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智略过人
公元354年,东晋大将桓温率军北伐。一路浴血奋战,打入了关中(今陕西西安地区),驻军灞上(今西安东)。一天,一个英俊魁梧、谈吐不俗,但一身破旧短衣的读书人,来到军营,求见桓温。桓温正要招揽人才,听说是这样一个读书人,就很高兴地接见了他。
这个人就是王猛。他从小家贫,靠卖簸箕为生。但博览群书,精通兵法,为人刚毅坚强,做事严谨稳重。王猛在大庭广众面前一面旁若无人地与桓温纵论天下大势,一面在自己的衣服里捉着虱子,面无愧色。恒温心生反感,也暗自称奇,问道:“我奉天子的诏命,率精兵十万,讨伐叛逆,收复失地,可是三秦的豪杰却无人前来效力,这是什么原因呢?”言外之意,你这种角色算不上豪杰来干什么!王猛听出了言外之意,说道:“您不远千里,率军北伐,深入敌境,如今长安城近在咫尺。可您的大军却不渡灞水,百姓不知您的用意,所以不来。”一语道破了桓温北伐的真正用意,是想借此树立威望,捞取政治资本,不渡灞水是为了保存实力。桓温一时竟无话应答,沉默半响,赞叹道:“江东无人能与您的才干相比啊”。不久,桓温决定撤兵,许以高官厚禄,邀请王猛一同南下。王猛知道东晋不是自己这样的寒门出身之士能够施展才能的地方,坚决地拒绝了。
三年后,他经人推荐,见到了符坚,君臣一见,相见恨晚。符坚更认定王猛是个诸葛孔明般人物,给予他充分的信任和完全的倚重。王猛也念念不忘符坚的知遇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使前秦迅速强盛,统一中国北方。
公元375年.王猛积劳成疾,大病不起。王猛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临终前,他对前来探望的符坚说:“晋朝虽地处江南偏僻之地,但历代相承,是华夏正统,天命未绝,而且上下和睦。臣死后,希望您千万不要兴兵伐晋。鲜卑、西羌等投降的贵族始终怀有二心,才是我们真正的敌人,迟早要成为祸害。应当逐渐铲除他们,以利于国家社稷的安定啊!”说完,气绝身亡。符坚痛哭失声。
后来,符坚没有听从王猛的告诫,兴兵伐晋,遭汜水惨败,鲜卑、西羌等投降的贵族趁机反叛,符坚国破身亡,成为了悲剧人物。
二、刚正不阿
王猛初仕前秦不久,担任了始平(今陕西兴平)县令。始平是前秦京城的西方门户,有很多跟随符坚祖、父创业的氏族权贵。这些豪强权贵们倚仗自己的特殊地位,横行不法,百姓痛苦不堪,社会秩序极其混乱。王猛到任后,雷厉风行,严明法纪,细查善恶,当众打死了一个作恶多端的官吏。豪强权贵联名上告,并勾结王猛的上司,把他逮捕入狱,又押解到京城。符坚亲自审问王猛,说:“处理政务的根本是要把德化放在首位。你一上任就滥杀无辜,未免太残酷了!”王猛说:“国家安定实行礼治,国家动乱就实行法治。您任命我管理非常混乱的地方,如今才诛杀了一个为非作歹的恶吏,还有许多恶吏该杀。如果您认为我没有杀尽那些恶吏,没有肃清不法之徒,我甘愿接受国法的制裁;但如果您给我加上酷吏的罪名,我实在不能接受。”符坚醒悟过来,释放了王猛,更坚决地支持他严格执法。由于有了皇帝的支持,很快始平县的社会秩序就安定了。
后来王猛又担任了京兆尹(都城长安市长)。当时京城的社会秩序更乱,主要原因还是贵族们的横行不法。符坚的舅舅强德,自认为自己是皇亲国戚,横行霸道,作恶多端,竟在光天化日之下抢掠财物,欺男霸女。百姓恨之入骨,但敢怒不敢言。王猛一上任,立即收到了很多诉状,都是告强德的。王猛调查核实后,马上逮捕了强德。强太后找到符坚,替兄弟求情。符坚无奈,只得下诏赦免强德。但王猛已算到必有免罪之事,所以抢先下手,使者只见到了强德的尸体,而且还被陈尸示众。王猛又调来性格刚直的御史中丞邓羌,两人齐心合力惩治豪强,短短几个月,就诛杀了为非作歹的贵戚豪强二十多人,这一下百官震动,权贵豪强再不敢胡作非为了,京城的社会秩序大为好转。
王猛得遇明主,君臣相知。符坚也胸怀天下,两人志同道合,即是君臣,又是伙伴。王猛施展了自己超群的才干,符坚看到了统一天下的希望。可惜,王猛早亡,符坚策略失当,又急功冒进,葬送了两人一起开创的大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