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中国上下5000年,在历朝历代中都有成千上万的太监,暂且不去说他们的忠奸好坏,但他们都有一套超乎常人的厚黑心术,懂得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真是无所不能,有甚者更是权倾朝野,独揽大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盘点一下历史上站在权力巅峰的八位太监吧!
赵 高(秦)——太监宰相第一人
赵高原本是赵国贵族的后裔,后被掠到秦国,父子先后被阉。少年赵高饱尝人间辛酸,入宫后暗下决心必要复仇,在宫中忍辱负重悉心侍侯少公子胡亥,并深得秦始皇的赏识。在公元210年,秦始皇病死于沙丘,此时赵高策划阴谋,巧言劝说李斯立胡亥为帝,瞒天过海,改诏书逼杀公子扶苏,迫使能跳大将军入狱,帮助胡亥篡位。事后他被升为郎中令,控制朝纲。接着赵高又开始施展他凶残的杀人手段,诛杀异已并腰斩了李斯。他指鹿为马,把秦二世掌握在股掌之上,最后又发动政变,逼杀秦二世。秦始皇在天之灵怎能知晓,称霸一时的大秦江山就这样毁在了一个太监的手里。
张让(东)汉——敛财弄权乱汉宫
张让,颖州(今河南禹州)人。他本是汉宫中一个杂役小太监,逐渐爬上了太监首领中常侍的位置,可谓是升迁有道。他怂恿昏君刘灵帝刘宏设立“四园卖官所”,公开卖官敛财。又在汉宫西苑设立专供皇帝享乐的“裸游馆”,把汉灵帝哄得是喜笑颜开。他还超越自己的本分,把自家的庄园建得比皇宫还高,怕被皇帝发现,又以“天子不可登高,登高必遭大祸”来蒙骗灵帝,然而昏君灵帝对他的话深信不疑,还处处尊称张让,真是一对昏君奸臣,一丘之貉。嚣张的张让带领着十常侍,在朝中排除异己,捏造各项罪名诛杀臣子,终于引起以何进为首的外戚集团的不满。但张让先下手,诱杀何进,导致京师卫军变乱,杀尽宫中几千太监,最终张让也走上了绝路——投身黄河。
李辅国(唐)——阉海权宦的厚黑高手
纵观中国历代朝野,太监的数量可谓是相当庞大的,然而能在史书上留下印迹的人并不多,像李辅国这样的太监宰相,想必只有赵高与李辅国二人了。李辅国自有一套超乎常人的厚黑心术,一切阿谀奉承的手段,他都一一掌握并运用自如。并在朝野中翻云覆雨,落井下石,谋害同类,残杀异已,对此他从不手软。从亲王、宰相到皇后、皇帝,都被他玩弄于鼓掌之中。李辅国一生忙碌,谋权固位,巧取豪夺,但最后还是落了个身首异处,抛尸荒野的下场。
高力士(唐)——大唐一代最有权谋的太监之一
高力士本是街上的一个流浪孤儿,后被阉割送入宫中服侍女皇武则天。在宫中,他目睹了宫中的险恶与残酷,逐渐掌握了一套处世之学。在“神龙革命”中他投靠李隆基,将主子武则天拉下马。后又出谋划策,帮助李隆基诛杀了韦后和太平公主,成为了唐明皇最忠实的心腹奴才。而且高力士还一手撮合了唐明皇和杨玉环的旷世姻缘,但他也在马嵬坡缢死了杨玉环。真可谓是“成也力士,败也力士”。
童贯(宋)——监军误国 流毒四海
童贯,年少时就净身入宫,投身于大太监李宪门下。他为人乖巧,揣摩功夫十分了得,而且还精于媚术。在宋徽宗即位后,他如鱼得水,使出浑身解数,用尽心机赢得皇上的欢心,从此平步青云。后又与蔡京联手,在朝中排除异己,在朝内朝外,互相勾结,霸占着北宋的军政大权,也是一位权倾朝野的太监。童贯独领兵权二十余载,在北宋与辽、金的战争中屡战屡败,国力日虚的情况下,他还是兵权永固,足见他保权固位手段的高超。
王振(明)——自阉走向富贵路
王振本是一个失意的文人墨客,但他从历代的宦官发迹史中看到了自己的未来与希望,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走的路,并获得了自我阉割力量的指使,于是他以自我阉割的代价,为自己铺就了一条可以飞黄腾达的捷径。成为宦官之后,他置传统观念于不顾,开始盗毁朱元璋严禁宦官干政的铁牌,使宦官公开地走上政治舞台;在独揽大权之后又疯狂敛财,在干预国家财政的同时又贪赃受贿;排除异己,手段阴险毒辣,肢解残杀刘球,是明朝英宗时期最骇人听闻的惨案。王振专权乱政,导致明英宗被俘,他自已也走上了绝路,被护卫将军樊忠一锤砸死,命丧黄泉。
恃功骄横终伏诛——【清】安德海
安德海,10岁入宫当太监,由于办事灵巧,颇有眼色,深得主子欢心,称他“小安子”。1861年,他遇到了一个机会,就一步登天。是年,咸丰帝临终密诏,由其独子载淳继位,肃顺等八臣摄政,并密令:如那拉氏弄权,可除之。安德海把遗诏密报那拉氏。咸丰死后,他充当那拉氏和恭亲王的密使,奔走于热河和北京间,使辛酉政变一举成功。“小安子”劳苦功高,慈禧太后破格提拔他为总管大太监。
安德海成为慈禧心腹后,恃功自大,干预朝政,打压恭亲王,挑拔两宫皇太后,树敌众多,他疯狂敛财,骄横处世最后落个伏诛济南,身首异处的下场。
清代厚黑第一阉——【清】李莲英
李莲英从咸丰六年(1856)到光绪三十四年(1908)出宫,在清宫长达五十二年。是慈禧太后最宠爱的贴自太监,也是清代品位最高、权势最大、财富最多、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大宦官。他对主子的奴才嘴脸,和对同类的凶狠残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他狐假虎威,有恃无恐,置诸侯于脑后,视军机大臣为等闲,;朝中大员及外省督抚,无不对其巴结奉承,仰其鼻息。举凡国政朝纲、清廷要务,无不与闻,无不参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