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雀台是曹操金屋藏娇的地方吗?铜雀台未解之谜

   2020-03-23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曹操到底是为什么建造铜雀台的呢?公元810年,唐朝诗人杜牧与友人在黄州赤壁游玩时以赤壁为题做了一首诗《赤壁》绝句一首:“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思是说,如果将当年沉沙的战戟重新磨洗,也许会是另外的

曹操到底是为什么建造铜雀台的呢?公元810年,唐朝诗人杜牧与友人在黄州赤壁游玩时以赤壁为题做了一首诗《赤壁》绝句一首:“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思是说,如果将当年沉沙的战戟重新磨洗,也许会是另外的情景;如果没有东南风帮助周瑜火烧曹军战船,胜利者就是曹操了;那么,周瑜的爱妻小乔和孙策的寡妻大乔恐怕就要被送到铜雀台上了。如此说来,铜雀台是曹操为了锁二乔而建的了,那么事实上真是如此吗?曹操到底是为什么建造铜雀台的呢?

《三国演义》中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中讲到周瑜从鄱阳回来,鲁肃引诸葛亮来见。商议讨曹的相关事宜,诸葛亮向周瑜献出一计说道:“愚有一计:只要把两个人送与曹操,曹操的百万之兵便会撤走。”周瑜忙问其详,诸葛亮说:“曹操在漳河造一铜雀台,广选天下美女,以实其中。久闻江东乔公有二女: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曹操发誓要得二乔,以乐晚年。今虽引百万之众,虎视眈眈于江南,其实只是为此二女也。将军如寻到此二女,差人送与曹操。操得二女,称心满意,必会班师矣。此范蠡献西施之计,何不速为之?”周瑜说:“操欲得二乔,有何证验?”诸葛亮说:“曹操幼子曹植,作《铜雀台赋》,赋中写道:‘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的字句。”周瑜听罢,勃然大怒道:“老贼欺吾太甚!”对诸葛亮说:“公有所不知,大乔是孙伯符(孙策)将军主妇,小乔乃瑜之妻也。”于是,第二日,周瑜便见孙权,当场就驳斥了张昭的降曹意见,极力主张抗曹一事。孙权原本就想抗曹,只是碍于百官的意见,现在得到了周瑜的认同,便立即赐予周瑜佩剑,拜其为大都督,与蜀汉共商讨曹之事。

由此可知,赤壁之战倒是与二乔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了。但实际上,历史上并没有“诸葛亮智激周瑜”这件事情。据史书记载:当诸葛亮到柴桑的时候,周瑜还在鄱阳湖训练水军。鲁肃劝孙权把周瑜召回,共商大计。周瑜回来之后,孙权延见群下,共商对策。但是大多数人都主张迎降曹操,周瑜却力排众议,主张抗击曹操,这与鲁肃及诸葛亮的意见不谋而合。这便是史书上的记载,而且《演义》上也是这么写的。但是《演义》上所说的诸葛亮的“智激周瑜”一事只是为了把“二乔”和“铜雀台”放在一起大做文章罢了,并不符合历史的记载。

再者,时间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分歧。铜雀台是曹操在建安十五年(公元210) 在邺县建造的,这是诸葛亮到柴桑二年以后的事情了。另外《三国志·曹植传》中记载:“当时邺城的铜雀台新落成,曹操率领诸子登台,命他们各自写一篇赋。曹植提笔即成,文辞可观,曹操甚为惊异和喜欢。但是这次曹氏诸子登台所作的赋,包括曹植的那篇佳作,都没有保留下来。而流传于后世的《登台赋》也是于建安十七年(公元212)所作的。由此可知,在诸葛亮“智激周瑜”时,铜雀台还没有修建好呢,既然没有铜雀台,又何来的《铜雀台赋》呢!

其实,赤壁战败后,曹操途经河北碣石山时,俯瞰大海是有感而发,写下了著名的诗篇《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此时,年事已高的曹操有感于人生苦短,并有实现天下统一的抱负和雄心,于是就需要有一个显赫的建筑来作为自己事业的象征,表达自己壮志未酬的决心。建安十五年,曹操正与将士商讨战事之时,忽听有人报告说在邺城附近金光发出,曹操便派人前去挖掘,竟然挖出一只铜雀来。曹操大喜,于是令人在此处建造铜雀台。同年冬季,铜雀台就按照曹操的心愿建筑成了。

铜雀台南临河洛,北临漳水,并虎视于中原,很有霸王的气派。再加上楼台建筑飞阁重檐,亭台轩榭甚为美观,雕梁画栋气势恢宏。铜雀台上有房舍数百间,储存着大量的生活用品,台下也有景色秀美的铜雀园,这里的确是曹操金屋藏娇,晚年享受的好地方,但是却与江南的大乔小乔毫无关系。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又下令在铜雀台的南面建了一座金虎台,后改名为金凤台。第二年,又在铜雀台的北面建造了一座冰井台,合称为三台。铜雀台位于三台的中间,南与金凤、北与冰井相隔各60步远,三台用阁道式浮桥紧紧连接,这使得铜雀台更为壮观。

而《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所背诵的《铜雀台赋》,则是有鱼目混珠之嫌,“二乔”是一语双关,既可以指两座桥,也可以指大乔和小乔,他岂能不恼火!但是原文并没有这一句,这只是《三国演义》中强加给曹操的话罢了。说曹操下江南,有觊觎“二乔”之心,也许在情理上是有的,众所周知曹操是个好色之徒,惯于把俘获的美女据为己有。但是在古代的史料中却不能我们提供任何想要“二乔”的证据,所以我们就应该尊重史实,而不能随意去猜测了。

但从历史的记载来看,所谓“诸葛亮智激周瑜”的情节都是虚构的了,所以有关“二乔”和铜雀台的关系也就更经不起推敲了。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三国演义什么朝代 三国演义写的哪个朝代
    三国演义什么朝代 三国演义写的哪个朝代
    1、三国时期是位于汉朝与晋朝之间的朝代,三国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三国时期从公元220年开始,到公元280年结束。公元280年,晋灭东吴,史称西晋,统一中国。2、《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全书约八万字,分成上中
  • 三国鼎立什么意思 三国鼎立的释义简介
    三国鼎立什么意思 三国鼎立的释义简介
    1、三国鼎立指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魏、汉、吴三国,三分天下,成犄角对峙局面。2、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3、220年,曹丕
  • 三国是什么朝代的 三国是哪个朝代的
    三国是什么朝代的 三国是哪个朝代的
    1、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 2、220年,汉朝丞相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标志着汉朝时代的正式结束。2
  • 三国中飞将指的是谁 三国中飞将的简介
    三国中飞将指的是谁 三国中飞将的简介
    1、三国中的飞将军指的是吕布。2、历史上吕布以勇武闻名,号称“飞将”,时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说。《三国演义》及民间其他艺术形象,吕布多被塑造成三国第一猛将。3、而在历史书籍中也有记载,其中《三国志》称:“(吕)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
  •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是什么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是什么
    1、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2、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
  • 三国的魏国是怎么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是如何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是怎么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是如何灭亡
    1、东汉末年,天下扰乱,群雄逐鹿,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势力逐渐增强,并且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延康元年(220年),曹操逝于洛阳后,曹操之子曹丕逼汉献帝退位、篡夺汉室政权,在许昌称帝,迁都洛阳,建魏。至咸熙二年(265年),
  • 三国志里孙策之死问题 历史上关于孙策之死的说法有哪些
    三国志里孙策之死问题 历史上关于孙策之死的说
    1、三国志里对其是这样写的:先是,策杀贡,贡小子与客亡匿江边。策单骑出,卒与客遇,客击伤策。2、裴松之《三国志注》引《吴历》记载,孙策受伤,医生告诉他,说这伤可治,但应好好养护,一百天不能有剧烈活动。孙策拿过镜子自照面目,对左右说:“脸成了
  • 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谁 王佐之才简单介绍
    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谁 王佐之才简单介绍
    1、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荀彧。2、荀彧出身颍川荀氏,荀子之后。其祖父荀淑知名当世,号为神君。荀淑有八子,号称八龙。荀彧的父亲荀绲曾任济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3、荀绲忌惮宦官,于是让荀彧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因为荀彧年少时有才名,才得
  •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体的书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是哪些类型书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体的书 三国志是我国第
    1、《三国志》:纪传体史书,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 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 六十年的历史。2、《三国志》全书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
  • 三国时期属于汉朝吗 三国时期属不属于汉朝
    三国时期属于汉朝吗 三国时期属不属于汉朝
    1、三国时期不属于汉朝。2、汉朝(前202年—23年,23年-220)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七年。因皇室姓刘,故又称刘汉,是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3、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