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夫妻情深,对长孙皇后所生儿女们格外疼爱。公元626年,太宗即位,封嫡长子李承乾为太子。早年的李承乾聪明可爱,性格温顺,太宗也有意培养他为接班人。
公元631年,李承乾生病,太宗想让太子快些好起来,竟然请了道士为其祈祷,因为太宗此前是不信佛道的。李承乾病后好,太宗又召度三千人出家,修建了西华观和普光寺,还给囚犯减刑,以此为儿子积福。
李承乾也没让太宗失望,十分好学,大臣们也很喜欢他。公元635年,唐高祖李渊去世,丧事期间太宗让李承乾监国,任职期间李承乾把政事处理的十分妥帖。李承乾此举得太宗信任,之后太宗外出巡游时都会让李承乾监国。
成年后的李承乾患有脚疾,逐渐变得叛逆起来。太宗为其挑选了于志宁、李百药、杜正伦、孔颖达、张玄素、房玄龄、魏征、刘洎、岑文本、马周十位名臣辅佐太子。名臣们很是看不惯李承乾作风,常常直言相劝。但李承乾依然我行我素,整日只知玩乐。
当时,李承乾特别宠幸一个叫称心的男人。称心是太常寺乐童,姿色俊美,舞姿优雅。李承乾与称心同吃同住,好不恩爱。太宗知道后,对李承乾大加斥责,处死了称心。李承乾以为是弟弟李泰将自己告发,很是怨恨,也与太宗有了隔阂。李承乾为寄托称心,在东宫专门建了一个小屋,屋中立有称心像,并且早晚祭奠。
之后,李承乾觉得父亲渐渐疏远了自己,偏向了李泰,太子之位岌岌可危,决定除掉李泰。李承乾派人假称是李泰府中属吏,在太宗面前指控李泰种种罪行。但太宗并未轻信,调查了此事,最后还了李泰清白。计划落空以后,李承乾又派心腹纥干承基暗杀李泰,再次失手。
李承乾多次出招都未能除掉李泰,心急如焚,暗中联合在政治上颇为失意的叔父李元昌、城阳公主的驸马都尉杜荷、侯君集等人发动政变,逼太宗退位。但人算不如天算,此时太宗第五子李祐在齐州举兵造反。李祐的叛乱平定之后,太宗彻查此事,李承乾的心腹纥干承基被牵连其中。
审讯时,纥干承基供出了李承乾想要发动政变的事情。太宗闻讯后,很是震惊,立即让长孙无忌、房玄龄、李世绩等人调查此事。最后,结果属实,太宗哀莫大于心死,问周围的官员:“太子该如何处置?”周围官员竟无人敢答,最后通事舍人来济站出来说:“皇上您是仁慈之父,太子能善终,当是最好的结局。”
太宗一向疼爱李承乾,只可惜他自己不争气。太宗万般无奈之下将李承乾废为庶人,流放黔州(没多久就死了)。李承乾被废后,太宗将李治立为太子。太宗本想立李泰为太子,李泰只比李承乾小一岁,相貌英俊,聪明好学,端肃多才,肯定会是一位明君。
但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坚决反对太宗立李泰为太子,他们建议太宗立李治为太子(第九子)。李治温厚文弱,长孙无忌等人觉得李治好控制,将来可以继续保持外戚地位。李泰相对来说不好控制,李泰继承大位,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肯定不如现在风光。
李泰自己也有称帝之心,为此警告李治:“别与我争!”太宗一直不想玄武门的悲剧在自己的儿子身上重演,为了保住自己与长孙皇后所生的三个儿子(李承乾、李泰、李治),最后立李治为太子。李治性情温和,不会残杀自己的同胞。如果立了李泰,其他两个儿子肯定会被杀死。
但太宗和长孙无忌、褚遂良都忽略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武则天。后来,武则来夺取了李唐江山,长孙无忌、褚遂良也丢了性命。最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