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写《范增论》 分析如何在项羽手下安全辞职?

   2020-04-27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苏东坡是个咸吃萝卜淡操心的人,自己大半生混得鼻青脸肿,却惦记着比他大一千多岁的范大爷范增该怎样安全辞职,因此写下一篇《范增论》,替古人拿主意。这些主意参考价值有多大,值不值得借鉴,不好定论,但历史的价值有时候不在于结论,而在于过程,毕竟,职

苏东坡是个咸吃萝卜淡操心的人,自己大半生混得鼻青脸肿,却惦记着比他大一千多岁的范大爷范增该怎样安全辞职,因此写下一篇《范增论》,替古人拿主意。

这些主意参考价值有多大,值不值得借鉴,不好定论,但历史的价值有时候不在于结论,而在于过程,毕竟,职场也是一个过程。就让我们来看看范增的职场过程吧。

辞职原因:

范增走人未必因为陈平的离间计

苏轼老师的这篇《范增论》,姑且演绎成现代文《范增辞职可行性分析报告》,在分析范老(范增)辞职的动机时,有一句话很有内涵:“岂必待陈平哉?”

我们要为苏老师的这个分析鼓掌,他的分析很到位:楚公司的首席智囊范增和老板项大哥早就有点互看不爽,公司管理层到这个局面了,就如陈奕迅所唱——“总有一个人先走”,范老走人是迟早的事,没有必要等到陈平这小子设计来离间他们。

所谓的陈平使离间计,是不是文艺加工出来给汉公司智囊贴金的?我们来看看《史记》记载的这起辞职风波的起因:汉王三年,即公元前204年,楚公司的使者去汉公司搞交流。在汉公司餐厅里,服务生端上来一盘豪华套餐,但一看到楚公司使者,马上变了嘴脸:“我以为是范老的使者,原来是项老板的使者,搞错了。”马上撤掉豪华套餐和精美餐具,随便塞上一套廉价便当。

楚公司使者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去向老板项羽打小报告,项羽开始怀疑他的亚父,于是慢慢夺范增的权。范老一怒,辞职了,这似乎是一顿工作餐引发的辞职风波。

不过,司马迁还是有点心虚,他没敢断论用餐风波与辞职事件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而只是小心地说:“项王乃疑。”老板一疑,范老待不住,走人,然后汉公司的人就说是自己的反间计使然。

辞职事件的背后,有很多丰富的细节,这些多元因素却被屏蔽了,只剩下一出“反间计”。

苏老师觉得陈平所谓的反间计,最多也是范增辞职的临门一脚而已,陈平这小子就算再聪明,也不能离间没有疑心的老板,“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想一想吧,当时刘邦困在荥阳城,形同瓮中鳖,诚如范增所言:“天下事大定矣。”范老却要去和快完蛋的人私交,这符合他老人家的智商吗?

因此,苏老师认为,在这顿工作餐风波之前,项老板对范老的疑心,范老对项老板的不信任,就已经开始了。既然楚公司管理层的互信,不是被一顿工作餐击垮的,那么,更深层次的原因在哪里,范老什么时候辞职比较好?

启发

一顿带歧视的工作餐,一个让人不太爽的眼神,让人待不下去了,然而,人真的这么简单吗?本来混得不爽,别怪反间计。

辞职时机:

在互信度出现轻微裂缝时走人

苏老师的报告细腻地描述了范增职场生涯中几个可能辞职的时间点:

第一个时间点:鸿门宴

辞职可行性:否

管理层互信度:没有受损

范增建议除掉刘邦,在咸阳城外就地兼并刘邦集团,但这个一劳永逸的策划没有被项老板采纳,尽管范老气得将张良送来的玉璧打得粉碎,但项范之间的互信没有破裂。苏老师的报告分析认为,范老建议项老板干掉刘邦,那是一个智囊分内的事,老板不采用那是老板的风度,“犹有君人之度也”。因为自己的策划没有通过就赌气辞职,咱们范老怎么会是那样没风度的人呢?

第二个时间点:楚义帝事件

辞职可行性:有点迟

管理层互信度:极度受损

范增一生最了不起的策划就是,给全天下林立的公司树立一个大老板——楚义帝。楚义帝是范老的一张品牌。陈胜吴广失败后,天下诸侯就如一群无头苍蝇,不知道该往哪里去。范增却一下找到市场的制高点在哪儿:找一个大家都认同的老板。这个老板是谁?是楚怀王的后代,在民间放羊,赶紧把他弄出来树立为楚王,乃至树立为天下老大:义帝。

老板树立起来,市场主体区分成楚公司和秦公司,于是方向明确了,天下乱七八糟的各种公司马上归入楚公司的阵营。有了东家,都知道为谁打工了,这一招高啊。这是范老的品牌,也是项家军的王牌。

项羽这坏小子,却把手里的王牌给沉水里去了,过早毁了可利用资源。这等于是给范老扇耳刮子,这个时候该辞职了。然而,项家集团崛起已成为事实,真正的老板是项羽,你范老这个时候辞职,到哪里领养老金去?迟了!

第三个时间点:巨鹿之战前夕

辞职可行性:最佳辞职时机

管理层互信度:轻微受损

公元前208年,一场连绵的阴雨,一场迫在眉睫的危机,一支徘徊不前的军队,天下群雄正在纠结和彷徨中,而一个叫项羽的小伙子闯进前线总指挥办公室,一剑诛杀那个面对秦兵犹豫不定的上司宋义,成为楚公司业务骨干。

苏老师认为,这就是范老辞职的最佳时机。正是楚公司走长阳线的时候辞职?不好理解啊。苏老师这么分析:楚义帝是范老树立的王牌,也是范老职场生涯的品牌,宋义是楚义帝任命的业务带头人,你项羽却无视之,铲除之,分明是不给楚义帝面子,也就是不给范增面子,当时的范增还和小项是平起平坐的同事呢,“(范)增与(项)羽并肩而事义帝”。

小项不给同事面子,你范增这个时候应该做的是,要么把这坏小子也干掉,实在不行,就自己跑人,以后事态发展到彼此成了上下级,要说走人就不那么方便了。

启发

如果觉得和某个人混下去会很不爽,就走吧。不然一路走下去,对方一不小心成了你的老板,那时候互看不爽就迟了。但是,这个关系不适合项羽和范增。

辞职质疑:

范增任何时候都不应该走人

苏老师的报告也不尽合理,他对项羽范增的关系界定是不准确的。苏老师认为楚义帝才是范增真正的老板。非也,在范增心目中,项羽才是他真正的老板,但他同时主张保留楚义帝这个宝贵的战略资源,二人在这里有分歧。

公元前208年的那个雨夜,项羽诛宋义夺指挥权,说不定是范增所支持的,至少是不反对的,而且范增通过此事和巨鹿之战觉得项羽是个有魄力的大英雄,是他真正的boss,怎么可能让他在这个确定了人生归宿的时候辞职呢?区区一个宋义,根本成不了项与范之间的障碍。

范增与boss之间的矛盾,除了对楚义帝的态度,主要还是因为范智囊的策划长期不被采纳,范老觉得没必要待下去了,项boss也觉得老人家挺烦的,于是好聚好散。然而,范老不应在这个时候辞职,因为正是楚公司吞并汉公司的关键时刻,刘邦被困在荥阳已成瓮中鳖,范老忍一忍,和公司共荣辱,哪怕不能决策,继续待在项羽身边等着也好,说不定凭他老狐狸的眼光,还可以识破刘邦让纪信当替身的计谋,将楚汉两家公司相争的历史在那里画一个句号。可惜历史没有如果,只有结果和后果。

苏轼对范增的辞职是持惋惜态度的,他说范增是刘邦最畏惧的对手,“(范)增,高帝之所畏也”,如果范增不走,那么“项羽不亡”,项羽不亡的话,那么亡的是谁?用脚趾头都想得到。

启发

生气归生气,误解归误解,大局还是最重要的,如果有大局观,管理层就有稳定的互信,项老板就不用在乌江自刎了。

 
标签: 苏轼 项羽 范增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苏轼什么朝代 苏轼的简介
    苏轼什么朝代 苏轼的简介
    1、苏轼是北宋时期的人。2、苏轼的生卒年为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主要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3、苏轼的词作属于豪放一派,对后
  • 苏轼是什么朝代的 苏轼的简介
    苏轼是什么朝代的 苏轼的简介
    1、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铁冠道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宋
  • 苏轼是什么朝代的诗人 苏轼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苏轼是什么朝代的诗人 苏轼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1、苏轼是北宋的诗人。 2、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3、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
  • 苏轼为什么不支持王安石变法?
    苏东坡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原因是政见不同。  苏轼与王安石的主要分歧是在财税政策改革上,王安石搞租税、差役、兵役等货币化改革,同时给农民提供小额贷款,而苏轼则主要保留出劳力代役等传统形式,认为政府不应当与小民争利。
    05-17
  • 白提苏提和白居易苏轼他们有什么关系?
    白提苏提是为了纪念这两位诗人来命名的。白堤原名白沙堤,为贮蓄湖水灌溉农田而建。人们以为这条堤是白居易主持修筑的,就叫它白堤。实际上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曾在旧日钱塘门外的石涵桥附近修筑了一条堤,称为白公堤,如今已经无迹可寻了。今日人们所知的白
    02-23
  • 古代公务员都是无房户 苏轼的宿舍曾是“楼歪歪
    自古以来,住房问题就是一个让百姓苦恼的社会热点。为了解决住房问题,古代的各级政府部门也想了不少法子。至于这些法子到底管不管用,那又另当别论。下面来聊聊古代公务员的住房问题。古代公务员都是无房户说起中国古代的住房制度,当属官员的住房问题。在人
    12-29 苏轼
  • 苏轼曾是“京漂租房族” 借友人房给儿子办喜事
    房地产开发商,是一个现代名称。但古人也有居住的问题,也需要“不动产”。汉唐首都长安和北宋都城开封,房地产业曾经很发达。宋人编著的《太平广记》里,记载有唐代人窦?(yi)成功开发“房地产”的事。窦?是陕西扶风县人,家世显赫,其伯父和舅父都是唐
    12-29 苏轼租房
  • 苏轼度过流放岁月 将人生比作手肘 学会能屈能伸
    身为一个“地师级”领导,情愿到贫穷落后的地区工作,跟那里的百姓同甘共苦,经常挖野菜充饥……他,就是宋代著名大诗人、曾经做过密州知州的苏轼。宋神宗熙宁七年,苏轼在杭州任通判期满后,主动要求到山东密州(今诸城,宋时辖胶西、高密、安丘、诸城、莒县
    12-29 苏轼流放
  • “东坡居士”苏轼与苏东坡是不是一同个人?
    苏东坡与苏轼是两个毫不相干的人,我少年时代就因为无知而这样误判。而这几年“读”苏东坡,读着读着就觉得他们真不是一个人。那个宰相坯子,志大才疏的苏轼,他的生命的起点是眉州。而这个文坛巨匠,光彩照人的苏东坡,他的生命的起点却是在黄州。当然,苏轼
  • 其实才女苏小妹是苏轼的姐姐并没有嫁秦观
    历史上关于苏小妹的故事,比比皆是,但大多出自野史和小说,正规史书上记载并不多,于是有人得出结论,苏小妹并不存在。近读苏洵《自尤》诗,发现苏小妹不但真有其人,而且非常有才,只是命运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好,没有嫁给秦观,而是嫁给了苏洵妻子的娘家侄子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