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诬陷于谦的徐有贞 他的结局竟是这样

   2020-06-12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徐有贞,原名徐珵,明朝中期内阁首辅,明代四大才子之一祝允明的外祖父,因诬陷明朝著名功臣于谦而在历史上留下骂名,为后世不齿。准确的来说,徐有贞也是一个有学问的人,人家称他“矮子肚子里疙瘩多”,意思是他知识渊博,无书不精,是一个博学广闻的名士,

徐有贞,原名徐珵,明朝中期内阁首辅,明代四大才子之一祝允明的外祖父,因诬陷明朝著名功臣于谦而在历史上留下骂名,为后世不齿。准确的来说,徐有贞也是一个有学问的人,人家称他“矮子肚子里疙瘩多”,意思是他知识渊博,无书不精,是一个博学广闻的名士,书法也好。他也曾经参与河道治理工程,兴建“广济渠”,还曾参与治理黄河,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没有将自己的才学用到治国安邦上,反而仗着自己的小聪明投机钻营,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不顾国家利益,最终留下骂名。徐有贞是进士,但他最拿手的学问却是观星象,历史证明这门奇特的学问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额外的好处。正统八年大明朝廷出了大事,明英宗在土木堡全军覆没,史称土木堡之变。

蒙古人马上兵临北京城下,面对蒙古人的威胁,郕王(即后来的明代宗)召集群臣商议,徐珵根据星象的变化,居然别出心裁的建议迁都,这个荒诞不稽建议当堂遭到了众多大臣的反对和嘲讽(明朝早期的文官还是有些硬骨头的),徐有贞从此名声就坏掉了,多年不获升迁。

徐有贞不去反思自己的错误,反而更加挖空心思去升官,转而去拍内阁首辅陈循的马屁,又通过收买于谦的门生,求于谦在代宗面前推荐他担任国子监祭酒,但是代宗一听说是这个人马上就摇头反对,鄙夷地说:“就是那个建议南迁的徐珵吗?此人心术不正,任国字监祭酒之职岂不败坏了诸生的心术!”,徐珵升官无望,以为于谦没有推荐他,便对于谦心生怨恨,他也知道徐珵这个名字已经彻底臭大街了,便在陈循的建议下,改名叫徐有贞。

历史给了徐有贞第二次机会,远在蒙古被俘的明英宗被放回来后,一直梦想着复辟重新登基,徐有贞看准机会,与将军石亨,太监曹吉祥等人一起发动夺门之变,拥戴英宗复位,徐有贞因为有功,被升为内阁大臣兼兵部尚书,可以说是功成名就了。

在这次夺门之变中,徐有贞确实立了大功,兵变开始前大家还在犹豫,徐有贞却通过夜观星象得出结论,“时至矣,勿失”,最后果然成功,看样子这观星象的学问确实意义重大,但是徐有贞升官后的所作所为却让所有朝臣不齿。

徐有贞升了官,可能是以前在于谦手下太久了,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很快以谋反罪名下令将于谦,王文等人下狱,并鼓动群臣上奏皇帝杀掉于谦,其实这些人与徐有贞没有任何私怨,只是徐有贞自己觉得在于谦手下太久,政治抱负不能施展(于谦死在这人手上确实有点冤枉),这还不算,他就连首辅陈循也不救,要知道陈循对他有知遇之恩,他的名字就是陈循帮他改的,做人做成这个样子,真是为了升官不顾一切了。

刚开始明英宗对于杀于谦还是有些犹豫的,因为他不糊涂,知道于谦有功,徐有贞却又说“不杀于谦,此举无名”,意思是指英宗复辟师出无名,但是经过调查后发现于谦谋反没有证据,徐有贞又答复说“虽无显迹,意有之”正是这句话,杀了一代忠臣,也成就了徐有贞的千古骂名。徐有贞的这句名言被后人提炼成了更加精练的两个字“意欲”成为足于秦桧杀岳飞的“莫须有”相提并论的冤案。

我们到现在也无法理解徐有贞一而再,再而三的怂恿皇帝杀于谦的心态,仅仅是因为于谦没有举荐他升官,或者是自己在于谦手下窝的时间太久了,不能施展抱负就起了杀心,也可能他就是想再立功升官,在皇帝面前表现一把。他不知道的是他的这一举动遭到了全国上下的一致怨恨,也直接导致了他的败落。

杀了于谦后,这位徐有贞和同处一个阵营的将军石亨,太监曹吉祥也有了矛盾,这是很自然的,徐有贞毕竟是个读书人,既想独揽大权,又看不上大老粗石亨和太监曹吉祥,最后终于被两人诬陷流放云南,这次再也没人给他喊冤了,直到几年后,曹吉祥谋反,他才被放回老家闲居,天天练武希望能够重新出山,十年后在家乡人鄙夷的目光中病死。

徐有贞是明朝投机政客的一个样本,他为了一己私利用尽手段向上爬,不惜诬陷著名的英雄于谦,却最终败落。徐有贞在回到家乡后,有了一个外孙子叫做祝允明,也就是祝枝山,被列为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在明代,人们号称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这也算是徐有贞为中国文化事业做的贡献。

 
标签: 于谦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朱祁镇复辟后为何要杀于谦 明英宗是怎样的皇帝
    古代皇帝,是一个很吸引人的位子,因为其拥有的权力和地位。所以皇帝总是担心有人会来抢夺自己的地位,对于臣子的戒备也就更深。明英宗朱祁镇在夺回自己的皇位后,为什么要杀于谦,他们之间有什么恩怨吗?两次称帝的明英宗是怎样的皇帝。朱祁镇复辟后为何要杀
  • 石亨和于谦有什么关系 石亨为什么要害死于谦
    石亨害死于谦于谦是明代一位有名的大臣,是当时难得清明的官。但是,中国古代的清明之官结局都惊奇的雷同。都会被一些不实在的罪名处死。于谦也是如此。于谦在生前是明明白白,一身清明,但是,他的死却是不明不白的。他是被小人联合害死的。在蒙古族瓦剌部进
    12-08 于谦石亨
  • 明朝名臣于谦故居在哪 于谦墓在什么地方
    明朝于谦故居明朝于谦自幼在浙江杭州长大,所以明朝于谦故居也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清河坊祠堂巷42号。明朝于谦在进入明朝廷之前,一直都在此读书学习。从外观来看,明朝于谦故居是典型园林式结构,砖墙和青瓦呈现了明清建筑特色。公元1466年,明孝宗
  • 明代史上最没争议的忠臣于谦明英宗却为何要杀他
    明代历史上有一位最没争议的忠臣,却因为卷入两兄弟争夺皇位的阴谋之中,而被残害致死,他就是于谦。明英宗朱祁镇因“土木堡之变”失去皇位,后历经曲折返回大明后,却被弟弟景泰帝朱祁钰软禁在南宫,过上了被囚禁的太上皇生活。应该说哥俩的矛盾,至此已完全
  • 明朝文人气节之冠于谦 只手降大明从危机拉回
    明代于谦是谁《明史》曾评价于谦说:“于谦为巡抚时,声绩表著,卓然负经世之才。”那么,明代于谦是谁。要想全面地了解明代于谦是谁这一问题,需要从于谦简介开始说起。于谦生于公元1398年,卒于1457年,享年59岁。于谦的祖籍虽然在河南商丘,但是
    11-13 于谦明朝
  • 明英宗被俘之后 于谦是如何收拾这个烂摊子的
    朝中前期,蒙古的瓦剌部兴起,其首领也先统一了蒙古各部。瓦剌部统治着西起阿尔泰山,东到辽河,北至贝加尔湖,南抵明边的广大地区。这个野心勃勃的蒙古汗王一心想再建一个大元。正统十四年(1449),也先派2000人,诈称3000人到明王朝贡马,宦官
  • 解密南宫复辟 明英宗为何残忍处死功臣于谦?
    最早参预夺门密谋的分别是都督张靰、武清侯石亨和太监曹吉祥,然后在太常卿许彬的指点下,找到徐有贞。夜里四鼓时分,石亨一伙打开宫门,放进去一千多名士兵,然后从里面锁上宫门。此前,徐有贞已经掌握了各个宫门的钥匙,一切妥当之后,徐有贞把全部的钥匙悄
  • 于谦是怎么死的?民族英雄于谦死于谁之手?
    于谦是怎么死的?明宣宗去世后,刚满九岁的皇长子朱祁镇即位,史称英宗。英宗宠信太监王振,酿成了土木之变,自己也成了瓦剌的俘虏。兵部侍郎于谦为了断绝瓦刺利用明英宗进行政治讹诈的阴谋, 建议皇太后立英宗之弟朱祁钰为帝,年号景泰,遥尊英宗为太上皇。
  • 解析如何评价明朝被誉为救时宰相的于谦
    《明史》曾评价于谦说:“于谦为巡抚时,声绩表著,卓然负经世之才。”那么,明代于谦是谁。要想全面地了解明代于谦是谁这一问题,需要从于谦简介开始说起。于谦生于公元1398年,卒于1457年,享年59岁。于谦的祖籍虽然在河南商丘,但是于谦自幼在浙
  • 明朝秘史 明英宗复辟后为什么要杀忠臣于谦
    明英宗,明朝第五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长子,是历史上著名事件土木堡之变中被俘虏的皇帝,而于谦则是历史上有名的忠臣,一生白衣,自检朴实,两袖清风,是一个难得的忠臣,按理说得此良臣,明英宗当可效仿唐太宗与魏征,但事实真好想法,据记载,明英宗在复辟之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