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势力上看,陈友谅控制着长江中游,朱元璋的势力则在苏南皖南赣中,都是元末农民起义军重要的两支势力,而要控制中国南部,两人必定会有一个重要的会战。
从军事谋略上看,当时的朱元璋高瞻远瞩,害怕陈友谅与张士诚联合,于是设计引诱他,让陈友谅的朋友写信让他迅速赶来。陈友谅率师东下,在多次呼叫未果后才知道自己被骗了。朱元璋早有准备,陈友谅自然大败,又因为正逢潮落,船只被搁浅,死伤无数,丧失战舰数百艘,陈友谅只能仓皇逃走。反观陈友谅性情强硬多疑,他自持兵力强盛,在势力强大后就迫不及待想向东攻取应天。如此一对比,朱元璋的军事能力明显高于陈友谅。
从武器装备上,当时陈朱两人在鄱阳湖大战,陈友谅战舰数百艘楼船。船高数丈,船有三层,丹漆粉饰,设有走马棚,船上船下人语之声互不相闻,橹箱都用铁裹住。朱元璋的战船却远小于陈友谅的战船,以致不能仰拱。不过朱元璋分析优劣后,利用小船的机动性还是艰难打败了陈友谅。
从民心上来看,两者大战时,陈友谅刚经过一次大战,陈不思收拢人心,还极其强硬。在军心动摇之下,还大杀战俘。反观朱元璋,不仅不杀战俘,还将俘虏放归,收买了民心,使得陈军的军心愈发动摇。
综合几个方面来看,陈友谅输就输在民心和谋略上。而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就是为什么拿下江山的会是朱元璋而不是陈友谅了。
陈友谅虽然没能最终夺得天下,不过他还是称过帝,当过皇上的。
1351年,陈友谅投至倪文俊麾下也就是徐寿辉领导下的起义军。1355年,于黄蓬起义,加入红巾军,初为簿书掾,后功升元帅。1357年九月袭杀倪文俊,又起兵攻下江西诸路,连克江西、安徽、福建等地。1359年,杀赵普胜,挟徐寿辉,自立为汉王。1360年,攻陷鸠州,杀徐寿辉,徐寿辉死后,陈友谅便以采石五通庙为行殿,登基称帝,国号为汉,改元大义,建立大汉政权。太师邹普胜以下都是以前的旧官。不过陈友谅即位当天,正巧遇上大风大雨,因为天气登基没能够按照礼仪行事,最终只让群臣们列在岸上向他道贺了事。遇上大风大雨,如此草率的登基礼仪,最终没能全了礼仪,也许是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