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皇帝选择接班人的五标准 如何选太子?

   2020-03-16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中国历史上的封建帝王,常常为了选太子伤透脑筋,他们对自己的儿子挑三拣四,总觉得不合心意。那么,历代帝王对太子人选有着怎样的期望?中国古代帝王如何选择接班人的?立嗣中的计较:1.重要的是政才帝王夺取天下好比摘人参果,你想吃,他想吃,大家都想吃

中国历史上的封建帝王,常常为了选太子伤透脑筋,他们对自己的儿子挑三拣四,总觉得不合心意。那么,历代帝王对太子人选有着怎样的期望?中国古代帝王如何选择接班人的?

立嗣中的计较:1.重要的是政才

帝王夺取天下好比摘人参果,你想吃,他想吃,大家都想吃,于是大家都想方设法捷足先登,争取优先权。

得了天下,做了皇上,就好比人参果到口。可是这果子不仅可口、长寿,而且今生今世吃也吃不完,它可供子嗣世代享受,以至无穷。如此说来,人生易

老而人参果不老,打天下的帝王君主不可能长命不衰,那么这使帝王享用不尽的王位就得传给后代儿孙。可古代帝王妻妾成群,儿孙也就多,而王位只有一个,到底传给谁,这一点不同帝王各有标准,但最要紧的,一是要传给自己最喜欢的、自己认为最可靠的人,二是要传给有能力保住这位子的人。为此,帝王们为这传位问题同样需要运筹算计。

人世间有各色人等,而各色人等又各有各的才干。才能分为多种,或有文韬,或有武略,然而作为政治家,特别是作为皇位继承人,那选择的标准恐怕主要是政才。

比如魏武帝曹操,起初最爱小儿子曹冲。这曹冲也确实聪颖早慧,他7岁用船称象,语惊四座。9岁时巧用计谋,救了御马官一条性命,也史上留名。可惜神童早逝,这使父亲曹操大伤其心。曹冲死后,魏武帝曾一度把立嗣之心转移到文才颇盛的曹植身上。可这曹植终因缺乏“深自砥砺”的工夫和“矫情自饰”的韬略,眼瞅着这太子宝座被哥哥曹丕不费吹灰之力给抢走了。想来以曹操的聪明和机诈,不会识不破曹丕在自己面前玩弄的小小把戏,但曹操心里十分清楚,曹植虽然文才过人,可他的桀骜不驯和潇洒倜傥绝对守不住那众人觊觎的王位。曹操从自己一生的政治经验中得出一个结论,要想稳坐天下,必不可少的就是乔装打扮自己,要比别人做事更隐蔽,更多几个心眼,这是曹操对儿子的政才要求。而曹丕就具备这样的条件。后世许多文人墨客常对曹操不立曹植大发感慨,殊不知曹操掌握的是政治家标准,在这个问题上他不需要文人的理解。

与曹操立嗣选择的坚定明确相比,汉高祖刘邦实在有点相形见绌。嫡长子刘盈的软弱儒文,刘邦比谁看得都清楚,作为一个创业皇帝,他本也知道自己需要怎样的接班人,所以他打心里喜欢与他性格相同的赵王如意,而不喜欢曾一度打算废掉的太子刘盈。但由于他的态度不如曹操明确,手段也不如曹操强硬,再加上吕后竭尽全力阻挠,致使刘邦的愿望没有能够实现。这一问题处理中出现的偏差和失误,常常使后人不禁扼腕叹息。试设想,如果当初刘邦当机立断改立赵王如意,疏远外戚吕氏,那后来吕后的肆意专权和吕氏的篡权作乱还会发生吗?可是历史没办法假设,事情就是这样发生了。这中间吕太后听从张良的主意请来“商山四皓”,为阻止刘邦改立太子起了最后的决定性作用。故事颇有意思,一并叙述于此。吕后对刘邦改立太子的想法既清楚又担心,但却不知怎么办才好。左右为难之际,有人向吕后建议,说:“张良很有谋略,皇上又很信任他,不如求他想想办法。”张良是很了解刘邦的人,他知道此事已在刘邦心中酝酿了很久,仅靠口舌争辩是不可能使刘邦改变主意的,因此他就建议吕后去请“商山四皓”。因为此时天下已经平定,于安邦治国有用的人才大都被刘邦起用,只有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和夏黄公由于刘邦对人轻慢无礼,一气之下逃入商山,发誓终身不做汉臣。此时如果能请他们四位出山,明确站在太子刘盈一边,那么刘邦就一定会取消改立太子的念头。吕后听了张良的话,就派人厚礼卑辞去请四皓。汉十二年,刘邦打败英布回到京城,病情一天天加重,而改立太子的念头也越发坚定。一次宴会上,太子刘盈陪侍刘邦,四皓也随太子进了皇宫。4个人年龄都在80岁以上,个个须发尽白,衣冠严整。刘邦看到这四个陌生面孔问道:“你们四个人是干什么的?”四皓一一上前报上姓名。刘邦听后大吃一惊,说:“我寻找你们多年,你们弃我而去,现在为何要和我儿子在一起?”四皓说:“陛下轻慢士子,随便骂人,我们不愿受辱,所以就隐居了。现在听说太子为人仁爱孝敬,恭谨知礼,天下人没有不愿意为太子效力的,所以我们也就辅佐太子来了。”刘邦听四皓这么一讲,只好彻底打消改立太子的念头。但事实上,商山四皓这次可真是帮了个大倒忙。毫无疑问,没有刘盈的上台,也就不会发展到后来吕后及吕氏集团的为非作歹。

看来,帝王选择接班人,其标准只能是政才。没有政才,其他才能都派不上用场。中国历史上出过不少有名的才子皇帝,像南朝梁氏诸帝,唐明皇,特别是那以写诗填词而著称的南唐二主,都是因为其文才、诗才而妨害了其政绩。本来是个不错的文人、艺术家,却偏偏强人所难让他去做皇帝,这岂不既害了国家社稷,又害了他本人。如此想来,我们还是认为曹操做得对。他本人是个多面手,既是诗人,又是学者,但归根结底他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他选择接班人的眼光和标准更显示出他超出常人的智慧。

立嗣中的计较:2.棋看两步

稍懂弈道的人都明白,下棋时每落一子至少要看到下面的两步以上。同理,有远见的帝王为皇室的长治久安考虑,在立嗣问题上常常想得很多,他们不仅虑及子辈,而且对孙辈也常常打定算盘,晋武帝司马炎就是如此。司马炎的儿子司马衷是个白痴,智商极低,在皇帝位子上闹出不少笑话,历史上最有名的是,臣下向他报告说某地因遭荒年百姓多被饿死,他却反问百姓“何不食肉糜”?这样的皇帝一遇政事便束手无策,那是可想而知的。但这白痴父亲却有个聪明过人的儿子,叫司马遹。一次宫中失火,晋武帝司马炎登高观望,年仅5岁的司马遹硬拉着皇帝爷爷躲入房中,说:“救火时仓猝之间,秩序混乱,皇上不可轻易暴露,要防备不测之事发生。”这话出自一个5岁小儿之口,可真是天生的皇帝坯子。司马炎就是考虑到傻儿子继位之后便是这个聪明的孙子继位,所以,为长远计,就决定由司马衷做皇位继承人。但是,司马炎死后,司马衷的妻子贾氏心狠手辣,由于司马遹非贾氏所生,所以贾氏先下手为强,捏造罪名,陷害司马遹致死。此后诸侯讨伐贾后,致使晋朝酿成连续16年之久的“八王之乱”。西晋倾覆,晋武帝司马炎的计划未能实现。贾后干政,葬送西晋,这是晋武帝始料不及的。但他越过子辈,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更远的孙子身上,也不能不说是用心良苦了。

明太祖朱元璋与晋武帝司马炎出于同样的想法,只是他把希望寄托在孙辈的想法直截了当地予以实施了。朱元璋把帝位越过包括燕王朱棣在内的众多儿辈,直接传给了孙子朱允炆,很明显这一举动不是因为一时爱憎,而是为长远打算和考虑的。尽管朱允炆仅在位4年就被燕王推翻,没能用事实证明太祖与常人立嗣方法不同的正确性,但我们仍不得不正视古代帝王为永保江山,由司马炎、朱元璋们提供的一个新思路。思路的成败由多种因素构成,而思路本身却是一个永在的事实。

立嗣中的计较:3.品行第一

在吸取历史教训的基础上,隋文帝杨坚对立嗣问题的考虑更加周到,顾忌也更多。首先,杨坚自觉地不与宫妃们生儿育女,只是有计划地和独孤皇后生有五子。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前世天子,溺于嬖幸,嫡庶分争,遂有废立,或至亡国;朕旁无姬妾,五子同母,可谓真兄弟也,岂有此忧邪!”之后,五子虽出同母,但杨坚坚持长幼有序的规矩,先立长子杨勇为太子。后来见杨勇个人生活上不像自己那么检点,后宫多女宠,就果断改立“不近女色”、生活俭朴的次子杨广为太子。当然,隋文帝杨坚的不近女色是有他个人苦衷的。据载,杨坚称帝后曾爱上后宫中一位佳丽。杨坚召幸过几次,后来这消息传到独孤皇后耳朵里。一次独孤皇后趁杨坚不在时派人杀掉了这位薄命女。文帝事后得知,他悲不自胜,单骑驰出宫门,径向荒郊野外跑去。后经尾随而来的大臣高干、杨素等人苦苦相劝,杨坚才在“我贵为天子,而不得自由”的喟

叹声中重返皇宫。物极必反,有为有志者常能做出一生中最不愿做的事情,日后杨坚的轻恋情、重社稷就是这样一个情结。经过这次情感磨炼,杨坚在日后统一天下的很长时间里,始终保持着克己俭朴的个人生活准则。自然,选立太子他也坚持以此为重要尺度,废杨勇改立杨广时,他就是这么考虑的。隋炀帝杨广身后为万人唾骂,是家喻户晓的荒淫无道的坏皇帝典型,但在他被立为太子的时候,杨广不仅不近女色,厚以待人,生活节俭,而且天赋甚高,文笔极好,统兵将将无所不能。他不满20岁时就做了行军元帅,指挥由六合一方面的军队,节制其他各方面军事长官,连宿将杨素都受他管辖。人是受各方面条件制约和影响的,隋炀帝也不例外。文帝杨坚选立杨广为继承人,无疑是经过反复考虑的。隋炀帝后来断送隋王朝,并不能因此就断定隋文帝杨坚择非其人,隋文帝在立嗣问题上仍然显示出他不同于常人的心术。

立嗣问题上,古代帝王们常常把品行放在第一位,这在我们这个道德冠天下的国度里实在是不争的事实。此种事实完全应该当做一般现象对待,所以例子便不用多举了。

立嗣中的计较:4.排除宗室之外的威胁

皇帝选立太子,对入选对象有种种要求,因为这关系到千秋万代的基业问题。但立嗣也往往受各种条件制约,有心计的老皇帝不仅注意太子本人的自身条件,而且对太子身边的顾命大臣也要选配得当。一个好汉三个帮,将来太子要掌管天下,身边的忠臣良将智多星虽不能少,但对有可能对幼主造成威胁的也必预先除之而后快。像唐太宗李世民,起初把长子李承乾立为太子,谁知这李承乾继承娘舅突厥氏的粗鲁野蛮的种性,剽悍不驯,他在几乎所有场合都穿突厥服,行突厥礼,说突厥语,行为放荡不羁。后来竟发展到勾结叔叔元昌等人密谋造反,事发后被贬为庶人,徙往边地黔州。除李承乾外,唐太宗喜欢的另一个儿子是李泰。贞观二年,唐太宗封李泰为越王,扬州大都督,十一年加封为雍州牧,左武侯大将军。之后,唐太宗又给过李泰许多荣誉。照常理发展,在李承乾被废后,李泰的立嗣当不成问题。可是半路上又杀出程咬金,李泰虽然聪明英武,但耐心差了点儿,没等到帝位到手,就犯罪被贬为东莱郡王。两次立嗣失败,对唐太宗打击颇大,于是由刚强转柔弱,这次他改立的是以宽仁著称的九子李治。

唐太宗立嗣标准的改变,颇能说明前面“品行第一”中讨论的问题,选才和选德可以并行不悖,但事实上,选才易出背叛者,选德又导致无能者执政,这真是帝王择嗣的二难。

以太宗的为人,他所喜欢的应是“英果类我”者,而李治的懦弱在立嗣之后不久就被太宗发现了。但经李治的舅父、老臣长孙无忌的劝说,李治最终还是做稳了太子。太宗不再易储,又要稳保帝业,所以他就不能不在辅佐大臣身上下工夫。想来想去,觉得宠臣李世工于心计又忠于朝廷,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这李世绩原来并非唐室旧部,他原本也不姓李。《隋唐演义》里的徐茂公,就是后来的李世绩。徐茂公原名徐世绩,曾是瓦岗军首领翟让的部下,翟让被杀后转隶于李密。后来李密投降大唐,而徐世绩看出大唐乃天命所归,就再次跻身做了唐室的顺臣。他之所以被唐太宗看作是辅佐李治的最佳人选,这与他本人善察时变大有关系。比如他能洞察李氏父子的为人特点,并且很好地处理自己与新旧主人的各种关系。李密降唐不久,“其旧境东至于海,南至于江,西至汝州,北至魏郡”都是李世绩的辖区。李世绩这时派人到关中去见李密,将这一大片土地连同土地上的人口记录一同带去,请李密献给李渊以示归附。李渊听说这原来是李世绩“不利主之败,自为己功,以邀富贵”,盛赞李世绩“感恩推功,实属忠臣”。这是李世绩进身李氏父子后的第一次见面礼。

第二次是李密因反伏诛后,李世绩依然奏请收葬,并且“与旧僚吏将士葬密于黎山之南,坟高七仞,释服而散”。李世绩在归唐之后敢于斗胆表示对背叛新主的旧主致哀悼思怀之情,却赢得朝野一片赞誉和李氏父子的称许,这是李世绩事前希望得到的。果然,李氏父子对他不但不疑,反赐姓李,倍加重用。李世民更多次表示对李世绩的宠信。一次,李世绩生病,为给李世绩治病,太宗李世民竟剪去自己蓄留多年的大胡子以作药引子。由此显示出来的君臣之恩,真应该说是无以复加了。李世民厚待李世绩,当然也有他自己的算计。他知道太子李治于李世绩无任何恩义,况且李治生性怯懦,没有铁鞭驭马的气派和胆识。而历史上旧主谢世权臣谋反的先例有的是,像蜀魏延反刘禅,东魏高欢死而侯景投梁。唐太宗李世民也生怕自己归天后,软弱的李治驾驭不了功高望重的李世绩。所以,李世民去世前就先自把李世绩贬斥放逐了。按照李世民的想法,这是为太子做稳江山而必须扫清的一个障碍。

立嗣中的计较:5.爱屋及乌

皇帝选储立嗣时,皇后与皇帝的关系因素也十分重要。像东汉光武帝刘秀,易储前先易皇后,易皇后成为下一步易储的一个明确信号。原来,光武帝刘秀在起兵反莽的第二年,就娶了家乡有名的美女阴丽华。之后,刘秀被绿林军首领刘玄派往河北安抚收编地方武装,遭到自称是皇室后裔王朗的通缉,逃到信都(今河北冀县)。当时天下百姓对新莽政权不满,怀念汉室。刘秀为败王朗,前往争取占据真定(今河北正定)的真定王刘扬,这刘扬乃是汉景帝的七世孙,且拥兵10万。但刘扬向刘秀提出条件,就是刘秀与其甥女郭圣通成婚,他才肯出兵。为大业着想,刘秀只好娶了郭圣通。这郭圣通也真争气,第一胎就给刘秀生了个儿子。母以子贵,再加上刘扬的势力强大,刘秀称王后,于建武元年六月,正式册封郭圣通为皇后,立郭所生儿子刘疆为太子。而阴丽华只能屈居为贵人。

之后,这阴丽华也为刘秀生了儿子,取名刘阳。这一下就使刘秀心中的天平不得不发生倾斜,因为他本来就喜欢阴丽华。后来刘扬谋反被诛,刘秀没有马上波及郭圣通。可是刘秀爱阴丽华是很明显的,他几次御驾亲征,身边带的都是阴丽华。再加上刘阳明显比刘疆有才干,刘秀渐渐滋生了易储的念头。

皇帝的举手投足,周围人看得十分清楚。刘疆本人也意识到了面临的危机,他整日忧心忡忡,难以自安,而郭皇后更是想不明白。她认为要不是舅舅刘扬,你刘秀能做上皇帝?心里想的难免不表现出来,这时刘秀就趁机以“怀势怨怼,数违教令,不能抚循他子,训长异室”为由,废除了郭圣通,改立阴丽华为后。

很明显,刘秀醉翁之意不在酒,手下大臣自然明白。皇家教习郅恽对刘秀的意思心领神会,他先提议加封郭圣通次子刘辅为中山王,增加中山王的封地,淡化一下“废后”的实际意图。之后又苦口婆心地劝谏刘疆,说刘疆“久处疑位,上违孝道,下近危殆”。“《春秋》之义,母以子贵。太子宜因左右诸皇子引愆退身,奉养母氏,以明圣教,不背所生”。刘疆听了郅恽的分析,只好接二连三主动向父皇申请让位,并托请他人劝说皇上。刘秀在表演了一番推让不允之后,就表示接受请求,于建武十九年改封刘疆为东海王,立刘阳为皇太子。

由宠其母而立其子,爱屋及乌,这是许多帝王的惯常做法。像唐高宗李治先后四次立嗣,立的都是则天武后所生的儿子,这不能不说与他宠爱武则天有关。但是情况也有特殊者,那就是因为爱其母,所以立其子,又因为欲立其子,必先杀其母。这是立嗣的两刃剑,也是古代帝王的立嗣辩证法。汉武帝刘彻就是这么干的。太始三年,汉武帝宠爱的钩弋夫人生下一子,武帝欣喜异常。尽管在此之前他已有五个儿子,皇位继承人也早有人选,但这皇帝老儿老来得子,此子不仅为宠妃所生,且又在钩弋夫人肚子里异乎寻常地呆了整整24个月。汉武帝其人极富创造性和想像力,他想起上古圣人帝尧也是其母怀胎14个月方才降生的,于是一高兴,就把钩弋夫人产房的门命名为“尧母门”。由此可见,汉武帝是如何喜欢这位小儿子了。

但是,皇太子此前早已立定,是卫皇后所生的刘据。这刘据与汉武帝性格截然不同。武帝严刑峻法,太子宽厚仁慈;被武帝治罪的人,太子常常为之平反。武帝的严刑,有配套的告密机关及执法大臣相佐,这些人也常担心一旦刘据嗣位,会对自己不利。而汉武帝既然把钩弋夫人比作“尧母”,尧继帝位就是顺理成章的。他还让画工画“周公辅成王”的图画,易储的意思更加明显。再加上汉武帝相信神仙,总想长生不老,所以对巫蛊之术非常在意。所谓“蛊”就是把几只毒虫放入一器皿之中,让它们互相争咬,最后只剩下一个,这一个就是怪物,也就是“蛊”。征和二年,汉武帝生病,水衡都尉兼直指绣衣使者江充趁机离间武帝与太子的关系,说有巫蛊祸害皇帝,此事牵连到卫皇后与太子。汉武帝在别宫养病,卫皇后和太子想请安问候,但受到阻拦。太子刘据愤怒之余抓住江充就杀了头,于是有人造谣说太子要谋反,一时间整个长安城都传遍了。形势所迫,逼得太子真的起兵。保皇党与保皇**在长安城中大战五日,“死者数万”,太子刘据兵败自杀,皇后卫子夫也自杀身死。事后汉武帝醒悟,建“思子宫”悔过。但改立太子的工作却水到渠成了。所以四年以后,钩弋夫人生的刘弗陵在8岁时被立为太子,是为汉昭帝。

刘弗陵本来是出身“尧母门”的汉武帝的掌上明珠,汉武帝要为这幼子创造各种条件,预先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他不仅为刘弗陵选定朝中重臣霍光朝夕辅佐小太子,而且一立刘弗陵为太子,就杀掉了刘弗陵的生母钩弋夫人。前者的道理是不言自明的,而后者就连当时的许多大臣也迷惑不解。当有人问汉武帝为何立其子而杀其母时,汉武帝解释说:以往国家之所以发生混乱,多是由于皇帝小而他的母亲却正值年轻力壮。这样女主骄矜自持、淫乱恣意,就没有人能管束得了。你们难道没听说过吕太后专政的故事吗?这就是汉武帝之所以立其子而杀其母的理由。在选择接班人问题上采取这种出人意料的极端手段,这怕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古人打仗常提倡出奇制胜,而汉武帝在立嗣问题上也堪称出奇制胜了,他的这一举动不可谓不残酷,但确也真的堵住了母后干政乱政这个随时都可能出现的漏洞。

 
标签: 太子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历史上那些没有当上皇帝的太子 历史上那些没有当上皇帝的太子历史上没有
    历史上那些没有当上皇帝的太子 历史上那些没有
    1、西汉。刘荣:汉景帝刘启的闵太子,公元前148年,被控坐侵庙堧垣为宫,景帝征荣11觐见,被带到中尉府簿中尉郅都责讯临江闵王,刘荣恐惧因而自杀。 2、刘据:汉武帝刘彻的戾太子,在巫蛊之乱中被奸臣迫害,举兵反抗,后来兵变逃亡中自杀。 3、新朝
  • 朱祁钰的儿子当太子了吗 朱祁钰的儿子有没有当太子
    朱祁钰的儿子当太子了吗 朱祁钰的儿子有没有当
    1、朱祁钰的儿子当太子了。2、朱祁钰的儿子,朱见济。(1448年8月1日—1453年12月18日),男,汉族,明代宗朱祁钰的独生子,生母为杭皇后。1453年12月18日去世,年仅五岁。3、景泰三年(1452年),明代宗朱祁钰废掉明英宗朱祁镇
  • 朱祁钰的儿子为什么没当太子 朱祁钰的儿子为什么不是太子
    朱祁钰的儿子为什么没当太子 朱祁钰的儿子为什
    1、没儿子。朱祁钰本来是有儿子的,他的儿子朱见济在他做皇帝之前,就已经出生了。当初孙太后和于谦,将朱祁钰扶上皇位的时候,曾经提出过要求,那就是保住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当时朱祁镇在土木堡之战中,被瓦剌人给抓走了,把小儿子朱见深留在了
  • 太子的儿子怎么称呼 太子的儿子如何称呼
    太子的儿子怎么称呼 太子的儿子如何称呼
    1、明朝是封建社会的顶峰,非常注重礼教规矩。按照明太祖朱元璋定下的规矩,嫡长子是法定的地位继承人。如果是太子的嫡长子,侍从应该称呼为“皇太孙”。其余的庶子,没有授封,应该和其他亲王未封诸子一样,统称为“皇孙”。而太子叫自己的儿子,应该与常人
  • 狸猫换太子是哪个皇帝?
    狸猫换太子的故事跟北宋的宋真宗和宋仁宗父子二人有关。狸猫换太子讲述的是宋真宗在位时,他的妃子刘氏和太监联手,用狸猫换掉了李妃所生的儿子,害得李妃也因此命丧冷宫,而这个被刘妃换走的孩子,就是后来的宋仁宗赵祯。
    02-23
  • 大秦帝国韩太子奂是谁?韩太子奂是怎么死的?
    古装电视剧《大秦帝国之纵横》正在热播,剧中演到韩武安侯韩朋出书休了嬴驷的堂姐嬴姜公主,韩王斥责韩朋出此损招必韩与秦交恶,韩王向秦示好,让韩朋和太子奂以韩朋休妻之罪向秦王陪理。那么剧中的太子奂是谁?历史上有这个人吗?韩奂,战国末期韩王安之子,
    12-31 太子
  • 皇太子弘历是怎样仅凭一面就让康熙喜欢上他?
    康熙儿子之多,是清朝皇帝之中子息最多的,儿子数量多,孙子也少不了,接近一百个,政务缠身的康熙只见过不到其中的一半,这也导致很多孙子,从生下来起就没有见过康熙这个爷爷,后来的乾隆,当时的弘历,也是在十二岁的时候才有了第一次得见圣颜的机会,这是
    12-31 康熙弘历
  • 为何说康熙在立太子的问题上很失败?
    康熙皇帝生于公元1654年,是顺治皇帝第三个孩子。康熙皇帝因幼年出过天花,所以顺治帝将康熙皇帝选为继承人。公元1661年,虚岁只有八岁的玄烨登基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康熙。那么,康熙执政多少年呢?康熙皇帝在孝庄太后和索尼等大臣的辅佐下,开始上
    12-31 康熙太子
  • 一代女王武则天的儿子为何叫驴头太子?
    武则天为我国唯一的女皇,与他有关的故事不胜枚举,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讲一个武则天与驴头太子的故事。袁天罡相面后,惊呼武则天是天子。后则天入宫做了唐太宗的小老婆,呼为媚娘。李淳风告诫太宗将来有武姓女子夺李唐天下。太宗不疑此人近在眼前,遍寻之下将一
    12-31 武则天
  • 武则天欲立武氏弟兄为太子 被狄仁杰一句话惊醒
    历史上的狄仁杰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公元696年,狄仁杰立下大功后,武则天亲笔在他身着的紫袍上写了“敷政术,守清勤,升显位,励相臣”12个金字,以示表彰。这一表彰名为“制袍字赐狄仁杰”。全诗既是对狄仁杰的表彰,也是对他的激励。前两句概括了狄仁杰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