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626年,李世民刚刚通过玄武门政变登上了皇位,而北方的突厥已经不请自来,颉利可汗亲自率领20万军队南下,直逼渭水兵临长安,唐太宗被迫几乎使用了整个长安城的财富,才打发了这些讨厌的家伙,3年后唐军北伐,一战生擒突厥可汗,这里我们需要回忆一下汉帝国,那位「汉武雄图载史册,长城内外尽烽烟」的汉武帝,为什么在汉朝建立的60多年以后才开始基本北伐呢?
隋朝的发展为唐朝迅速北伐打下来基础
汉朝建立的时候,神州大地已经被战火困扰了几百年,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再到楚汉争霸,长期的战争是人口大量下降、田地无人耕种、百业凋敝、经济严重下滑,到了楚汉争霸时期,充当徭役的男丁已经用尽,在后方负责统筹的萧何无奈之下甚至把女人送到前线,到了汉朝建立的初期,不要说战马,连皇帝的马匹都不够用,在这样的经济基础下,想和匈奴进行长期战争完全不可能,这才有了文景之治的发生,到了汉武帝时期,经济恢復,才到收拾匈奴的时候。
而唐朝建立初期则没有这样的问题,虽然隋朝末期也发生农民起义和诸侯混战,但是时间和规模都比秦汉时期小得多,所带来的社会破坏性也小了很多,虽然隋末到唐朝初期也在进行战争,但毕竟民间的损害没有那么严重,还可以支撑唐帝国发动战争,何况唐太宗进行的是闪击战,而不是汉朝那种长期战争,如果按照汉朝的模式走,唐朝也撑不住。
突厥本来就是分裂的,与匈奴的形势不同
在汉武帝时期,匈奴还是一个整体,大单于的命令高于一切,此时汉朝必须起倾国之力与匈奴决战,而唐朝的情况完全不同,突厥在和隋朝20多年的战争中,实力已经被严重的消耗,在突厥分裂为东、西突厥以后,隋唐一直採用着拉拢西突厥、围打东突厥的战略,这个外援也是其他时期没有的。
在突厥内部使用的是多汗并立的部落联盟,颉利可汗之所以能够直逼长安,完全是因为利益驱使,但在唐军的进攻之下,所有的部落都不愿意自己成为消耗唐军的牺牲品,都向后撤退,到了最后把大可汗放在了最前边,并且突厥内部并不是铁板一块,有很多部落的首领都想成为大可汗,他们之间并不信任,这就造成了唐军到来时的袖手旁观,而汉匈的情况则不同,汉匈之间的战争是两个进入鼎盛时期强大政权的殊死较量,双方谁也输不起,只能拼到底,这也是汉武帝从正值壮年拼到了两鬢斑白的原因。
外部隐患加上天灾,帮了唐朝的大忙
就在颉利可汗南下进攻长安的同时,西边的薛延陀部崛起,并且一再打败突厥军队,突厥遭遇了一个强敌,正在疲于应对,就在颉利可汗南下的第二年,突厥地区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雪灾,牛羊马匹冻死无数,普通部眾的饮食也发生了困难,在这种情况下,颉利可汗向唐太宗表示,自己愿意称臣,以求换取唐朝的后勤支持,唐太宗看出了此时的突厥已经是一只纸老虎,自己是时候出兵了。
当然唐军的战斗力和唐军统帅的高明指挥是分不开的,没有李靖和苏定方等名帅名将的指挥和唐军将士的浴血奋战,再好的机会也会白白浪费,唐军的战术同样十分高明,这和汉军骠骑将军霍去病的战法类似,一样都是长途奔袭,不同的是霍去病是衝着地方去,而唐军的苏定方是衝着人去的,所以,有时候时空背景不同之下,就算是同一个种族,结果也会相差甚远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