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和刘备相比到底谁才是值得推崇的英雄

   2020-07-19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在看三国演义时,最为吸引我们的两个主角无疑是曹操和刘备,因为他两作为当时两大集团的首脑,真可谓是斗智斗勇,虽然对于这两个人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虽然刘备是最后的输家,可我有不同的看法。要是讲势力与战绩,那非曹操莫属,但要是讲到吸纳人才,我觉得

在看三国演义时,最为吸引我们的两个主角无疑是曹操和刘备,因为他两作为当时两大集团的首脑,真可谓是斗智斗勇,虽然对于这两个人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虽然刘备是最后的输家,可我有不同的看法。要是讲势力与战绩,那非曹操莫属,但要是讲到吸纳人才,我觉得刘备更胜一筹。虽然曹操的大帐里是猛将如云,谋士如海。再看看刘备的军中,就只有那几个将军。这完全是他们的势力范围所决定的,可刘备能做到那个程度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了。

曹操是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在戏曲里的曹操总是白脸,奸雄,不是好人。后来就有人为曹操翻案,肯定曹操的历史地位,拿曹操与刘备一比,总是把刘备比下去。理由很明朗:一是曹操的业绩大,第二,也是最重要的,曹操是建安七子之一,是文学家,是诗人。曹操留给了我们几首可供摇头晃脑的上品古诗。刘备呢?屁诗没有。

来认认真真地对比一下曹操和刘备。陈寿三国志武帝纪记载,曹操的父亲在徐州遇害,他认定是陶谦干的,就像小布什认定911是拉灯干的,遂出兵徐州,“所过多所残戮。”罗贯中据此在三国演义中写:所过之处,鸡犬不留。陈寿写三国志小心翼翼,这里还是忍不住下笔重了点,可见当时曹操屠杀徐州的无辜百姓应不在少数,恐怕至少有几千人。

论谋略,论文学,刘备确实不如曹操。陈寿在先主传里这样写道: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竟利,且以避害云尔。我以为陈寿对曹操、刘备和孙权三个人的评价当中,对刘备的评价写得最适当。

“惟才是举”是曹操网罗人才的绝招,他有着不拘一格的招收人才,这样他的兵将就越来越多。为了网罗更多的人才,曹操可以说是什么手段都使上了,只要把自己看上的人搞到自己帐下就行。很早他就看中了关羽,和刘备的许多斗争都可以说是为了关羽,在打败了刘备之后,他把关羽引出城去困在小山上,再把刘备的两个老婆当做人质,逼关羽就范。为了使关羽背叛刘备,曹操真可谓煞费苦心,晚上曹操只给三人一间房,因为他知道关羽比较好色,想叫关羽与两个嫂嫂发生点什么事情,乱了人沦,结果这关羽就是没上道,扛着大刀在门口站了一晚上。这曹操就更佩服关羽了,他也知道这么做忒不地道,就用大量的钱财来拉拢关羽,结果还是没有成功。

“求贤若渴”是刘备当时的处境,因为实在需要人才来给自己抬轿,所以才会有“三顾茅庐”的现象出现。刘备清楚自己的本钱太少,不能给招收来的人员加官进爵,他只有靠情来拉拢。要说关羽没有让曹操拉走,那么赵云则是让刘备给抹眼泪给抹过来的。本来赵云是看好公孙瓒的,刘备出头救徐州,可自己的兵力太少,就向公孙瓒借来了赵云。结果这就象是在周瑜的手里借的荆州一样,有去无回。后来公孙瓒倒台了,赵云就名正言顺的投了刘备。那个时候的刘备还没有落脚的地,有了徐蔗后才慢慢的强了起来,可曹操要比自己的势力雄厚的多,后来徐蔗走了,可没忘记刘备的情,所以介绍了据说比自己强的诸葛亮。这诸葛亮来不是为了高官厚禄,他也知道刘备没有,他看中的是刘备的情。

从上面两个人的伎俩比较,刘备是要高明许多,你看那曹操的人员远高过刘备,可不是每个人对曹操都是忠心的,有的只是想在他那里混混,打过照面后就象是消失了一样,徐蔗就是个很好的证明,他在刘备军中那作用是何等的大,可等到了曹操那后,就什么也不做了,真可是“徐蔗进曹营—一言不发”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嘛。因为他的心里还是有刘备的,要不在赤壁大战中,徐蔗是完全知道诸葛亮的计谋的,可就是不说,要不曹操不会吃那么大的亏。

再看看他两最看中的接班人,曹操选了司马懿,也眼神太差了点,虽然他是和诸葛亮不相上下的人才,可最后是在给自己打天下,不但是夺了曹操的江山还把曹操的子孙都给杀了,让曹操绝了后。这就看的出曹操拉来的是人才不假,可没拉来人心。这刘备又要强上许多,挑选的诸葛亮不但为刘备打天下,在刘备死后还呕心沥血全力辅佐小阿斗,至于没有扶起来那是另一回事。就连诸葛亮要死的时候都为老刘家选好了接班人,这可是做到家了。这就能充分证明刘备要高明的多,因为他的那段卖草鞋的经历,使得他了解了许多低层的心情,可以掌握下属的动向,所以才把心拴的住。可曹操不同,因为是高干出生,很少去了解民间疾苦,也不了解属下的心态,所以才把大好的江山让外人拿了去。

我假想,如果曹操和刘备可以真正的联合起来,互补长短,那么他两完全有称霸地球的能力,只可惜历史弄人,非要把他们两个放在对立面。如果在当今社会,有领导明白刘备的用人之道,了解那句”士为知己者死”这句话的真实含义,那么他的事业注定会强大。

三国中,曹操、孙权、刘备,各占天时、地利、人和。刘备最可怜,没有资金,没有根据地,背着一个刘豫州的空衔头被人追着跑。经常跑都来不及,连妻子也丢弃了。但刘备有一个优点,每到一处,他的第一件事就是厚树恩德,广收人心。在对待百姓、平民、士大夫、兵卒的态度上,应该讲,在三个人当中,刘备最具人权思想,难能可贵。仅凭这一条,我把刘备放在曹操之上。罗贯中未必一定要把蜀汉树为正统,但显然他对刘备的仁心是极为推崇的。古往今来,那些飞横跋扈、草菅人命的政治家还少吗

在看三国演义时,最为吸引我们的两个主角无疑是曹操和刘备,因为他两作为当时两大集团的首脑,真可谓是斗智斗勇,虽然对于这两个人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虽然刘备是最后的输家,可我有不同的看法。要是讲势力与战绩,那非曹操莫属,但要是讲到吸纳人才,我觉得刘备更胜一筹。虽然曹操的大帐里是猛将如云,谋士如海。再看看刘备的军中,就只有那几个将军。这完全是他们的势力范围所决定的,可刘备能做到那个程度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了。

曹操是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在戏曲里的曹操总是白脸,奸雄,不是好人。后来就有人为曹操翻案,肯定曹操的历史地位,拿曹操与刘备一比,总是把刘备比下去。理由很明朗:一是曹操的业绩大,第二,也是最重要的,曹操是建安七子之一,是文学家,是诗人。曹操留给了我们几首可供摇头晃脑的上品古诗。刘备呢?屁诗没有。

来认认真真地对比一下曹操和刘备。陈寿三国志武帝纪记载,曹操的父亲在徐州遇害,他认定是陶谦干的,就像小布什认定911是拉灯干的,遂出兵徐州,“所过多所残戮。”罗贯中据此在三国演义中写:所过之处,鸡犬不留。陈寿写三国志小心翼翼,这里还是忍不住下笔重了点,可见当时曹操屠杀徐州的无辜百姓应不在少数,恐怕至少有几千人。

论谋略,论文学,刘备确实不如曹操。陈寿在先主传里这样写道: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竟利,且以避害云尔。我以为陈寿对曹操、刘备和孙权三个人的评价当中,对刘备的评价写得最适当。

“惟才是举”是曹操网罗人才的绝招,他有着不拘一格的招收人才,这样他的兵将就越来越多。为了网罗更多的人才,曹操可以说是什么手段都使上了,只要把自己看上的人搞到自己帐下就行。很早他就看中了关羽,和刘备的许多斗争都可以说是为了关羽,在打败了刘备之后,他把关羽引出城去困在小山上,再把刘备的两个老婆当做人质,逼关羽就范。为了使关羽背叛刘备,曹操真可谓煞费苦心,晚上曹操只给三人一间房,因为他知道关羽比较好色,想叫关羽与两个嫂嫂发生点什么事情,乱了人沦,结果这关羽就是没上道,扛着大刀在门口站了一晚上。这曹操就更佩服关羽了,他也知道这么做忒不地道,就用大量的钱财来拉拢关羽,结果还是没有成功。

“求贤若渴”是刘备当时的处境,因为实在需要人才来给自己抬轿,所以才会有“三顾茅庐”的现象出现。刘备清楚自己的本钱太少,不能给招收来的人员加官进爵,他只有靠情来拉拢。要说关羽没有让曹操拉走,那么赵云则是让刘备给抹眼泪给抹过来的。本来赵云是看好公孙瓒的,刘备出头救徐州,可自己的兵力太少,就向公孙瓒借来了赵云。结果这就象是在周瑜的手里借的荆州一样,有去无回。后来公孙瓒倒台了,赵云就名正言顺的投了刘备。那个时候的刘备还没有落脚的地,有了徐蔗后才慢慢的强了起来,可曹操要比自己的势力雄厚的多,后来徐蔗走了,可没忘记刘备的情,所以介绍了据说比自己强的诸葛亮。这诸葛亮来不是为了高官厚禄,他也知道刘备没有,他看中的是刘备的情。

从上面两个人的伎俩比较,刘备是要高明许多,你看那曹操的人员远高过刘备,可不是每个人对曹操都是忠心的,有的只是想在他那里混混,打过照面后就象是消失了一样,徐蔗就是个很好的证明,他在刘备军中那作用是何等的大,可等到了曹操那后,就什么也不做了,真可是“徐蔗进曹营—一言不发”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嘛。因为他的心里还是有刘备的,要不在赤壁大战中,徐蔗是完全知道诸葛亮的计谋的,可就是不说,要不曹操不会吃那么大的亏。

再看看他两最看中的接班人,曹操选了司马懿,也眼神太差了点,虽然他是和诸葛亮不相上下的人才,可最后是在给自己打天下,不但是夺了曹操的江山还把曹操的子孙都给杀了,让曹操绝了后。这就看的出曹操拉来的是人才不假,可没拉来人心。这刘备又要强上许多,挑选的诸葛亮不但为刘备打天下,在刘备死后还呕心沥血全力辅佐小阿斗,至于没有扶起来那是另一回事。就连诸葛亮要死的时候都为老刘家选好了接班人,这可是做到家了。这就能充分证明刘备要高明的多,因为他的那段卖草鞋的经历,使得他了解了许多低层的心情,可以掌握下属的动向,所以才把心拴的住。可曹操不同,因为是高干出生,很少去了解民间疾苦,也不了解属下的心态,所以才把大好的江山让外人拿了去。

我假想,如果曹操和刘备可以真正的联合起来,互补长短,那么他两完全有称霸地球的能力,只可惜历史弄人,非要把他们两个放在对立面。如果在当今社会,有领导明白刘备的用人之道,了解那句”士为知己者死”这句话的真实含义,那么他的事业注定会强大。

三国中,曹操、孙权、刘备,各占天时、地利、人和。刘备最可怜,没有资金,没有根据地,背着一个刘豫州的空衔头被人追着跑。经常跑都来不及,连妻子也丢弃了。但刘备有一个优点,每到一处,他的第一件事就是厚树恩德,广收人心。在对待百姓、平民、士大夫、兵卒的态度上,应该讲,在三个人当中,刘备最具人权思想,难能可贵。仅凭这一条,我把刘备放在曹操之上。罗贯中未必一定要把蜀汉树为正统,但显然他对刘备的仁心是极为推崇的。古往今来,那些飞横跋扈、草菅人命的政治家还少吗

 
标签: 三国 刘备 曹操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三国演义什么朝代 三国演义写的哪个朝代
    三国演义什么朝代 三国演义写的哪个朝代
    1、三国时期是位于汉朝与晋朝之间的朝代,三国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三国时期从公元220年开始,到公元280年结束。公元280年,晋灭东吴,史称西晋,统一中国。2、《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全书约八万字,分成上中
  • 三国鼎立什么意思 三国鼎立的释义简介
    三国鼎立什么意思 三国鼎立的释义简介
    1、三国鼎立指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魏、汉、吴三国,三分天下,成犄角对峙局面。2、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3、220年,曹丕
  • 三国是什么朝代的 三国是哪个朝代的
    三国是什么朝代的 三国是哪个朝代的
    1、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 2、220年,汉朝丞相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标志着汉朝时代的正式结束。2
  • 三国中飞将指的是谁 三国中飞将的简介
    三国中飞将指的是谁 三国中飞将的简介
    1、三国中的飞将军指的是吕布。2、历史上吕布以勇武闻名,号称“飞将”,时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说。《三国演义》及民间其他艺术形象,吕布多被塑造成三国第一猛将。3、而在历史书籍中也有记载,其中《三国志》称:“(吕)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
  •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是什么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是什么
    1、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2、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
  • 三国的魏国是怎么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是如何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是怎么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是如何灭亡
    1、东汉末年,天下扰乱,群雄逐鹿,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势力逐渐增强,并且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延康元年(220年),曹操逝于洛阳后,曹操之子曹丕逼汉献帝退位、篡夺汉室政权,在许昌称帝,迁都洛阳,建魏。至咸熙二年(265年),
  • 三国志里孙策之死问题 历史上关于孙策之死的说法有哪些
    三国志里孙策之死问题 历史上关于孙策之死的说
    1、三国志里对其是这样写的:先是,策杀贡,贡小子与客亡匿江边。策单骑出,卒与客遇,客击伤策。2、裴松之《三国志注》引《吴历》记载,孙策受伤,医生告诉他,说这伤可治,但应好好养护,一百天不能有剧烈活动。孙策拿过镜子自照面目,对左右说:“脸成了
  • 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谁 王佐之才简单介绍
    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谁 王佐之才简单介绍
    1、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荀彧。2、荀彧出身颍川荀氏,荀子之后。其祖父荀淑知名当世,号为神君。荀淑有八子,号称八龙。荀彧的父亲荀绲曾任济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3、荀绲忌惮宦官,于是让荀彧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因为荀彧年少时有才名,才得
  •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体的书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是哪些类型书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体的书 三国志是我国第
    1、《三国志》:纪传体史书,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 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 六十年的历史。2、《三国志》全书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
  • 三国时期属于汉朝吗 三国时期属不属于汉朝
    三国时期属于汉朝吗 三国时期属不属于汉朝
    1、三国时期不属于汉朝。2、汉朝(前202年—23年,23年-220)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七年。因皇室姓刘,故又称刘汉,是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3、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