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古代专门供皇(王)室贵族使唤的奴才,身份卑贱、地位低下,比如,星爷主演的《九品芝麻官》到了尾声,有一段包龙星与李公公的“唇枪舌剑”,李公公被冠上了“阴阳人”“不忠不孝”“死人妖”几顶帽子。
至少在西周,宫廷就“招聘”了一部分宦官,充当杂役、传达王命,那会儿倒不能完全将宦官与阉人划等号。尽管,阉人在更早的商朝、甚至夏朝就已经出现,直到东汉,宦官才完全要求由阉人充任。他们被称作内侍、中官、寺人等,至于“太监”,最早见于辽代,而且专指级别很高的宦官,将太监作为宦官的统称已经是明清时候的事了。民间就更有意思了,明清时,北方人(特别是老北京人)亲切地称之为“老公”或“公公”。
在世人看来,他们只须做好自己的差役,“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就可以了,千万不能有非分之想,毕竟是“刑余之人”,天生低人一等。然而,人家整日陪在天子身边,又是后宫与朝廷信息传达的中介,但凡手上稍微管点事儿,就可以蒙蔽圣聪、要挟百官、窃取权柄、为非作歹。
秦、东汉、唐、大明,这几个是历史上宦官专权最猖獗的时代,说来也怪,都是大一统、影响力大的王朝。据笔者总结,东汉的宦官专权更具典型。
东汉和帝即位时还是位十岁的小朋友,就在他长到14岁的时候,联合宦官郑众将太后老窦家的势力一网打尽,真是少年英俊!尽管,宦官势力真正开始膨胀是在他的皇后邓绥去世以后,不过东汉和帝的那场政变确实让后世的年幼之君领教了,如何“借力打力”,回收权力。
梁家的妹妹成了东汉顺帝的皇后,哥哥梁冀也成了大将军,权倾朝野,桓帝即位后对他十分不满,联合了单超等五位宦官,派兵包围了梁府,梁冀及其家人、门客被一网打尽。五位宦官在同一天封侯,为首的单超食邑两万户。想当初,萧何辅佐刘邦打天下,是开国元勋、首功之臣,竟然不如单大人发动一场政变挣得多。
汉灵帝时,以张让、赵忠为首的宦官权倾天下,被称为“十常侍”,对上忽悠皇帝,对下鱼肉乡里,汉灵帝不闻不问,终日只顾纵欲享乐,甚至经常吆喝:张常侍是我公,赵常侍是我母。
宦官们“咸鱼翻身”,掌握了朝政大权,挤入了贵族行列,便开始疯狂的报复社会。为了让自己的“香火”传承下去,也像正常男人那样娶个媳妇儿,收养儿子。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曹腾了。曹腾任“大长秋”(宦官的最高职位),纵然有些劣迹,在东汉后期的宦官当中还是比较和善的角色,他的孙子(养子的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曹操。魏明帝曹叡统治时期,下诏追尊他爷爷的爷爷——宦官——曹腾为皇帝,庙号高祖。要知道,大明朝著名的太监刘瑾、魏忠贤权势熏天,到头来也只敢称个“九千岁”。
威廉说,宦官原是皇帝回收权力的工具,后来却能左右朝局、一手遮天,与皇帝的依赖、信任是密不可分的,大臣们不受待见,看到朝政、社会被宦官折腾成这个样子,先后几次发难,到头来还是不断重复同样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