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武:假冒孙中山弟弟革命成功后为啥没做都督?

   2020-05-17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1911年10月10日,中国爆发了武昌起义。起义的胜利,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并建立起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是亚洲和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开端,在中国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武昌起义军事总指挥为蒋翊武,参谋长为孙武,总理为刘公。起义军掌

1911年10月10日,中国爆发了武昌起义。起义的胜利,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并建立起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是亚洲和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开端,在中国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武昌起义军事总指挥为蒋翊武,参谋长为孙武,总理为刘公。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

孙武作为留日青年,一直假托孙中山弟弟在中国开展革命,那么革命成功后,为啥没有成为湖北军政府都督呢?而让庸人黎元洪上位?

假托孙中山弟弟在国内开展革命

孙武(1879—1939),湖北夏口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志士,辛亥武昌起义领导者之一。

1896年考入武昌武备学堂。毕业后历任湖南新军教练官、岳州威武营管带等职。1900年,唐才常组织自立军,孙武被为推岳州司令。1904年考入日本成城学校。1905年11月,孙武毕业回国,加入武昌日知会,并帮助刘静庵办江汉公学。1908年又考入日本入大森军事讲习所。后与焦达峰等在东京组织共进会,任军务部主任,返回湖北策划革命。梧州起义失败后,逃往香港,并加入中国同盟会。1908年,孙武再度赴日,入大森军事讲习所,研究野外战术及新式炸弹。1908年8月,孙武与焦达峰等在东京组织共进会,任军务部主任。不久,被推为湖北主盟,回鄂策划革命。

1909年,共进会编会党为五镇,旋赴梧州参加起义,事败后退居香港,经冯自由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并假托孙文之弟的名义开展工作。不久,返汉口创办《雄风报》。孙武主张实行“抬营主义”、“借矛夺盾”,由联络会党转而运动士兵。

1911年9月24日,孙武被武汉共进会、文学社等团体推为主席,准备组织武昌起义,并被推为革命军参谋长。1911年10月9日,孙武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试验炸弹,爆炸负伤撤退,引起清军大搜捕,致使革命党人于10日仓促起义。

为啥黎元洪做了湖北都督?

在中国人的印象中,黎元洪是一个软弱无能的代名词。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庸人,这样一个“无用之庸劣懦夫”(谭人凤语),这样一个“下为一家之长,将不足以庇其家,出为一国之长,必不足以保其国”的良善暗懦之人(严复语),却能成为辛亥革命第一枪打响之后的鄂军都督,此后两任民国总统,他是受菩萨护佑,运气好呢,还是别有情由?

尤其是武昌首义,本由革命党人所组织、发动,为什么最后选中了素无革命思想,甚至在起义当天亲手杀了两个革命党人的黎元洪当领袖?

冯自由《革命逸史》(新星出版社2009年1月第一版)被后人奉为信史,且以其记述为证。武昌起义后一日(1911年10月11日)上午,革命党人集合在湖北咨议局开会:“众以秩序急须维持,而革命军诸首领黄克强、宋教仁、刘公、蒋翊武、孙武等均不在城(武昌),乃强胁二十一混成协协统黎元洪为都督。”(《辛亥武昌起义之革命团体》)

说明白一点,武昌起义成功的时候,革命党人领导都不在湖北,所以让黎元洪捡了便宜。

武昌起义时,为啥革命党人不在武昌?

武昌起义之时,黄兴、宋教仁、居正、谭人凤等革命党领袖人物都不在武昌,绝不仅仅是一个巧合,而关系到革命党的军事策略之失误。

依孙中山的革命蓝图,以武装起义为手段,“先据有一二省为根本,以为割据之势,而后张势威于四方,奠定大局也”。这“一二省”,他选在了两广和云南,而非内陆地区,所以我们看到,从1895年的广州起义,到1911年的黄花岗起义,此间大多武装暴动,都爆发于广东与广西。领袖的方略,自然影响了其同志的心态。

1911年9月,湖北的党人请坐镇上海运动革命的宋教仁、谭人凤等前去主持起义,宋教仁始终犹豫不决——他犹疑的背后,大抵是对湖北革命的轻视和悲观(武昌起义的爆发与成功,对革命党人而言更像是意外之喜)——谭人凤正病重住院,为此“愤极”,后来抱病与居正坐船去武汉,却已经晚了,当他们行至九江,“而黎元洪为都督之名义,已喧嚣于耳鼓矣”(谭人凤《石叟牌词》)。

再说湖北的革命领袖,事前推举的临时总司令蒋翊武因炸弹事故逃亡,不知所踪(依冯自由所记,蒋逃到了岳州);被炸药烧伤的孙武与原定的都督刘公都在汉口,汉口与武昌却有一水之隔,武昌起义后二日,即10月12日,汉口才得以光复;推举都督一事,则在11日。

领袖不在,义军之中就没有一个军官能够担当都督之职吗?原来,领导武昌起义的熊秉坤、蔡济民等人,只是新军的班长、排长;起义那夜,被匆忙拉入革命队伍的吴兆麟,是工程营左队队长(相当于连长),在义军里面,这已经是高官,所以熊秉坤等推举他担任义军的临时总指挥,由其发号施令。这批人,引爆革命,冲锋陷阵,自无问题;起义成功之后,执掌一省军政、民政与外交,甚至如孙中山所规划的那样“张势威于四方,奠定大局”,实在是勉为其难。

参加武昌起义的士兵并不全是革命党人

有人会说,英雄不问出处,况且,熊秉坤、蔡济民、吴兆麟无都督之才,所谓的庸人黎元洪便可胜任吗?于是有了一种流行的说法,革命党人推黎元洪上位,主要借重其声望与德行(官居旅长,参加过甲午中日海战;有煦煦之仁的长者风范,平素对部下尚知爱护),以安定地方,收拾人心,号召诸省响应义举。

这是一个理由,却未必是最重要的理由。我们再来斟酌一些历史细节。譬如开会的地点为什么会选在湖北咨议局呢,革命党人为什么要去立宪派的大本营商议武昌之善后事宜?据张难先回忆,当日与会者,不止是革命党人,蔡济民还邀请了湖北咨议局议长汤化龙、副议长夏寿康、张国榕及若干议员。这足以表明革命党与立宪派的合作,主动而坦诚;立宪派的实力以及对革命的态度,则奠定了合作之基。

诚心合作的革命党人,原本属意立宪派的领袖汤化龙担任鄂军都督。汤化龙事后对李廉方说:“革命党人来(咨议)局时,曾以都督相推。予未有绝对拒绝意。子笏(胡瑞霖)则力持不可。其意以予与革命党素无密切关系,又其时成败尚未可知。”故他以非军人、不知兵为由,坚辞不就。随后,议员刘赓藻——他虽是同盟会员,却与武昌首义无关——提议以黎元洪为都督。黎的名字,就这样被提上了历史的议程。

需要补充一点,如周锡瑞所言,当时参加起义的士兵,并不全为革命党人,有些是被迫卷入了兵变,包括吴兆麟这样的指挥官(据黎东方《细说民国创立》,吴“参加过日知会,其后便与革命同志没有什么来往。工程营起义之时,他溜了出去,被汪长林遇到,连拉带劝的引至回军械所,受熊秉坤及一般同志的推戴,当了临时总指挥”;谭人凤《石叟牌词》亦强调吴兆麟“先本未与谋”,乃是“不得已”参加革命),以及领导汉阳起义的队官宋锡全(后担任鄂军第一协协统)等。他们对革命党领袖并无忠诚的情感,更容易接纳原来的上司(见周锡瑞《改良与革命:辛亥革命在两湖》)。提名黎元洪,正中其下怀。

革命方略的错位,革命党领袖的缺席,革命党与立宪派的合作意向,立宪派的推举,吴兆麟等处于革命边缘的军官的呼应,革命党人的顺水推舟,合力之下,黎元洪,作为最不坏的人选,被愤怒的士兵从床下拖了出来,推上了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的宝座。

 
标签: 孙武 孙中山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伍子胥和孙武谁的知名度高?
    伍子胥和孙武谁的知名度高提到孙武,很多人都会想到《孙子兵法》和武圣,比起孙武来说,伍子胥就要低调了好多,其实他也写了一部很著名的兵书叫做《伍子胥》,只不过现在已经绝迹。伍子胥和孙武孙武,《孙子兵法》的作者,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齐国人,后来
  • 伍子胥与孙武有什么关系 孙子兵法军争篇写了什
    伍子胥,名员,字子胥,是春秋时期吴国大夫,也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伍子胥本来是楚国人,家族世代是楚国的高官,因为受到小人的设计陷害,他的父亲兄弟都被楚平王所杀。最开始伍子胥逃到了郑国,后来投靠了吴国,见当时还是吴国公子的阖闾有大志,便帮助
  • 春秋孙武为什么要斩杀吴王的两位爱姬?
    孙武的十三篇兵法,大致对吴王阖闾讲解了之后,吴王对这个年轻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吴越春秋》上记载:“每陈一篇,王不知口之称善,其意大悦。”吴王高兴地问道:“先生,你说的虽然很好,但不知实战起来究竟如何,能不能找个什么地方练练?”“行!没问题。
    12-08 孙武春秋
  • 孙武为何能受到后世的称赞 后世对孙武的评价
    孙武,很多人都知道他写有非常著名的《孙子兵法》,但是很多人对他的事迹并不清楚。孙武有着统领三万军队却能立于不败之地的神话。被后世尊称为孙武子,地位可以和孔子和老子并称。他本是齐国人,后来在挚友伍子胥的推荐下,带着当时已经有所成的孙子兵法觐见
    12-03 孙武
  • 孙武的传奇人生 名将孙武亲指挥过几次战争?
    孙武戎马生涯30年。司马迁评价孙武“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人们对这些功绩都能认同无疑义,但是,却在孙武究竟指挥过几次战争的问题上持有不同看法。据对《史记》、《吴越春秋》和《越绝书》等文献资料作综合分析,也参考
    11-27 孙武名将
  • 孙武为什么要斩杀吴王的两位爱姬?
    孙武的十三篇兵法,大致对吴王阖闾讲解了之后,吴王对这个年轻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吴越春秋》上记载:“每陈一篇,王不知口之称善,其意大悦。”吴王高兴地问道:“先生,你说的虽然很好,但不知实战起来究竟如何,能不能找个什么地方练练?”“行!没问题。
    11-26 孙武
  • 孙武与鬼谷子是什么关系 鬼谷子到底是谁
    孙武,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非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被后人尊称为兵圣,也有人称呼他为孙子,当然也有称他为东方兵学鼻祖的。孙武写过一本被后世称为“兵学圣典”的《孙子兵法》十三篇。鬼谷子,名王诩。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教育家。他
  • 兵圣孙武故里 揭秘兵圣孙武的故乡具体在何处
    孙武故里:孙武的故里问题,前人已有成说,即《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的“孙子武者,齐人也”。史学界至今仍有争议,广饶说、惠民说、博兴说、临淄说并存。那么孙武的故里究竟是在何地呢?惠民说1987年,为编纂《惠民县志·人物志》,县政府有关部门开展了
    11-22 孙武
  • 孙武的死因之谜 孙武是怎么死的
    孙武是中国历史上名传千古的军事家,他被后世尊奉为兵圣,尊称为孙子。孙武一生的军事兵法其著述为《孙子兵法》,是后世军事家必读的兵家经典。孙武在历史上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孙武是春秋时哪国人,孙武最后是怎么死的?孙武简介孙武出生于公元前545年,逝
    11-21 孙武
  • 武则天的曾侄孙武元衡当街被杀究竟凶手是谁
    武元衡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政治家和宰相。武元衡是武则天的曾侄孙,建中四年时,武元衡登进士第,累辟使府,至监察御史。武元衡的主要成就有他致力于削弱藩镇割据,征还秉政的时候,在早朝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刺死。武元衡的成就武元衡从小就天资聪明,才华横溢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