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条约》签订以后,英国资产阶级一度欣喜若狂,认为英国人用大炮打开了一个潜力无穷的市场。但在五口通商以后,他们发现这个市场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么大,英国的洋货销售量并没有呈井喷式的增长。其实,中国许多民众仍习惯于自给自足,他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能力也决定了中国市场一时不可能完全被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所同化。但英国人将英国货物的滞销归咎于中国市场开放不够大,他们酝酿发动下一次战争。
1854年,英国在《南京条约》期满12年时借口“修约”提出了新的侵略要求。两年后,美国借口1844年签订的《望厦条约》已期满12年,也在英、法支持下提出了“修约”,要求中国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列强的“修约”讹诈被清政府拒绝。恰好,在1856年10月,一艘中国籍走私船“亚罗号”在广州被官府查扣,英国领事巴夏礼借此大做文章,硬说“亚罗号”是艘英国船,并诬蔑广州官府侮辱英国国旗。而广西又发生了一名作恶多端的法国神甫马赖被处死一事,法国人也借此大做文章。英法两国分别派出军队组成联军直扑远东而来。
鸦片在清朝时并不是世界公认的毒品,因为它没有在全球泛滥成灾。除了中国人认识到它的危害之外,还很少引起其他国家的重视。虽然罗马教皇认为鸦片可以使人产生依赖,所以谴责鸦片销售,但是欧洲这时候已经不再是中世纪,宗教性质的谴责,关注的人多,奉行的人少。
后来在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动地打开了国门,并且向全球输出了大量的劳工,吸食鸦片也就由中国劳工传播到全世界。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取消了鸦片禁令,同时引进了先进的品种,在国内大面积种植鸦片,并且大量出口,最终引发全球性质的毒品灾难,外国人反罹其害,至此他们才彻底认识到鸦片的毒品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