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上元宵节偷菜偷灯偷女人的习俗

   2020-06-04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这是隋炀帝的一首题为《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的五言诗。由此可见,早在隋朝时,就有人写诗歌颂元宵节了。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古代

“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这是隋炀帝的一首题为《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的五言诗。由此可见,早在隋朝时,就有人写诗歌颂元宵节了。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古代称夜为宵,故称“元宵”。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吃汤圆,赏灯猜灯谜……天地人齐欢乐,不亦乐乎。然而,元宵节又叫做“放偷节”,那么,元宵节为什么有如此不雅的名称呢?这可以从有关年节习俗资料中看到“放偷节”的来龙去脉。

元宵节狂欢庆典的关键似乎就在一个“闹”字,“喧声驱逐夜阑,灯光掩盖夜色”,元宵夜里的人们,因夜禁的开放,夜间行动的空间和时间似乎比往常都要自由和开放。在古代,到了元宵节,便意味着“放偷节”的到来,偷盗在元宵前后几天可成为名正言顺之事。放偷节起源于辽金时。《魏书·东魏孝静帝纪》记载:“四年春正月禁十五日相偷戏”。说的是天平四年,即公元537年,北朝拓跋鲜卑族在元宵夜时,相偷戏盛行。

除了元宵,辽金两国是严禁偷盗的,一经查获,除依法论罪之外,更会像现今有些超市墙上贴的“偷一罚十”标语一样,必须按照所偷的东西的价值加上数倍赔偿。但在元宵的“放偷节”,人们却是可以肆无忌惮地偷窃的,官府不禁止,也不逮捕。崇祯八年,即公元1635年刊行的《帝京景物略》一书中,作者甚至提及金元时期,元夕“三日放偷,偷至,笑遣之,虽窃至妻女不加罪”不仅偷物还偷人,而且妻女为人所窃都不以为忤,这未免也太大方了一点。

南北朝的契丹族是于正月十三日、十四日、十五日夜连续三天“放偷”,女真族则于十六日夜进行相偷戏,“相偷”即为互相随便偷窃。相偷戏的传统从魏、齐绵延至隋,愈发热闹。其后的朝代也受到其遗风的影响,在元宵这天分别有些相偷戏。清初查嗣瑮在《燕京杂咏》中言:“六街灯月影鳞鳞,踏遍长桥摸锁频,略遣金吾弛夜禁,九门犹有放偷人”。

物主对这类“偷窃”行为是什么样的态度呢?大多采取相当宽容的态度,因为你偷我的,我偷你的,偷窃在元宵只是嬉闹玩乐的一种方式而已。因此物主只是严加戒备,以防失窃而已,并不抓贼,在失窃后也只是去想方取回失物而已。宋代洪皓《松漠纪闻》载,人们从契丹人那承袭放偷习俗后,有妇女明目张胆地率领婢妾到他人家趁主人迎客之际偷窃物件。主人发现后,提家用茶食糕点上门赎取。清代广东文昌县也存在“元夕偷青以受詈为祥,失者以不詈为吉”的习俗。

放偷节里,人们都偷些什么呢?各地“偷青”的不少。“偷青”即窃取他人蔬园里少许的青菜。江苏省《沙川抚民厅志》提到清道光十六年时妇女出门观灯时,“或私摘人家菜叶,以拍肩背,曰拍油虫。”但也有偷青菜不止偷少许,而是偷菜偷空人家菜园的。一遇元宵佳节,“不论男女老少,不待更深,饭后即出,到处汹汹,势同掠夺,各园主稍为疏防,即被一扫而空。”这说的是光绪十二年,即公元1886年时,原驻防于柳州的广西提督率同家属进驻广西龙州县,随同的家属将“偷青”之风引进了这个地方,演变到后来,就变成了这种现状。

除了偷菜,人们也还偷别的东西,比如偷灯。送灯或偷灯以祝愿生子的习俗很早就有。《岁时广记》引《本草》称,宋时人认为正月十五日的灯盏可以使人生子,若夫妇共同去别人家偷来,放置床下,当月可怀孕。还有民谣唱:“偷了刘家的灯,当年吃了当年生,有了女孩叫灯哥,有的男孩叫灯成。”在古代元宵节的晚上,家家户户门前都燃一些用豆面捏成的或用水萝卜刻成的灯。有女子婚后三年不育的,元宵节就上街去偷灯吃,一般偷刘姓和戴姓的,“刘”“留”、“戴”“带”,取其谐音,意为“留住孩子”,“带上孩子”。虽是迷信的说法,但也喜庆。人们为何独在元宵放偷呢?据说“元宵放偷是一种别致的馈赠形式,它是原始共产制的折射。”总之,古人们在元宵佳节时不仅玩得不亦乐乎,也是“偷”得不亦乐乎的。

 
标签: 元宵节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元宵节起源于什么朝代 元宵节来源朝代
    元宵节起源于什么朝代 元宵节来源朝代
    1、元宵节如果来进行追溯的话,那么首先是在汉代出现,发展兴盛则是在唐宋两朝。2、唐朝是历史上国力空前强大的时期,元宵节赏灯的习俗也得到发展,在元宵节这一天,举国上下,大街小巷纷纷张灯结彩,人们还开始制作巨大的灯轮、灯柱、灯树等,满城一片繁华
  • 宋朝的时候是怎样过元宵节的?南北方有何差异
    1、南方吃元宵,北方吃糖塠现代人过元宵节,一般都要吃元宵,宋朝也有元宵,加工方法跟现在差不多,也是用糯米做皮儿,用豆沙做馅儿,团成小圆球,下锅煮熟,时称“汤团”、“沙团”、“浮圆”、“浮圆子”、“乳糖圆子”、“澄沙团子”,但是当时元宵尚未普
  • 宋朝元宵节习俗简介 元宵节为何把花灯戴在头上
    年年闹元宵,年年看灯展。在宋朝,元宵灯展绝对是全民狂欢。以北宋京城为例,每年冬至刚到,官府和富裕之家就开始为元宵节的灯展做准备了:在皇宫南侧搭建舞台(以便让皇帝和臣民共同观看各路艺人的精彩表演),在御街两旁安放栏杆,在全城主要街道的十字路口
  • 古代元宵节的奔放 偷菜偷灯偷女人偷者无罪
    元宵节狂欢庆典的关键似乎就在一个“闹”字,“喧声驱逐夜阑,灯光掩盖夜色”,元宵夜里的人们,因夜禁的开放,夜间行动的空间和时间似乎比往常都要自由和开放。在古代,元宵节的到来,便意味着“放偷节”的到来,偷盗在元宵前后几天可成为名正言顺之事。放偷
    12-04 元宵
  • 元宵节是怎么来的?东方朔与元宵姑娘有何传说
    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年冬天,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
  • 元宵节竟然起源于古印度
    《西游记》九十一回《金平府元夜观灯》这回书说到唐僧师徒四人西行取经途中,来到天竺国金平府,正逢上元宵佳节,师徒四人到慈云寺中打尖投宿,“当晚只听得佛殿上钟鼓喧天,乃是街坊众信人,送灯献佛。”元宵,原来是印度的新年。春节与元宵本无关联元宵节和
  • 古代元宵节:偷菜偷灯偷女人
    宋代洪皓《松漠纪闻》载,人们从契丹人那承袭放偷习俗后,有妇女明目张胆地率领婢妾到他人家趁主人迎客之际偷窃物件。主人发现后,提家用茶食糕点上门赎取。清代广东文昌县也存在“元夕偷青以受詈为祥,失者以不詈为吉”的习俗。“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灯
    11-02 元宵节
  • 古代元宵晚会隆重热闹 唐宋时盛况空前与民同乐
    与现今成了“一年一度春晚总结表彰会”的“元宵晚会”相比,古代的“元宵晚会”就隆重热闹多了。而唐、宋时期的“元宵晚会”又堪称盛况空前,且与民同乐的程度也最高。唐郑处诲在《明皇杂录》中多次提到了唐明皇执政时期官办元宵晚会的盛景:开元二十四年(7
    10-31 元宵节
  • 古代元宵节的奇葩习俗 鼓励偷灯偷菜偷人?
    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吃汤圆,赏灯猜灯谜……天地人齐欢乐,不亦乐乎。在这一天大家会团聚在一起吃元宵、汤圆,赏灯赏月,这些习俗从古代一直延续了下来。但是现代人和古代人过的元宵节还是有很多不同的。古人在这一天还有很多奇怪的习俗。汉族传统的元宵
    10-14 元宵
  • 古代历史上的婚姻也玩非诚勿扰 元宵节忙相亲
    如果说农历“三月三”是古代白天的相亲节,那么“元宵节”则是古代男女晚上的相亲节。元宵节晚上,古代青年单身男女走上街头,借赏灯、逛花市的名义,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男女彼此也心照不宣,会用眼角余光偷看异性,心里七上八下,但又憧憬着那份“灯下
    10-09 元宵节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