更不利。而张去了后还是被他抓了,则是由于国民党內部派系斗争的压力,惩罚以敬效尤,重树威严;再者,已控制住了张的东北军,东北军将领们没有伐蒋,也没投共,蒋没了顾忌;其三,乘机加强中央军,削弱甚至瓦解东北军和西北军。这就是蒋介石一边不怎么希望张去南京,态度暧昧不坚决,而张去了他又软禁的原因。(夜狼文史工作室)

 
标签: 蒋介石 张学良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南京梧桐树真的是蒋介石种的吗 南京的梧桐树是谁种下的
    南京梧桐树真的是蒋介石种的吗 南京的梧桐树是
    1、南京的梧桐树不是蒋介石栽种的。南京的梧桐树最早是一个叫做郎怀仁的法国传教士种下的,而且它并不是梧桐树,而叫做悬铃木,只因叶子长得像梧桐罢了。2、南京开始广泛种植这种树是在1928年,为了迎接孙中山先生的奉安大典,南京市在多个街道栽种了两
  • 美国原子弹炸日本太快 美国送蒋介石的政治果实
    1945年6月中旬,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尾声,长达82天的冲绳岛战役结束。此役日本虽然失败,但是面对海陆空三军优势的美军,驻守冲绳岛本土的日军依然给美军巨大的杀伤力。在面对巨大火力优势的美军面前,日军与美军的伤亡比达到一个可观的比例,那就是
    12-31 蒋介石
  • 蒋介石死亡时间!蒋介石死前留下的遗嘱竟是这个
    蒋介石是近代中国著名政治人物及军事家,名中正字介石,幼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清。祖籍江苏宜兴,生於浙江奉化,逝世於台北士林官邸。历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华民国特级上将、中国
    12-31 蒋介石
  • 揭秘败军之将李宗仁训斥蒋介石 都是你搞糟了!
    当广东全境失守已成定局之时,我检讨战局,实愤懑不堪。深觉蒋先生如稍具良心,局面不会弄到如此之糟,溃败不会如此之速。蒋氏见他破坏防守广东的计划已圆满成功,复施展诡谲伎俩,在黄埔召见白崇禧,故弄玄虚,说那番言不由衷的鬼话,想来令人发指。就于是时
  • 蒋介石当年推行简化汉字方案为何没有能成功?
    早在1920年,著名语言文字学家钱玄同就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文章,提倡简化汉字。1922年,钱玄同与黎锦熙等知名学者又向国语统一筹备会第四次大会提出了《减省现行汉字的笔画案》,系统地阐述了简化汉字的理由和办法。专家们的建议与主张,引起蒋介
    12-30 蒋介石
  •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揭秘胡适一生中的三骂蒋介石
    1929年胡适一骂蒋介石:明定自己的职权,不得越权侵官国民党当局对待胡适的态度就是另一种样子了。在“人权运动”中,当胡适对国民党提出尖锐的批评,甚至指名道姓地责骂蒋介石时,国民党内当然也是群情激愤,尤其一些中下层党徒更是咬牙切齿,纷纷呈请“
  • 不为人知的蒋介石日本情人
    在蒋介石的一生中除了正式娶过4位女子为妻外,也曾传说他与两位女子有过爱情纠葛。一是蒋介石青年时期在日本曾结识的一个东瀛女子。二是在抗战胜利初期,蒋介石曾倾心过陈立夫的侄女。虽然这些都是鲜为人知的传说,但是,据蒋介石对待爱情婚姻的态度以及一些
  • 抗战名将李延年跟随蒋介石去台湾后竟沦为乞丐
    在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的学生中,有三名赫赫有名的山东籍将领,由于他们都姓李,人称“山东三李”。即李延年、李仙洲和李玉堂。勇哥今天单单说这个李延年。李延年军事生涯中最辉煌的时刻当属于抗战时期。我们知道,从1940年开始,蒋介石国民政府将重庆作为
  • 杨虎城的死因揭秘:蒋介石每次下野杀大将泄愤
    蒋介石下野,准备动身离京前,李宗仁见到这样一幕:这时于右任忽然老态龙钟地追上去,口里喊着:“总统!总统!”蒋先生稍停问何事。于右任说:“为和谈方便起见,可否请总统在离京之前,下个手令把张学良、杨虎城放出来?”蒋先生只把手向后一撒说:“你找德
  • 蒋介石与希特勒的恩怨情仇 从亲密合作到断交宣
    1945年4月30日,德国首都柏林笼罩在一片硝烟火海之中。总理府花园地下室暗堡内,随着一声沉闷的枪响,希特勒自杀身亡。一个星期以后,中国战时陪都重庆,国民党政府大礼堂内张灯结彩,蒋介石高举酒杯,向驻华美英苏军将领及大使们祝贺欧战胜利结束。蒋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