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济是商务印书馆的创始人,大老板,与蔡元培同学,都是浙江老乡。张大一岁,同一年考中进士,殿试时,蔡谈论西藏问题,张凭什么被光绪看中,我弄不明白,只知道皇上还算喜欢。让他找过想自己读的书,并且亲自接见,询问对维新的看法和建议。据说接见那天,紧接在正得宠的康有为后面,因为都属于改革派,最后没为了戊戌变法掉脑袋,也算万幸。
张元济可以吹牛的资本很多,见过大清皇帝,见过孙中山,见过袁世凯,见过蒋介石,又见过毛泽东,都不是简单的说话聊天。光绪诏见,年轻气盛的张全心全意想为国效力,当时天下还在慈禧老太后手上,他总算有心计,说了一会,见皇上身后似有人影晃动,便不敢再往下讲。
政治立场上,张元济属于立宪派,立宪派的想法就是,英国比法国好,日本比俄国强。这当然与所处的时代有关,那时候,大英帝国是最强大的国家,小日本后来居上。像法国那样,动不动就暴力革命,这不好。像俄国那样,完全是封建帝王专制,也不好,它在日俄战争中,竟然不是日本的对手。
有了这样的立场,张元济显然不太乐意与孙中山走得很近。他心目中的中国,是国家强大,对内没有战争,对外反抗列强。谁来当老大并不重要,有皇帝也行,没皇帝也行,立宪或共和都无所谓。进入民国后,张元济作为商务印书馆大佬,扮演的是传媒大亨角色。手上有点钱,给点赞助不是问题,他曾捐款支持革命党人讨伐袁世凯,还请孙中山吃过饭,却有一件事弄得孙中山很不开心,这就是张拒绝出版他的代表作《孙文学说》。
张元济的解释是言论出版不自由,“官吏专制太甚,商人不敢与抗,并非反对孙君”。考察民国时期的出版,尤其民国初年,不说绝对自由,也可以说相对自由。时间已是1920年,话这么说,多少有些推诿,于是孙中山指责创业二十多年的商务印书馆已被封建余孽所把持。
说张元济与后来的民国政府结梁子有些过分,不过真算不上太热络。他后来显然后悔没出版孙中山的书,毕竟这么做,得罪了后来得到天下的国民党。图书出版是桩大买卖,不与当权者很好合作,便赚不到白花花的银子。商务印书馆的牌子越来越大,在文化界地位也越来越稳定,在商言商,虽然社会大名流,也不免要考虑经济利益。
叶兆言,1957年出生,南京人。 1974年高中毕业,进工厂当过四年钳工。 1978年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1986年获硕士学位。80年代初期开始文学创作,创作总字数约五百万字。主要作品有七卷本《叶兆言文集》,三卷本《叶兆言短篇小说编年》,《叶兆言作品自选集》三种,以及各种选本。另有长篇小说《一九三七年的爱情》、《花煞》、《别人的爱情》,《没有玻璃的花房》等,散文集《流浪之夜》、《旧影秦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