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摩诃自幼随父亲在始兴郡生活,后被姑夫蔡路养抚养长大。侯景之乱后,追随侯安都征战,屡立战功,被封为巴山太守。
此后,萧摩诃跟随吴明彻,屡破北齐军,升任武毅将军、谯州刺史。后来,吴明彻在与北周争夺吕梁的战役中被俘虏,萧摩诃则率兵突围,逃到淮南,回朝任右卫将军。
萧摩诃年幼时父亲即去世,自己被姑丈――也就是土匪头子收养。长大之后,他“果毅有勇力”,就成了姑丈的制胜法宝。
而土匪头子虽仗着妻侄打胜一仗,可乌合之众终难敌正规军,最终在决战时大败,无路可走,乖乖竖起白旗,投降了事。
陈霸先对他看也不看一眼,就将两万土匪全员遣送回家,只留下萧摩诃一人,随着部队上路。
从此,这个少年成了正规军,他招招手,挥别他的座山雕姑丈,一匹马,一支长槊,走向血肉横飞的战场,走向历史的纵深,再没回过故乡,没见过他的姑姑和姑丈。
公元573年,北周和陈朝签订互不侵犯条约,调转枪口,一起对准北齐。北周的目的在于占领中原;陈朝则想跨过长江,兵临淮河,把当年北齐乘乱占领的淮河流域重新夺回。
北齐虽奄奄一息,对于陈朝的进攻仍进行着最后反击。他们还请了外地枪手――一个西域胡人。这是个标准的狙击手,“妙于弓矢,弦无虚发,众军惮之”。
对这个狙击手,吴总司令大伤脑筋,最终,他想到了萧摩诃,恭维道:“如果你干掉这个胡人,就可以和关羽、张飞媲美了。”
他怕萧摩诃不认识那位狙击手,又专门请画家把对方的光辉形象描摹下来。萧摩诃看完画像,哈哈大笑,毫无惧色。
几天后,战斗打响。就在北齐士兵斗志昂扬、全神贯注地准备欣赏他们的狙击专家“一箭定天山”的战绩时,萧摩诃出手了。
他见那胡人“著绛衣,桦皮装弓”,一副东方不败的样子,一声大喝,跃马冲阵。就在此时,萧摩诃扔出一个小凿子(铣鲵),正中胡人额头,胡人应声栽倒。
齐军前锋是敢死队,一见狙击手被杀,立刻冲了上来,却在萧摩诃长槊下倒下十余人,其余人没了斗志,全数退下。一人倒退,全军惊慌,北齐军于是像钱塘潮水一样,退了下去。
北齐一灭,北周统一中原,开始瞄准陈朝。公元578年,北周对江淮发动进攻。两军的焦点在吕梁。
陈军进攻吕梁城,一位北周名将则带着大部队前来支援吕梁守军。
这位北周名将特别狡猾,不正面交战,而是绕到陈军后面,在江面两边各修一城,江面拴上铁链,准备阻断陈军归途,包一次饺子。
长期的征战养成了萧摩诃敏锐的洞察力。他马上找到吴明彻,建议趁着敌人的城还没建成,赶快撤退,对方无城可凭,一定不敢拦截,陈军冲出后可以来个反冲锋,北周必败;否则,城池一旦修好,陈军必然覆灭。
然而,吴明彻认为萧摩诃冲锋陷阵可以,出谋划策靠边。他不屑一顾地说:“搴旗陷阵,将军事也;长算远略,老夫事也。”
结果不出萧摩诃所料,北周城池建成,铁链横江,陈军前进不得,后退不能,一战大败,除了萧摩诃仗着一支长槊。
带着80名健儿杀出重围,救出骑兵之外,总司令吴明彻和三万陈军无法突围,英勇地做了北周战俘,吴明彻更是病死在战俘营里。
三年后,也就是公元581年,萧摩诃迎来了事业的高峰。
597年(开皇十七年),萧摩诃之子萧世略在江南作乱,当时有人认为应该追究萧摩诃。隋文帝道:“萧世略一个年轻人,能起什么作用,只是被人利用罢了。”
于是赦免萧摩诃。604年(仁寿四年),隋文帝驾崩,太子杨广继位,是为隋炀帝。汉王杨谅不服,起兵谋反。
当时,萧摩诃因久不得志,故此也赞成起兵。同年八月,萧摩诃在清源(今山西省清徐)被杨素俘虏。不久,萧摩诃被杀,时年七十三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