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反被聪明误:聪明人孔融为什么会被杀?

   2020-07-21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聪明人历来是受人称颂的,所以很多的人总是希望在别人面前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以此博取他人的眼球,最终实现名利双收。孔融是三国时期的聪明人,“四岁让梨”的故事还写进了今天的教科书。《世说新语》也记录了孔融能言善辩的故事: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聪明人历来是受人称颂的,所以很多的人总是希望在别人面前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以此博取他人的眼球,最终实现名利双收。

孔融是三国时期的聪明人,“四岁让梨”的故事还写进了今天的教科书。《世说新语》也记录了孔融能言善辩的故事: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

这个故事的大概意思是这样: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看门人觉得这小孩是主人的亲戚,就放孔融进了门。来到堂屋,孔融与众位名士一起坐下来。李元礼就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之后一时语塞。

孔融的确非常聪明,小小年纪就让知道拍马屁,让李元礼攀上了伯阳这个圣贤,李元礼当然高兴。不过陈韪这人看人还真准,尽管被孔融说得语塞,但那是话不投机的原因,也是对孔融狂傲的一种无奈!事实上,孔融也因为这种狂傲的个性害了自己,最后被曹孟德找了个不孝的罪名给杀了,真不知道孔融死时,是否会想起陈韪的忠告。

三国时期的令狐愚,也是一个赫赫有名的聪明人,他是曹魏弘农太守令狐邵的族子。令狐愚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见过他的人都说令狐愚一定会让令狐家族发扬光大!唯独令狐邵认为:“令狐愚性情不受拘束,不加强品德修养而自高自大,一定会让家族灭亡”。令狐愚听说了令狐邵的话,心里很不服气。等到令狐邵担任了虎贲郎将,而令狐愚也已经做官,并且职位比令狐邵还高。

令狐愚是那种睚眦必报的人,有一次令狐邵向令狐愚汇报工作,令狐愚趁机讥讽令狐邵说:“当年的时候,听说您认为我成不了大材料,我现在到底怎么样呢?”其做派与当年的孔融气陈韪一样!令狐邵面对这样狂傲自大的聪明人,当然没有回答。然而私下里对他的妻子、孩子说:“公治的性情、气度还是和过去一样。从我的眼光来看他,最终一定会破败灭亡。只是不知到我是否能活的久,受他的牵连?或许将会牵连到你们了!”后来,令狐愚因为谋反被司马懿诛杀了三族,印证了令狐邵当时的预言。

其实,令狐愚本叫令狐浚,是魏文帝曹丕下诏给改名的。当时,乌丸校尉田豫讨伐胡人有功,但同时也做了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令狐浚自以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于是治了田豫的罪,这下倒好,令狐浚得罪了曹丕。曹丕大怒,将令狐浚戴上镣铐,拘禁起来,免去官职治罪。下诏:“令狐浚何其愚蠢!”从此,将令狐浚改名为令狐愚。尽管后来令狐愚又步步高升,但遗憾的令狐愚没有记得当年的教训,在同一个坑里摔跟头,只是司马懿比曹丕更加心狠手辣,这次不是该名,而是直接诛杀三族。

无论是孔融还是令狐愚,他们都是聪明人,但这两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弱点,就是喜欢逞口舌之快!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现在看来,大智若愚还真是大实话,真正聪明的人往往能够沉得住气。

 
标签: 孔融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孔融让梨后续 孔融把活命的机会也让给哥哥?
    在《后汉书·孔融传》中记载了另一件事,挺有意思:俭亡抵于褒,不遇。时融年二六,俭少之而不告。融见其有窘色,谓曰:“兄虽在外,吾独不能为君主邪?”因留舍之。后事泄,国相以下,密就掩捕,俭得脱走,遂并收褒、融送狱。二人未知所坐。融曰:“保纳舍藏
  • 辱祢衡诛孔融杀崔琰 曹操为何对名士下毒手?
    在东汉末年这样一个时局混乱、群雄逐鹿的动荡年代,曹操之所以能够除袁术、破吕布、灭袁绍、定刘表,最终脱颖而出,统一中原,纵横朝野,把持政局,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实行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机制。广泛地吸收和笼络文人名士,是曹操在用人机制上的一项重要
    12-23 曹操孔融
  • 揭秘孔融为何被曹操所杀?不孝只是借口!
    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也是汉末的大名士。在文学史上是“建安七子”之首。孔融于建安元年投靠曹操,历任少府等职,但在建安十三年,曹操以不孝的罪名将孔融杀掉了。孔融认为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好比装了物体的瓶子,只要把物体倒出来,父母和子女就没有关系了
    12-20 曹操孔融
  • 孔融4岁让梨后因却因不孝言论被曹操处死
    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然而这个一直以来被我们当作楷模的人物,却有着鲜为人知的“劣行”。建安元年,袁绍之子率兵把孔融围在青州,形势危在旦夕。孔融害怕有损其处变不惊的名士形象,仍饮酒作诗从不督战。直到敌军破城,他才仓皇出逃,被丢下的妻子和孩子
  • 揭秘曹操为什么以不孝之名杀孔融
    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是孔子的传人,是我国古代非常著名的文学家,最后因为太过于直言和不会收敛锋芒等原因死于曹操之手。孔融有很多故事流传了下来,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让梨雕塑孔融让梨的故事主要说的是当时只有四岁的孔融,在父亲让他和其
    12-16 孔融曹操
  • 孔融的结局 揭秘历史上孔融悲惨命运的结局
    孔融的结局:孔融,东汉名士,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是孔子的二十世孙。这样一位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他的命运又是如何的呢?东汉末年,时局动荡,社会思潮渐趋解放,儒家思想已经不能完全规范人们的行为准则了。孔融虽然身为圣裔,自幼习儒,但由于时代风气的影响
    12-15 孔融
  • 吃个梨都要让的孔融 最终竟因两大原因被杀
    我们在小的时候老师经常会给我们讲一些小故事来教我们好多东西,有没有感觉几乎每个名人都有一个小故事,如果说起来,那是三天三夜都说不完,总之每个名人的小故事都对我们很有教育意义,今天就不说其他的了。孔融让梨的故事我想大家倒着都能说下来了吧,今天
    12-09 孔融
  • 让梨的孔融不是好父亲 为逃命丢弃两个儿子
    终于,在一个漆黑的夜晚,随着城中的一阵喧闹,敌军攻进了城内。此时此刻,这个一生不肯正视现实的狂狷书生,才在几名亲兵的掩护下,狠心地丢下了妻子儿女,在茫茫夜色中逃出绝地。可怜他的妻子和两个儿子,只得用自己的生命为这个不争气的丈夫和父亲殉难了,
    12-06 孔融
  • 孔融不只会让梨 还抛妻弃子崇尚不孝和吃人肉?
    也许在很多人的童年时光里,都是伴随着各种各样的故事过来的,其中“孔融让梨”应该是大家最熟知的一个。很多家长给孩子们讲孔融让梨的故事:都是教导自己的孩子要懂得谦让、为人大方,有礼貌。一直以来,孔融一直以楷模的形象示人,给人们的印象是足以改变历
  • 曹操那么爱才 可是为何又要杀死名士孔融呢?
    曹操是历史上有名的枭雄,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挟天子以令将诸侯,就是小皇帝也恭敬他三分。如此高的权威,又有谁不服呢?孔融是孔圣人的后代,据说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一代名儒。自然也继承了家里的优良传统,学问渊博,诗赋俱佳。并且刚正不阿。曾多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