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三国志的人,一定认为史实上的赵云只是个刘备的保镖,没有出色的人物,但我不认同,我认为赵云能留名后世而到今天还受大众欢迎是他自己争取回来的,其实他是文武双全的武将,让我分析一下:
1.如果只看三国志原箸而不看裴松之的注,赵云确是个下第角色,但大家没看见裴松之提供的《云别传》描述赵云事迹要比陈寿还多吗?单看陈寿的三国志是不能了解赵云的。而这反映了一件事:陈寿可能不太了解赵云,想想看,赵云死时他可能还是个婴儿或小孩,根本不可能亲身体会赵云的事迹,还有一些其它原因,比如陈寿写三国志时的政治环境是把魏国当正统的,所以写蜀国的将领着墨是很少的。但是着墨不多不代表赵云一生无甚功绩。
2.三国演义虽然神化赵云,但罗贯中也是集合民间传说写演义,既然陈寿不能提供足够的赵云事迹,因此只有考虑民间传说的重要性。在罗贯中以前己经有很多赵云的英雄传说,例如单骑护主。传说虽然可信性低,但却表明在罗贯中以前他己经有不错的地位和知名道。我想一个平庸或寂寂无名的人,民间是不愿将他的事迹英雄化的,可见赵云在生时地位和才能是有一定的程度。
3.论武:赵云为建立蜀汉扮演不可缺少的角色,在刘备颠沛流离的时期已经跟随着刘备,一直到刘备死后,孔明北伐都为蜀汉卖力。当阳之战,在千军万马中救出甘夫人及刘禅,在危急关头还不顾自身性命而去尽自己之职责,加上能在乱军中救人如不具相当武勇是不能胜任的,刘备才敢让他做自己保镖,也是君主最亲信的人,所以千万不要看轻保镖这职位。汉中一战为救黄忠,以少数人马在曹营先锋冲杀而不受一点伤,还曾令曹操军败,这时他也年已四五旬了。而且空营迎敌,北伐失败时以六七旬老龄一骑断后两件事足以证明其勇武、大胆及老当益壮的一面,只可借缺乏统兵能力而未能受重用,不过单靠一己武勇能力能左右战争的得失及保住统治者的继承人这等政治影响,这贡献便不如许褚典韦仅仅以武勇保护主公如此简单了,在历史上以个人武力将自身影响发挥到这地步的人也很罕见。
4.论文:又一个和许褚典韦不同地方,作为一个武将,但向主公提出政见是很难得的,这也证明赵云是文臣武将两栖型的人物。赵云在三国志记载了两次进谏:还田与农及反对东征东吴,而两次进谏内容皆有很足够的理据支持其论点,无论其政见是好是坏,刘备至少乐意采立了还田与农的谏言,也证明他在朝中有很大的发言能力,也有一定的地位,也看见刘备是信任赵云的政冶见识,不然怎会因他几句说话而改变自己的想法。毕竟史学家陈寿给他的地位是公平的,他能和关张黄马合传证明他并非庸才:1.于是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及云乃追谥,时论以为荣。2.追谥顺平侯从这两项可知赵云死后具一定地位。另外,“云曰:‘军事无利,何为有赐?其物请悉入赤岸府库,须十月为冬赐。’亮大善之。”是北伐时赵云因保全其部队物资而受孔明赏赐时所说的话,他推却了赏赐,后来更被贬了官,这应该是他要求自贬的。加上他具有相当武勇,乱世时在诸侯中只竟择选为个朝不保夕的刘备效力,便知他是个不求富贵功名的人,而是个抱着“士为知己者死”的义士英雄,我想这种不追求功名的性格便是他官职不高的主要原因了。
因此我认为赵云子龙不是这么没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