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和张辽,他们是合作关系还是敌对关系,他们之间有什么错综复杂的关系,接下来在此仔细剖析了解一下。先从两人的相同之处谈起,太史慈和张辽,他们都是武将出身,怀有一身的抱负,武力指数较强,太史慈善于骑射,弓箭之术算是使得炉火纯青,适合远战。张辽的兵器是月牙戟,使用纯熟,是他最为擅长的武器,但适合近战不适合远战。其二,他们都曾经中途易主,太史慈初时投靠刘繇,后被孙策以武力和诚意降服,从此以后归服于吴国孙策麾下。而张辽亦是如此,在董卓时期,他最早的主公便是吕布,后因董卓、吕布战死,投奔曹操,成为魏国中的大将军,武力指数极高,可与许褚一较高下,并且屡立军功。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两人不同之处,前面已说太史慈适合擅长武器的原因适合远战,但近身肉搏却是差强人意的,这种将领的局限性太大,再加上吴国孙策早亡,内乱过一阵子,后由孙权接任,太史慈虽然是吴国数一数二的将领,但比起其他两国的大将还是逊色不少的。反观张辽,武器为月牙戟,两军对垒时便能够占有不少先机,且张辽军功赫赫,尤其在对抗东吴时,张辽总能大破吴国的进攻,孙权在位时尤其忌惮张辽,觉得军中无人能够制衡张辽。另外,在野史中,曾有人书写太史慈是死于张辽之手,这纯属无稽之谈,正史中张辽并没有杀害太史慈,太史慈死于疾病。
王朗,字景兴。效忠主公魏国曹操、曹丕。后世对他的评价多有偏颇,我们根据正史将其形象还原。王朗可算得是魏国时代的有名的学者,被拜位魏国三公,可见其在魏国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但王朗并非是单纯的文者,若你以为王朗是文弱书生那就大错特错了,王朗不光精通文学,更为难得的是他还懂武,且武力值还勉强过得去,后世有人称他是文武双全,是所有文人中武力值最高的,在所有武人中文学造诣最高的。太史慈,效忠主公吴国孙策、孙权。为人较为机智,有急智,且武力值不错,虽比起蜀国、魏国大将还是远远不及的,但在吴国,太史慈的武力指数还是相当之高的。
为何这样两个风马不相及的人物,会放在一起作为比较呢?只因为在三国演义曾有一篇描写王朗大战太史慈,居然打成平手的文章。这是一篇完全不符合实际的文章,首先孙策与太史慈曾经交战过,孙策在太史慈那里可是半点便宜都讨不到的,孙策的武力值在三国中还算是不错的,至少是在曹操、刘备之上的。王朗虽然懂一点武学,但那仅仅只是皮毛之学,对付一般的小兵小将肯定是没有问题,但绝不是能够对抗大将之人,毕竟他的闻名还是以他的文学造诣为主的。太史慈虽不说能秒KO掉王朗,但绝不会出现与王朗大战三百回合,居然只能打成平手这种稀奇的现象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