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宽厚仁慈 以诚感人
在刘邦的众多皇子中,刘恒是最不引人注目的一个。他的母亲薄姬原是宫女,这种出身使他从小做事就处处小心,从不惹是生非,给大家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刘恒七岁时,被封为代王,地位没有其他王子那样显赫,但这恰好帮助刘恒躲过了吕后的迫害,幸运地活了下来。当陈平和周勃联手诛灭了吕氏势力后,相中了宽厚仁慈的刘恒,把他扶上了皇位。
周勃因为拥立刘恒有功,每次上朝时总是很骄横的样子,似乎不把皇帝放在眼里。而刘恒对他始终礼遇有加,散朝后经常目送他离去。有大臣劝说刘恒,不该对周勃这样客气,有失君主的身份。但刘恒不以为然,对周勃越来越恭敬。周勃的属下及时提醒他:小心功高盖主,引火烧身。周勃醒悟过来,主动辞去了右丞相的职务。
在南越赵陀的独立问题上,刘恒也是用怀柔的办法解决了问题。赵陀原是秦朝时期的南海郡(今广东广州)郡尉(军事长官),在秦朝末年农民战争的混乱之际自立为南越武王。西汉初期,刘邦没有力量征讨,就采取了缓兵之计,封赵陀为南越王,让他治理当地各部。到了吕后当政时,限制对南越的贸易,不向南越输出铁器,卖给他们的马、牛、羊也都是公的,不让他们得到的牲畜进行繁殖。赵陀见吕后如此待己,又宣布独立,自称为南越武帝。吕后派兵镇压,却被赵陀打败。赵陀的老家在真定(河北正定),吕后就派人挖了赵陀的祖坟,杀了他的一些族人,赵陀发誓要替祖先和族人报仇。刘恒即位后,觉得长期对立不是办法,命令修好赵陀祖坟,又派人抚慰赵氏家族的人,最后派使者带着诏书和礼品出使南越,告诉赵陀只要他取消帝号,就恢复他南越王的称号,照旧管理南越地区。在这种感召下,赵陀最后又归顺了汉朝。
可以说,刘恒的这种种做法,既有为形势所迫的成分在内,更是他性格中宽厚仁慈的体现。在汉初那种长期社会动荡的局面下,这种个性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二、崇尚节俭 体恤民生
刘恒是提倡节俭并积极身体力行的皇帝,他要求各地各级官员都要节省,不要铺张浪费,更不能向民众横征暴敛。他在位的二十多年中,一直处处尽可能做到节俭。宫殿、皇苑等都是使用以前留下来的,从不嫌简陋。他也曾打算建造一座供宴游的露台,但看到工程的预算,要用“百金”,就说道::“这等于十个中等人家的财产,我本来用先帝的宫殿就觉得很奢侈了,露台就不用建了。”在他的带动和监督下,后宫所用的衣服器物等也没有任何奢侈攀比之风。
不仅如此,就是死后的归所——陵墓,他也建得极为简单。按照规矩,皇帝从即位开始就要给自己修建陵墓,所以,陵墓的是否奢华完全是皇帝个性的写照。今天,我们在西安市的东边,看见刘恒那座用瓦做的朴素陵墓——霸陵,不能不对刘恒的节俭产生由衷的敬重。
三、善于纳谏 慧眼识人
与历史上的许多有为之君一样,纳谏与用人是两项重要内容。他通过纳谏、虚心听取臣下意见,他勇于自我纠正错误;通过识人与用人,他为后世留下了可用之才。
魏尚原是云中郡(今内蒙托克托东北)的太守,他爱护将士,多次率兵抗击匈奴,使匈奴一直不敢轻易南下。但后来因为在上交敌人首级时比原来报告的少了六个,刘恒一气之下就罢免了他的官职,还判了刑。刘恒在一次和大臣冯唐聊天时,得知冯唐祖先是赵国人,父亲住在代郡(今河北蔚县西南),由于刘恒曾经做过代王,于是两人便很投机地谈了起来。话题自然谈到了赵国有名的将军廉颇。刘恒很向往地说,如果他能得到廉颇那样的将军,就不怕匈奴人侵骚扰了。冯唐听了后却不客气地说,如果陛下真能得到廉颇那样的将军,恐怕也不能很好地重用。刘恒听了很生气,也很奇怪,就问为什么。冯唐说,廉颇之所以能经常打胜仗,是因为赵王信任他,但现在将军魏尚仅仅因为上交的首级比报告的少了六个,就失去了信任,落得个罢官入狱的结局,所以由此可知就是得到了廉颇那样的将军陛下也不能很好地使用。刘恒听了,转怒为喜,说,你说的有道理,我要改正自己的错误。同一天就派使者释放了魏尚,并让他官复原职,对敢于直言的冯唐也给予了奖赏。
廷尉(负责司法)张释之以公平、正直名重当时。一次,刘恒出巡路过长安城中的中渭桥,结果拉车的马被一个行人惊吓,这在当时叫做犯哗,即触犯了皇帝的出行,是要判重罪的。张释之经过审理后得知,当时这个行人正准备过桥,在听到了车马声后,因为无处可避,就躲到了桥下边。等了一会儿,他觉得车马应该走远了,就从桥下出来,结果却恰好撞上了车驾。张释之依照法律规定。罚金四两。刘恒知道后很不高兴,嫌他判轻了,张释之据理力争:“国法应该是天子和天下百姓一起遵守,如果违背律条,轻易重判或者轻判,就会使法律失去信用。既然陛下让臣来处理,就要按照国法办事,如果我带头任意行事,那岂不是给天下的执法者起了坏作用吗?”刘恒听他说的有理,就不再追究了。还有一次,祖庙中高祖刘邦塑像前边的玉环被人偷走了,盗贼被抓住后刘恒让张释之重重处罚。张释之按照法律规定判处砍头再陈尸示众,刘恒听了却说:“判轻了、判轻了,应该灭他的三族”。张释之摘下帽子跪下说:“国法没有规定盗哪个庙的东西应重处,盗哪个庙的东西应轻处。如果现在判此人族刑,那将来万一有人在高祖的陵墓上抓了一捧上,陛下又要用什么国法来治罪呢?”刘恒觉得张释之说的有道理,便收起了自己的诣意。
一次,刘恒去慰劳军队。先到长安城东的霸上,守将刘礼和部下将士一见皇帝驾到,以盛大的礼仪迎接,刘恒的车队直入军营,没有受到任何阻拦。接着,刘恒又来到棘门(今陕西咸阳东北),受到的迎送仪式也是一样隆重。最后,刘恒来到细柳(今陕西咸阳西南)周亚夫的军营。守营前哨看到远远有一队人马过来,立刻报告周亚夫。刘恒的先遣队到达营门,守营的岗哨拦住不让进。先遣的官员威严地吆喝了一声,说:“皇上马上驾到,还不快去好好准备!”营门的守将毫不慌张地回答说:“军营中只听将军的军令,将军没有下令,不能放你们进去。”官员正要同守将争执,刘恒的车驾已到,守营的将士照样挡住。刘恒只好命令侍从拿出皇帝的符节,派人给周亚夫传话说:“我要进营来慰问。”周亚夫这才下令打开营门,让刘恒的车驾进来。护送刘恒的人马一进营门,守营的官员又郑重地告诉他们:“军中有规定,军营内不许车马奔驰。”侍从的官员都很生气,刘恒却吩咐大家按规矩来,放松缰绳,缓缓前进。
到了中营,只见周亚夫披盔带甲,威风凛凛地来到刘恒面前,拱拱手作了个揖说:“我盔甲在身,不能下拜,请允许按照军礼朝见。”刘恒听了,大为震动,也扶着车前的横木欠了欠身,向周亚夫表示答礼。接着,又派人向全军将士传达他的慰问。慰问结束后,离开细柳,在回长安的路上,侍从人员都愤愤不平,认为周亚夫对皇帝太过无礼。但是,刘恒却赞不绝口,说:“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啊!霸上棘门那两个地方的军队,松松垮垮,如果敌人来偷袭,不做俘虏才怪呢。像周亚夫这样治军,敌人怎敢来浸犯啊!”
第二年,刘恒害了重病。临死的时候,他把太子叫到跟前,特地嘱咐说:“如果将来国家发生动乱,叫周亚夫统率军队。”刘恒死后,太子刘启即位,是为景帝,七个诸侯王阴谋发动叛乱,景帝任命周亚夫平叛。周亚夫不负所托,三个月平定叛乱。刘恒的慧眼识人,给儿子留下了危难之际的栋梁之才。
虽然汉初并不富裕,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如果想要讲究享受、讲究排场,想要把自己的陵墓修得豪华,还是有条件的,但刘恒以个人的质朴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