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11、12月间,林徽因与父亲一起抵达上海,梁启超派人接林徽因到北京,仍然回到培华女子中学读书,林长民暂时留在上海。
林徽因回国不久,梁思成便到林宅登门拜访。这次拜访,用梁思成的续弦夫人林洙的话说,“这不是一般的访问,而是以一个求婚者的身份去的”。几年不见,两人都有了些新的变化,个子高了,见识广了,身心也成熟许多。但很快,几年离别所带来的陌生感消失殆尽,二人开始自在而又真诚地谈论各种话题,异地见闻、兴趣爱好、未来志向等等。梁思成后来回忆说:“我第一次去拜访林徽因时,她刚从英国回来,在交谈中,她谈到以后要学建筑。我当时连建筑是什么还不知道,林徽因告诉我,那是艺术和工程技术为一体的一门学科。因为我喜爱绘画,所以我也选择了建筑这个专业。”可以说,从一开始,他们就是志同道合者。共同的爱好(绘画、文学等),相似的家庭(书香门第、官宦之家)、教育(中西文化的熏陶)背景,还有彼此的真诚,都使几年前就开始的友谊有了迅速的发展。
自此以后,林徽因与梁思成时常往来,关系日益亲密。爱的种子悄然萌发,并开始茁壮成长。多年以后,爱情的朵朵小小浪花还在林徽因的脑海里时时泛起美丽的波纹。新中国成立后,林徽因曾很有兴致地对当时还只是个学生的林洙谈起他们的美好往事。“那时我才十七八岁,第一次和思成出去玩,我摆出一副少女的矜持。想不到刚进太庙一会儿,他就不见了。忽然听到有人叫我,抬头一看原来他爬到树上去了,把我一个人丢在下面,真把我气坏了。”那是每个人都会珍爱一生的美好回忆。
1922年10月,徐志摩回到上海。聚会、游览、讲学等等事项把他的日程填得满满的,然而,繁忙的日常生活并不能减轻他对林徽因的思念之苦,他一直在盘算怎么才能尽快见到她,去向她倾诉一年来的想念之苦。正巧,这时徐志摩收到梁思成代梁实秋邀请他赴清华文学社讲演的信。于是,他立刻赶往北京。
徐志摩题为《艺术与人生》的演讲并不是很成功。他的英文流畅华丽,但台下的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不过,演讲的内容现在看来还是有许多可取之处。比如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抨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评,强调艺术对人生的重要性,肯定个性主义有利于中国新文学的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