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为何被凌迟 石达开惨死之谜

   2020-10-13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石达开这个人呢,是一个传统的中国农民起义领袖的一个几乎完美的一个形象,所谓呢,就是说他像历史上关羽、岳飞在人民心目中一个非常好的形象。但就是这个完美男人的结局却太惨!他的凌迟处死是非常残忍的,但是石达开从一开始到最后都表现得大义凛然,连他的

石达开这个人呢,是一个传统的中国农民起义领袖的一个几乎完美的一个形象,所谓呢,就是说他像历史上关羽、岳飞在人民心目中一个非常好的形象。但就是这个完美男人的结局却太惨!他的凌迟处死是非常残忍的,但是石达开从一开始到最后都表现得大义凛然,连他的敌人刽子手在凌迟处死他的时候,看到这种都感到这真是奇男子也,奇男子也。

太平天国中最完美的男人,非石达开莫属。他不仅是一位形象很阳光的大帅哥(时人曾赞其曰“龙凤之姿,天日之表”),颇富文韬武略,而且是当时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其短暂的人生(卒时年仅32岁)迸发出许多闪光点,照亮了太平天国本来乏善可陈的历史天空。

石达开是广西贵县(今贵港)人。生于农家,虽自幼丧父,饱经磨难,但少年时勤于耕读,颇知诗书,尤喜孙子兵法。早年加入拜上帝会。金田起义前夕,即1847年秋,洪秀全和冯云山至贵县访石达开,邀其共图大事。太平天国史志谓之“访石相公”,以“三顾茅庐”喻之。16岁的石达开就这样走上了反对满清腐朽统治的革命道路,并成为革命组织的核心领导人。

1851年金田起义时,石达开率众四千余人赴金田团营,战斗中屡立战功,被封为太平军左军主将、永安封王时受封为翼王五千岁,意为“羽翼天朝”。在太平天国首义诸王中,石达开年纪最轻,也最具军事才能,是一位玉树临风、英姿勃勃的少帅。倘若他走在时下的都市街头,一定会有不少少女为他的酷与帅发出尖叫。此时的他,虽已声名赫赫,但从其辉煌无比的整个人生来看,其金戈铁马决胜沙场立功立德的军事生涯才刚刚拉开了序幕。

太平军从广西向金陵进军,途经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石达开均为开路先锋,攻城夺镇,所向无敌。尤其是1852年西王萧朝贵在湖南长沙阵亡后,太平军在长沙城下陷入清军反包围,形势万分危急,石达开率部西渡湘江,开辟河西基地,缓解了太平军的缺粮之危,又多次击败进犯之敌,取得“水陆洲大捷”,重挫清军士气,其后,为全军先导,经河西安全撤军,跳出反包围圈,夺岳阳,占武汉,自武昌东下金陵,二十八天挺进一千二百里,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令清军闻风丧胆,号之曰“石敢当”。

1853年3月,太平军建都天京(今南京)后,石达开负责天京城的卫戍工作,建立起严密的防御、警戒体系,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卫戍区司令。刘继兴考证,定都之后,诸王享乐主义抬头,广选美女,为修王府而毁民宅,据国库财富为己有,唯石达开洁身自好,从不参与,非常之难能可贵。

1853年秋,石达开奉命出镇安庆,节制西征,他打破太平天国以往重视攻占城池、轻视根据地建设的传统,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逐步扩大根据地范围,亲自指挥攻克清安徽临时省会庐州(今合肥),迫使守城名将江忠源兵败自尽。

在安徽,石达开展现出了超人的政治才能。过去,太平天国没有基层政府,地方行政一片空白,石达开到安徽后,很快组织各地人民登记户口,选举基层官吏,又开科举试,招揽人才,建立起省、郡、县三级地方行政体系,使太平天国真正具备了国家的规模;与此同时,整肃军纪,恢复治安,赈济贫困,慰问疾苦,使士农工商各安其业,并制定税法,征收税赋,为太平天国的政治、军事活动提供所需物资。1854年初,石达开在安徽人民的赞颂声中离开安徽,回京述职,太平天国领导层对他的政治实践给予充分肯定,从此放弃了绝对平均主义的空想,全面推行符合实情的经济政策。

1854年夏秋,太平军在西征战场遭遇湘军的凶狠反扑,节节败退,失地千里。石达开看出两军之差距在于水师,便命人仿照湘军的船式来造舰,加紧操练水师。在湘军兵锋直逼九江的危急时刻,石达开再度出任西征军主帅,亲赴前敌指挥,于1855年初在湖口、九江两次大败湘军,湘军水师溃不成军,统帅曾国藩投水自尽,被部下救起,西线军事步入全盛。同年秋天,石达开又挥师江西,四个月连下七府四十七县。由于他军纪严明,施政务实,爱护百姓,求贤若渴,江西人民争相拥戴,许多原本对太平天国不友好的知识分子也转而支持太平军,队伍很快从一万多人扩充到十万余众,敌人哀叹“民心全变,大势已去”。

1856年3月,石达开在江西大败湘军,至此,湘军统帅曾国藩所在的南昌城已经陷入太平军铜墙铁壁的四面合围,对外联络全被切断,可惜石达开于此时被调回天京参加解围战。接下来石达开又大破江南大营,解除了清军对天京三年的包围。

同年9月,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矛盾激化,天京爆发内讧,东王杨秀清及其部下2万余人被杀害。石达开闻讯,从湖北赶回天京,因严责韦昌辉滥杀无辜,将被加害,即缒城逃出天京,但家眷被杀。到安庆后,便起兵回京靖难。天王洪秀全迫于形势,处死韦昌辉,并诏令石达开回京辅政。石达开回天京后,深受满朝文武拥戴,被尊为“义王”。在石达开的部署下,太平军稳守要隘,伺机反攻,陈玉成、李秀成、杨辅清、石镇吉等后起之秀开始走上一线,独当一面,内讧造成的被动局面逐渐得到扭转。但天王洪秀全见石达开深得人心,心生疑忌,对石达开百般牵制,甚至意图加害。

为了避免再次爆发内讧,石达开不得已于1857年5月离京避祸,先后转战于浙江、江西、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等地。在建立四川根据地的过程中,先后四进四川。1863年5月,太平军到达大渡河,对岸尚无清军,石达开下令多备船筏,次日渡河,但当晚天降大雨,河水暴涨,无法行船。三日后,清军陆续赶到布防,太平军为大渡河百年不遇的提前涨水所阻,多次抢渡不成,粮草用尽,陷入绝境。为求建立“生擒石达开”的奇功,四川总督骆秉章遣使劝降,石达开决心舍命以全三军,经双方谈判,由太平军自行遣散四千人,这些人大多得以逃生。剩余两千人保留武器,随石达开进入清营,石达开被押往成都后,清军背信弃义,石达开麾下两千将士全部战死。

1863年(同治二年)6月27日,石达开在成都公堂受审,他慷慨陈词,令主审官崇实理屈词穷,无言以对。骆秉章率领清兵把石达开和宰辅曾仕和、中丞黄再忠等绑赴刑场。石、曾二人分别被面对面缚在两个十字木桩上。执行凌迟时,刽子手先对曾仕和割第一刀,曾仕和受疼不过,惨叫狂呼,石达开斥责他说:“为什么不能忍受此须臾时间?”曾仕和这才咬紧牙关,不再叫喊。石达开受刑时,被割一百多刀,他从始至终默然无声。石达开的凛然正气和坚强意志使清军官兵感到震惊,观者无不动容,叹为“奇男子”。连敌对势力的四川布政使刘蓉,都不得不如此赞他“枭桀坚强之气溢于颜面,而词句不亢不卑,不作摇尾乞怜语。……临刑之际,神色怡然,实丑类之最悍者。”

当时石达开的死是很悲壮的,也是被解往成都,最后是凌迟处死。他的凌迟处死是非常残忍的,但是石达开从一开始到最后都表现得大义凛然,连他的敌人刽子手在凌迟处死他的时候,看到这种都感到这真是奇男子也,奇男子也。

石达开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倒是回归了早年间的潇洒之气,他在向四川总督骆秉章,解释自己为什么放弃抵抗,接受投降的时候呢,他说了两句话,现在听起来仍然是正气凛然。他说,求荣而事二主,忠臣不为,舍命以全三军,义士必做。石达开被处决的时候32岁,这是一个浓缩了的人生,他在短短32年的时间里经历了普通人绝对不会有的跌荡起伏。尽管后来人针对石达开的人格,做过各种各样的评价,有的人贬他是个人英雄主义,有的人赞他是太平天国唯一的一个英雄,这些评价和议论恐怕都会有些偏执、有些粗放。石达开这个人和他做的那些事,都产生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是非、功过、荣辱、冷暖,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时人对石达开都十分推崇,如李秀成谈及各王优劣才能时“皆云中中,而独服石王,言其谋略甚深”。陈玉成认为太平军将领“皆非将才,独冯云山石达开差可耳”。曾国藩说“查贼渠以石为最悍,其诳煽莠民,张大声势,亦以石为最谲”,左宗棠说他“狡悍著闻,素得群贼之心,其才智诸贼之上,而观其所为,颇以结人心,求人才为急,不甚附会邪教俚说,是贼之宗主而我之所畏忌也”,骆秉章说他“能以狡黠收拾人心,又能以凶威钤制其众”,是“首恶中最狡悍善战”。清朝一位贡生在湘军军宴上公开说他有“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地主文人周洵在《蜀海丛谈》中称其为“奇男子”,直到石达开死去近40年后,另一位地主文人所撰的著作《江表忠略》之中还有这样的记叙:“至今江淮间犹称……石达开威仪器量为不可及。”

连同美国传教士麦高文在其通讯中也如此称赞石达开:“这位青年领袖,作为目前太平军的中坚人物,各种报道都把他描述成为英雄侠义的——勇敢无畏,正直耿介,无可非议,可以说是太平军中的培雅得(法国著名将领和民族英雄)。他性情温厚,赢得万众的爱戴……”

最后说说石达开过人的文学才华。

石达开在天朝如日中天时,曾国藩曾有《劝降诗》五首,极尽诱惑之能事。石达开义正辞严,回复以《答曾国藩诗五首》,一面回顾平生,一面抒发己志,其文辞之才气横溢,实为不可多得之佳构:

(一)

曾摘芹香入泮宫,更探桂蕊趁秋风。

少年落拓云中鹤,尘迹飘零雪里鸿。

身价敢云超冀北,文章早已遍江东。

儒林异代应知我,只合名山一卷终。

(这一首概述自己的少年志向)

(二)

不管天人在庙堂,生渐名位掩文章。

清时将相无传例,末造乾坤有主张。

况复仕途皆幻境,几多苦海少欢场。

何苦著作千秋业,宇宙常留一瓣香。

(这一首奉劝曾国藩弃武从文)

(三)

扬鞭慷慨莅中原,不为仇雠不为恩。

只恨苍天昏瞆瞆,欲凭赤手拯元元。

三军揽辔悲羸马,万众梯山似病猿。

我志未成人已苦,东南到处有啼痕。

(这一首陈述战斗历程,痛陈革命的同仁们无远志)

(四)

若个将才同卫霍,几人佐命等萧曹。

男儿欲画麒麟阁,夙夜当娴虎豹韬。

满眼山河罹异劫,到头功业属英豪。

遥知一代风云会,济济从龙毕竟高。

(这一首指出开创王者之业不易,但坚信革命必将成功)

(五)

虞舜勋华多硕美,皇王家世尽鸿蒙。

宽容居背移神鼎,亭长还乡唱大风。

起自布衣方见异,遇非天子不为隆。

澧泉芝草灭根脉,刘裕当年田舍翁。

(这首诗进一步阐明将待机而动,完成复国大业的雄心壮志)

石达开还有一首豪气冲天、吞吐风云的诗:

千颗明珠一瓮收,君王到此也低头。

五岳抱住擎天柱,喝尽黄河水倒流。

这是1862年石达开大军经过贵州黔西大定一带时,当地苗族百姓以欢迎“最尊贵的客人”的仪式欢迎石达开远道而来的大军——将用黄豆、毛稗、高粱、小米、包谷和谷子酿贮,埋藏于地下多年的陈年美酒取出,盛在坛子里,放在花场正中央,再将通心的吸管插入坛内。石达开和太平军将士与民同乐,与苗民们一同载歌载舞,披着月色,照着营火,手扶吸管,开怀畅饮,酣畅淋漓。席间,石达开即兴赋得此诗。这首诗是中国几千年来难得一见的豪放诗,与李白苏轼之作相比,亦毫不逊色矣。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古代将领为什么要披披风 古代将领为啥要披披风
    古代将领为什么要披披风 古代将领为啥要披披风
    1、首先,系披风是为了防寒保暖,同时也是身份的象征。披风流行于明代,是一种既可以在室外穿,也可以在室内穿的防风外衣。形制大多是直领对襟,颈部系带,有二长袖,两腋下开衩。后来披风还出现了立领对襟的样式,这在一些古代画像中经常可见。所以披风一开
  • 历史上著名的女性将领都有哪些 历史上著名的女性将领介绍
    历史上著名的女性将领都有哪些 历史上著名的女
    1、妇好,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商王武丁的首任王后,商朝最高军事领袖。战争女神、胜利女神和幸福女神。是一国之后又是一方诸侯的唯一人。2、冼夫人,史上最全能完美的女性军事领袖历跨梁、陈、隋三朝。官位:中郎将。爵位:谯国夫人。因以下之“牛”,被周总
  • 秦国将领桓齮的故事 历史上桓齮是怎么死的
    桓齮,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知名的将领,桓齮作为秦国大将,在秦国消灭六国,一统天下的道路上作出了不小的贡献,他的一生记载不多,而且因为秦始皇时期焚书坑儒,留下来的资料就更加少了。桓齮的记载很少,其中最值得令人深思的就是他和李牧之间的胜败关系了。
    12-31 将领
  • 八路军将领包森如何在抗战时期让日本天皇胆寒?
    1938年6月,包森率40多人到冀东,在河北兴隆一带开辟抗日游击区。在包森指挥的漂亮仗中,智擒日本天皇表弟、宪兵大佐赤本可谓影响最大的一次胜利,日本朝野也为之震动。夏伯阳(亦译为恰巴耶夫),是前苏联卫国战争中的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红军将领,胜
    12-31 将领
  • 颇具争议的将领袁崇焕真的是死于反间计吗
    袁崇焕是明朝一位颇具争议的将领,即使是死后数百年,人们对于袁崇焕是忠是奸仍然议论纷纷。袁崇焕本是明朝一位受到万人敬仰的军事家、政治家,在为官为将的时间了,袁崇焕为了百姓国家付出了很多。但是,就是在抵御皇太极进犯明朝边界时,皇太极抓住了明朝内
  • 中唐最强将领李晟号称“万人敌”终却敌不过它
    正如唐德宗李适本人一样,大唐到了他手上时,已经是在矛盾中走向衰弱。德宗在位期间,对外联合回纥,南诏等打击吐蕃,创造了一定意义上的有利环境,但是也只是一定而已,大唐早已不能一家独大了。这会儿不单是外患连连,就算在大唐内部,也是矛盾重重,藩镇尾
  • 明朝将领胡大海简介 明朝将领胡大海怎么死的
    胡大海简介胡大海简介上提到胡大海字统甫,祖籍在泗州的虹县,是元朝末年明朝初年的人。胡大海是一名武将,曾官至右翼统军元帅,1362年死后被追赠为光禄大夫,追封为越国公。胡大海的相貌是身长铁面,看起来很是勇武。朱元璋最初起兵的时候胡大海就在滁阳
    12-30 将领明朝
  • 三国时期魏国将领夏侯惇怎么死的
    夏侯惇(?-220年),字元让,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曹魏开国元勋,汉朝开国功臣之一夏侯婴的后代。少年时以勇气闻名于乡里。曹操起兵,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将领之一。多次为曹操镇守后方,曾率军民阻断太寿河水,筑陂塘灌溉农田,使百姓受益,功勋卓著。
  • 丁奉怎么死的?三国时吴国将领丁奉活了多少岁
    丁奉怎么死的?三国时吴国将领丁奉活了多少岁丁奉(186-271年),字承渊,庐江安丰(今安徽霍邱,一说河南固始)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要将领。年少时以骁勇为小将,经常奋勇杀敌,屡立功勋,此后又于公元252年的东兴之战中“雪中奋短兵”,大破进犯东
  • 王凤山将军 晋绥军抗战中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
    王凤山,字鸣岐,1906年生于五台县沟南乡东寨村,出身贫寒之家,毕业于太原北方军官学校第一期工兵科。1942年任晋绥军暂编45师师长,后任34军代理军长。同年在与日军作战中牺牲,年仅36岁。晋绥军究其实质,和西北军、东北军一样,是一支军阀部
    12-29 将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