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什么杀杨修?曹操与杨修之间的关系

   2020-07-12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曹操与杨修在这个世界上,有聪明的聪明人,也有自以为聪明其实并不聪明的聪明人。同样一件事,在前者手里,做得挺漂亮,挺圆满,在后者手里,以为手到擒来,结果逮不着狐狸,惹一身骚,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就是这个意思了。《三国演义》中的杨修,智慧过

曹操与杨修

在这个世界上,有聪明的聪明人,也有自以为聪明其实并不聪明的聪明人。同样一件事,在前者手里,做得挺漂亮,挺圆满,在后者手里,以为手到擒来,结果逮不着狐狸,惹一身骚,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就是这个意思了。《三国演义》中的杨修,智慧过人,颖悟超群,看似绝顶聪明,其实却是个糊涂笨伯。他的聪明,不过孔雀尾巴上的羽毛,只是为他招来杀身之祸罢了。

杨修听到曹操发布的行军口令“鸡肋”,便回营房打背包,同僚问其缘故,他说,鸡肋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丞相肯定要撤兵了。漫说是一个统治者,即使普通人,也并不愿意让人揭开内心隐秘,触到痛处。杨修的这种轻薄行为,落在了刚吃了败仗,而且一直要收拾他的曹操手里,当然是找死了!最后,就被曹操借口这次泄露军事机密,杀了。

曹操先杀祢衡,继杀孔融,后杀许攸,又杀崔琰。杀杨修,是比较晚的,好几次要除掉他,没有下手,或许嫉才的同时,也爱才吧,最后曹操还是将他枭首示众了。泄密,是表面上的理由,实际上是因为他卷入宫廷继承的漩涡中。那是一种最危险的游戏,他下错了赌注,押在赌台上的,却是他的生命,对不起,上绞刑架吧!

因为曹操杀的这些人,是士大夫阶层的代表人物,是今天所说的知识分子,是左右舆论的力量。所以,比之他杀吕伯奢、杀陈宫、杀董妃、伏后,杀吉平、董承所产生的负面反应,要强烈得多。杀了他们,生前有人说,死后还有人说,再伟大的统治者,能堵得上一代人的嘴,堵不上后世人的嘴,当然就要产生久远的影响。

直到前些年,还有一出新编历史剧,《曹操与杨修》,来评估这段史实。

凡统治者,除极个别的把读书人捆绑起来扔到江里淹死者外,并不特别专门和知识分子为敌的。除非他暴虐成性,非要焚书坑儒不可。有的只是由于非知识分子出身,对知识分子的一种心理排斥情绪。例如汉高祖往儒生的帽子里撒尿,最终按着叔孙通的礼仪彩排,尝到做皇帝的威风,也就改变了对儒生的看法。凡做皇帝,少不了需要谋士出主意,儒士写文章,文士唱赞歌,雅士凑热闹的。但不需要跟他持不同政见,有碍他统治的知识分子。因为所有当皇帝的人,无不相信曹操儿子曹丕的话,“文章乃千秋之大业也”,对意识形态十分看重。

尽管千百年来,统治者深知曹操杀了这些著名的知识分子,受到后世人的谴责,名声很不怎么样,但也不怎么引以为戒。一旦知识分子触犯了统治阶级的利益,皇帝,军阀,仍旧照杀不误。所以要杀,原因就在唱反调。祢衡公开诽谤,孔融剌议朝政,许攸妄自尊大,崔琰反对称王,曹操当然饶不过他们。

历代统治者,绝对不杀知识分子者寡。不过,杀多杀少,也各不一致。有时候口子开大一点,能把大家杀得鸦雀无声,但有时候也不大灵,越是杀,唱反调者也越多,杀不胜杀,就只好杀代表性的人物,曹操就采用这个办法。因为他用的知识分子,怎么也比杀的知识分子多,所以他在历史上,不像坑儒的秦始皇那样被看做暴君。

至于杨修之死,好像又与祢衡、孔融、许攸、崔琰不尽相同。李卓吾先生在评点《三国演义》时指出:“凡有聪明而好露者,皆足以杀其身也”。这大概也是一部分命运蹭蹬的知识分子不幸的根源。好出风头,哗众取宠,恃文傲世,性乖情异,这些文人恶习,若陛下不热衷文字狱的话,倒也不至于送命。不过,一部中国历史,也就是一部文字狱史,所以,李贽才这样说的吧?不过,他自己明白这个道理,但自己也还是死在这个“聪明而好露”上,这大概就是知识分子的性格悲剧了。

不过,杨修又当别论,他介入了宫廷的最高层次的权力分配的斗争中去。这才是杨修真正的杀身之祸。

杨修才华外露,行为浅薄,巧智有余,器识不足,耍小聪明,功夫一等,玩小把戏,人莫能及。这种人,玩文学是可以的,顶多傻狂而已。作御用文人,随班唱和,帮腔歌德,也会有一份好俸禄。若是乖巧些,马屁拍得响些,若是机灵些,万岁喊得响些,说不定大学士就该你当定了。但千万不能玩政治,不能玩官场权术,尤其不能玩危险的宫廷抢班夺权的游戏,杨修就是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押宝在曹植身上,结果,惹恼了曹操,这才把命给玩丢了的。

他实际是那种不聪明的聪明人,错误地估计了形势。他认为曹操爱才,有可能传位于次子曹植,他就成为植党。曹植有才,他也有才,惺惺相惜,亲密得以至曹植一天不见他,连饭都吃不香。其实,对中国的统治者来说,每当接触到实际的继承问题时,所谓的“才”,绝不是首先考虑的条件。如何保持这个政权,便成了第一位的选择标准。“才”,包括才干、才能、才智、才气……作为封建社会的一国之君来说,无才,国家机器照常运转,而有才,则必要施展,而施展,好和坏就各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杨修太看重“才”,曹操当然也不是不看重“才”,但一涉及到江山大业,大文学家曹操就得让位于大政治家曹操,他必须得把王位传给曹丕,这就是必然的选择。

当曹操征求贾诩意见时,这位谋士(这是个真正聪明的聪明人),对曹丕、曹植都不表态,只是说,我在想当初袁本初废长立幼的事情。这话厉害,打动曹操。从这一刻起,杨修的头,基本就不在他的脖子上了。再则,杨修的父亲杨彪,是曹操的对头,杨修的舅舅袁绍,是曹操的宿敌,这实在是杨修的致命伤。他都看不到他一家子都是曹操的宿敌,能指望会对你有什么好的看法吗?

曹操在杀掉杨修以后,极其恶毒地给他父亲太尉杨彪写了一封信。“操白:与足下同海内大义,足下不遗,以贤子见辅。比中国虽靖,方外未夷,今军征事大,主簿宜守。而足下贤子,恃豪父之势,每不与吾同怀,即欲直绳,顾颇恨恨。谓其能改,遂转宽舒,复即宥贷,将延足下尊门大累,便令刑之。念卿父息之情,同此悼楚,亦未必非幸也。”下面开列他送去礼物清单:有锦裘二领、银杖一枚、宫绢五百匹、钱六十万、车一乘,牛两头、马一匹,驱使二人,青衣二人。“所奉虽薄,以表吾意,足下便当慨然承纳,不致往返。”曹操写信写得何其轻松,哪知道杨彪收信收得何等痛苦。

曹操在消灭政敌时的残忍,与其他统治者无甚差别,其冷酷是很令人发指的。

杀掉你的儿子,是为你好,你不得有别的想法;送给你的礼物,你得收下,你不可拒绝我的好意。这封信,其实是曹操给杨彪的哀的美敦书,让他放老实些。曹操因为家世低微,对贵族豪门,世家高第,是有意摧毁的,早就有杀杨彪之意。如今,将他的儿子伏法,也是给所有反对他的皇族、贵族、士族,一个当头棒喝的警告,小心你们的脑袋。

聪明过头,便走向反面,这岂是杨修的教训嘛?

 
标签: 三国 曹操 杨修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三国演义什么朝代 三国演义写的哪个朝代
    三国演义什么朝代 三国演义写的哪个朝代
    1、三国时期是位于汉朝与晋朝之间的朝代,三国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三国时期从公元220年开始,到公元280年结束。公元280年,晋灭东吴,史称西晋,统一中国。2、《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全书约八万字,分成上中
  • 三国鼎立什么意思 三国鼎立的释义简介
    三国鼎立什么意思 三国鼎立的释义简介
    1、三国鼎立指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魏、汉、吴三国,三分天下,成犄角对峙局面。2、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3、220年,曹丕
  • 三国是什么朝代的 三国是哪个朝代的
    三国是什么朝代的 三国是哪个朝代的
    1、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 2、220年,汉朝丞相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标志着汉朝时代的正式结束。2
  • 三国中飞将指的是谁 三国中飞将的简介
    三国中飞将指的是谁 三国中飞将的简介
    1、三国中的飞将军指的是吕布。2、历史上吕布以勇武闻名,号称“飞将”,时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之说。《三国演义》及民间其他艺术形象,吕布多被塑造成三国第一猛将。3、而在历史书籍中也有记载,其中《三国志》称:“(吕)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
  •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是什么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是什么
    1、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2、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
  • 三国的魏国是怎么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是如何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是怎么灭亡的 三国的魏国是如何灭亡
    1、东汉末年,天下扰乱,群雄逐鹿,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势力逐渐增强,并且控制了东汉朝廷,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延康元年(220年),曹操逝于洛阳后,曹操之子曹丕逼汉献帝退位、篡夺汉室政权,在许昌称帝,迁都洛阳,建魏。至咸熙二年(265年),
  • 三国志里孙策之死问题 历史上关于孙策之死的说法有哪些
    三国志里孙策之死问题 历史上关于孙策之死的说
    1、三国志里对其是这样写的:先是,策杀贡,贡小子与客亡匿江边。策单骑出,卒与客遇,客击伤策。2、裴松之《三国志注》引《吴历》记载,孙策受伤,医生告诉他,说这伤可治,但应好好养护,一百天不能有剧烈活动。孙策拿过镜子自照面目,对左右说:“脸成了
  • 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谁 王佐之才简单介绍
    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谁 王佐之才简单介绍
    1、三国中被称为王佐之才的是荀彧。2、荀彧出身颍川荀氏,荀子之后。其祖父荀淑知名当世,号为神君。荀淑有八子,号称八龙。荀彧的父亲荀绲曾任济南相,叔父荀爽曾任司空。3、荀绲忌惮宦官,于是让荀彧娶中常侍唐衡的女儿为妻。因为荀彧年少时有才名,才得
  •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体的书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是哪些类型书
    三国志是我国第一部什么体的书 三国志是我国第
    1、《三国志》:纪传体史书,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 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 六十年的历史。2、《三国志》全书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
  • 三国时期属于汉朝吗 三国时期属不属于汉朝
    三国时期属于汉朝吗 三国时期属不属于汉朝
    1、三国时期不属于汉朝。2、汉朝(前202年—23年,23年-220)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七年。因皇室姓刘,故又称刘汉,是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3、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