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与李白性格有点像,都属于性情中人,一起喝酒,聊起来很投机。她也是要喝点小酒,才能进入状态,把舞跳到最佳境界。贵妃醉酒,把霓裳羽衣曲跳得飘飘欲仙。醉诗人用醉眼看着醉美人,觉得天地也醉了。李白为杨贵妃写的三首清平调,就是在这种状态下诞生的。
唐玄宗与杨贵妃,是李白的两大粉丝。
作为一位多才多艺的风流皇帝,唐玄宗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票友,而且精通音律,擅长谱曲,对诸多管弦乐器也都能心领神会,假如不是国务缠身,他可能进修成志在高山流水的大音乐家。他为何把杨贵妃捧为掌中宝,爱不释手?倒不是说丰腴的杨贵妃也能像骨感的赵飞燕那样作掌上舞,而是因为杨贵妃绝对属于另一种风格的舞蹈家,把宫廷舞跳出了雍容华贵的范儿,霓裳羽衣曲就是她的代表作。尤其一曲终了时回眸一笑,堪称其“杀手锏”,那双笑盈盈的美目一放电,不仅使三千粉黛无颜色,而且能让世间的任何男子如痴如醉。
好曲宜伴舞,妙舞需配乐,音乐与舞蹈原来就不分家,资深作曲家李隆基与青年舞蹈家杨玉环走到一起,琴瑟唱和,如胶似漆。对文艺的共同爱好大大增进了这一对老夫少妻的感情,完全消弥了彼此年龄的差距。上下五千年,他们算是最有共同语言的一对帝妃:“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不管在天作比翼鸟,还是在地作连理枝,都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
问题是,他们山盟海誓的爱情传奇,怎么会和李白产生了联系?
原来每逢唐玄宗谱出新曲,杨贵妃总能当场编舞,亲自试跳,引得宫女们争相模仿,常常还传入民间,成为乐坊里最流行的歌舞。偏偏有一段时间,唐玄宗灵感枯竭,谱不出曲来,他便怪罪宫廷文人献上的歌词太落俗套,全是歌功颂德的“主旋律”,缺乏真情实感,根本挑逗不起自己的创作冲动。恰巧此时李白在江湖上的名气大了,他的诗篇经会稽道士吴筠推荐,也传入宫中。唐玄宗与杨贵妃也是爱读诗的,读了之后自然能觉出好来。不知李白的哪首诗,居然让唐玄宗拍案叫绝:此真天才也!
李白早期的许多作品都属于乐府诗,甚至直接就用的乐府古题,譬如“关山月”、“塞外曲”、 “梁甫吟”等等,虽以旧瓶装新酒,照样芳醇扑鼻。这些既有文采又有乐感的抒情诗,都是一流的好歌词,有些已成为在民间红了半遍天的流行歌曲。唐玄宗让宫廷歌舞团照法演唱,连挺挑剔的杨贵妃听了都觉得赏心悦目。情不自禁地于阶前伴舞,以自创的舞蹈动作来演绎内心对好诗、好歌的感动。
像唐玄宗那样读李白诗惊为天人的,还有贺知章。李白在天宝元年到长安,贺知章偶然读到他的《乌栖曲》、《乌夜啼》两首诗,未来及读更多的,就马上下了结论:此真“天上谪仙人也”!贺知章是把李白评为“诗仙”的第一人。仅读了两首诗,这位在朝廷有官职的八十多岁老诗人,就心悦诚服地成为刚四十二岁的平民诗人李白的粉丝。李白的诗究竟哪来的魔力?且看这首用乐府《清商曲辞·西曲歌》旧题的《乌栖曲》:“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
贺知章一读,下意识地高声吟唱起来,唱完之后意犹未尽,加以评点:“此诗可以泣鬼神矣”。贺知章想,这样的人才,如果未被大唐所用,那么不是李白本人的遗憾,而是大唐的遗憾。加上他了解唐玄宗,预料到热衷于艺术创新的唐玄宗会喜欢这样的新乐府诗,就找机会在唐玄宗面前大力推荐李白。
唐玄宗听了老臣贺知章的热情举荐,并不吃惊,淡淡道来:这人我早就知道了。可他读了贺知章抄送的李白新作《乌栖曲》和《乌夜啼》,还是克制不住由衷的喜爱,连着吟了好几遍。
一旁的杨贵妃,好奇地接过诗稿,先把《乌夜啼》清唱了一遍:“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空房泪如雨。”她脑海里就开始编舞了:自己可以改作荆钗布裙的民女装扮,手持机梭与绸缎,跳一曲时缓时疾的织锦舞,在丝线的穿梭与停顿中演泽不尽的相思…… 跟仙乐飘飘的霓裳羽衣曲相比,这种表现人间烟火味的平民化织女歌舞,或许能给宫廷乐舞带来新气象。艺术,也要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基层嘛。
于是在夜半私语的长生殿上,杨贵妃就给唐玄宗吹枕头风了:既然老臣贺知章都推荐了,总不能一点不给他面子呀;再说这李白确实太有才了,何不把他招进咱们的文艺队伍?每逢重大节庆,譬如春节联欢晚会,也确实需要个能压得住阵脚的大笔杆子,写诗作文,鼓吹歌颂。另外,咱们郊游或夜宴时,要谱曲,要编舞,就不愁没有新歌词了,可以出题目让李白写呀。招进宫来,随叫随到多方便呀。
即使杨贵妃不这么说,唐玄宗也是这么想的,也准备这么做了。
李白尚未露面,他的才情已通过传抄的诗篇,把爱好文艺的唐玄宗与杨贵妃给震撼了一下。他们都对这位名声很大、代表作很多的民间诗人充满好奇。想见识一下云蒸雾绕的庐山真面目。
为召见李白,唐玄宗特意下了一道圣旨。不知圣旨怎么写的?详尽的内文估计已失传了。
可李白接到圣旨的情景却没有失传,一遍又一遍浮现在一代又一代后人眼前。那是因为李白接到唐玄宗的诏书,狂喜之中写下《南陵别儿童入京》,这首诗流传千古。诗里的场景,即使李白自己忘掉了,后来的读者们也不会忘掉的:“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这是李白最著名的一幅自画像。美髯飘飘的李白,扬眉吐气地告别儿女与乡亲,准备西入长安见皇帝去了。忍辱负重这么多年,还不就为等到这一天吗?这一天说来就来了。可见李白热爱的并不是江湖而是庙堂,时刻准备着,能够像鲤鱼跳龙门。压抑的时候需要写诗,大翻身的时候就更想写了,作为对自己的庆祝。连皇帝都知道乡野之中隐居的李白,特意下了诏书约见,说明他一定惊叹于李白的诗,甚至可以说:已经被大诗人不可一世的才气给征服了。
李白写诗,潜意识里最重要的读者,其实是帝王将相。李白写诗正如姜太公钓鱼,故作闲散,其实无时无刻不期待获得权力阶层的赏识,以使自己得到重用。今天,他知道自己已以诗作为鱼饵,钓到了唐玄宗这条大鱼……
反过来说,渴望广纳贤才的唐玄宗何尝不是在钓鱼呢?以名利作为诱饵,钓到了李白这条大鱼。唐玄宗因为与李白等诸多大诗人的关系,而进入诗歌史,成为对中国诗歌最有影响的皇帝之一。盛唐诗歌让后人难以超越,不能说一点没有唐玄宗的功劳。唐诗诞生在这样一个时代:连皇帝都心甘情愿地成为诗人的粉丝。这样的皇帝,这样的时代,因为对文艺热爱与尊重而显得更为伟大。
唐玄宗最大的政治业绩,不是开疆拓土,不是大兴土木,而是对文化这种软实力的重视。他不仅一手捧红了李白等诗人,还使盛唐诗歌大大地充实了精神层面的国库。就精神文明建设而言,还没有哪个朝代能像唐朝那样牛逼。就凭这一条,我也不赞成把唐玄宗全盘否定。你不能只盯着他的过失(造成“安史之乱” ),而忽略了他的业绩(盛唐诗歌乃至整个文学艺术的勃兴)。
唐玄宗怎么接待李白的,大家恐怕都知道了。设专筵相招,请杨贵妃作陪,歌舞弦乐、美酒佳肴全上了个遍。李白痛饮几大杯后,出于感激,当场献诗一首。唐玄宗怎么回报诗人的呢?他亲自动手替李白调了一杯羹,递过去请诗人慢用。据说,这让在场的唐玄宗的女婿(张宰相的儿子)都嫉妒了,因为老丈人对自己这个乘龙快婿都不曾这么热情。谁叫他不会写诗的呢?
李白是唐玄宗诏命征召进宫专任翰林院学士。和一般官僚不同,他还进入了唐玄宗的私生活,或者说业余生活,包括唐玄宗与杨贵妃宴饮与笙歌并举的夜生活。李白快成唐玄宗与杨贵妃的“三陪”了。而且随时准备奉命作诗。他即兴发挥的应景之作,也能给唐玄宗带来谱曲的灵感。李白与唐玄宗名为君臣,实际上相当于一对合作伙伴:一个是词作家,一个是作曲家。在唐朝,诗与歌是不分家的。有李白陪着玩艺术,唐玄宗觉得自己提高得很快。
李白奉诏入宫,原本就梦想做帝王师的,辅佑唐玄宗治国平天下,最好能靠自己的锦囊妙计把唐朝版图再扩大一圈儿。他理想中与唐玄宗的关系,比东方朔与汉武帝的关系还要高一层。可事实是:唐玄宗安排给李白的,尽是些该弄臣干的事情。充其量算是给帝王做了一回家庭教师,而且仅仅是文学艺术类的师傅,跟李白想实现的政治抱负相差太远。唐玄宗尊敬李白的方式,是把这个大文学家给养起来,不是用来在工作上帮忙的,而是在业余生活上用来“帮闲”的。
如果说李白与唐玄宗是作词谱曲的搭档,带有诗友、歌友的性质,李白与杨贵妃,还发展成了酒友。杨贵妃爱喝酒也是出名的,后世不有部京剧叫《贵妃醉酒》嘛,梅兰芳演得真好啊。大家都传说李白酒量好,斗酒诗百篇,喝得越尽兴,诗就写得越多、越快、越好。杨贵妃对这位酒文化的形象代言人很好奇,试了几次,果然如此。于是每次要让李白题诗,杨贵妃都亲自给斟好酒递过去,以资鼓励。李白喝了美人递过来的美酒,心里美极了,诗也写得更美了。
杨贵妃与李白性格有点像,都属于性情中人,一起喝酒,聊起来很投机。她也是要喝点小酒,才能进入状态,把舞跳到最佳境界。贵妃醉酒,把霓裳羽衣曲跳得飘飘欲仙。醉诗人用醉眼看着醉美人,觉得天地也醉了。李白为杨贵妃写的三首清平调,就是在这种状态下诞生的。
当时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兴庆宫沉香亭一边赏花,一边宴饮,杨贵妃想起李白了:何不喊他过来一起喝几杯?便跟唐玄宗说:喊李白来给正盛开的牡丹写诗吧。唐玄宗也想谱曲,找不到合适的歌词,觉得缺了李白还真不行,气氛也差点意思。就派人去通知。李白原本在长安街上已喝醉了,被搀扶来时,眼睛都快睁不开了。杨贵妃又递酒过去:还能陪我们再干几杯吗?李白说着醉话:好,要喝大家一块喝!他跟杨贵妃连着碰了几大杯后,头脑反而越来越好使了。一鼓作气写了三首诗。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 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 沉香亭北倚阑干。
看得杨贵妃不知是因酒醉了还是心醉了,边吟诵着李白的诗,边在亭台楼阁间自编自导地跳起了一曲新舞。
除了三首清平调是李白为杨贵妃“量身订制”,还有人猜测那首《长相思》也是李白对杨贵妃的暗恋之作。这种长相思注定是单相思:“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有一次,李白在给唐玄宗与杨贵妃陪宴,莫名其妙地喝得酩酊大醉。在金銮殿上甚至醉得呕吐了。杨贵妃怕唐玄宗发火,悄悄目语:他可能有什么心事吧,别怪他!唐玄宗对李白真是好,一点没生气,宽容地一笑。杨贵妃当天夜里还想呢:李白会有什么心事呢?
李白在唐玄宗与杨贵妃身边只呆了不到三年,就辞职离开长安了。原因不明。也许是受不了长相思之长、单相思之苦吧?美人如花,近在眼前,却又远在天边。真是越看越伤感。还不如不看呢。还不如没看过,或没看见呢。唉,尘世间有一种美,只能让人望洋兴叹。
李白带着唐玄宗赏的一大笔钱,头也不回地走了。长安,对于他是一个伤心的地方。他的政治抱负与情感泡影,全部在长安破灭了。他从此再没回来过。但同时,他一生中最精彩的段落,最快乐的时光,也发生在长安的。李白不仅在长安见了大世面,成为金銮殿的座上客,还亲眼目睹了杨贵妃那倾国倾城的美貌——美到了什么程度?美到了让我们这位大诗人的心,差点垮了。他还一向以为自己的心比城墙牢固呢。这就是绝世之美的力量:比倾国倾城更厉害的,是还能让人一见倾心。
李白一生中走了许多地方,但可以肯定,他最难忘的,还是长安。长相思,在长安。单相思(不管是对政治的单相思,还是对美的单相思),在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