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的人生低谷与东关之战

   2020-12-13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司马昭一生经历了两次重大低谷,第一次是在他父亲被曹爽排挤回家养病的时候,那时他也被轻视,仅仅担任了闲职议郎,这是整个司马氏家族的低谷,他只是受牵连而已。而第二次低谷就是东关战役,这是他个人最不得意的时候,这也是他自身的失落时期,司马昭在这次

司马昭一生经历了两次重大低谷,第一次是在他父亲被曹爽排挤回家养病的时候,那时他也被轻视,仅仅担任了闲职议郎,这是整个司马氏家族的低谷,他只是受牵连而已。而第二次低谷就是东关战役,这是他个人最不得意的时候,这也是他自身的失落时期,司马昭在这次失败的战役中表现如何,起了怎样的作用呢?

根据《晋书》记载,司马昭在嘉平元年被提升为安西将军,在征、镇、安、平四级中列第三等,但是被授予持节的权力,节度关中各军抗击蜀军的进攻,第一次成为方面大员,关中的征西将军、镇西将军、刺史都由他节制,这次他也表现出了杰出的军事才能,尤其是准备出骆谷威胁汉中,迫使蜀军撤兵的谋划对战局起了重要影响。可是战后他只是被改派到许昌担任安东将军,直到他父亲司马懿去世也没有大的提升。可见当时的司马氏也还没有把持朝政专权,他和哥哥司马师甚至都曾经被降职。

司马师担任大将军后,镇东将军诸葛诞向司马师提议东西并举伐吴,东线主攻东关(东兴),战争的起因从军事角度看,吴国在东关侵入修建了两城和坚固的长堤防线,不利于魏国攻打,但是司马师接受了诸葛诞的建议,同意东西两路出兵,其中东线由诸葛诞任前敌指挥,“遣诞督诸军讨之,与战,不利。(诸葛诞传)”他的权限超过了征东将军胡遵,估计诸葛诞也是持节都督各军,与司马昭在关中时职务相仿。毌丘俭传也记载是诸葛诞指挥了东关战役,可见司马师是任命了提议攻打东关的诸葛诞指挥作战的。

那么司马昭在这次战役中有什么作用呢?由于魏国这次是东西并举,所以司马昭是被任命为持节都督东西各路部队,担任总帅。他本来还想在这次战役中象在关中那样再次取胜,可是却未能如愿,反而遭到重大挫折。

诸葛诞、胡遵等指挥七万人攻打东关,虽然占领了长堤,可是未能取得胜利,尤其是在吴国的四万援军到来后,轻敌受袭失败,损失了数万人和大量物资,战争从十月吴国修城开始,十二月结束。史书中没有详细记载司马昭在这次战役中的作用,东线失利后西线也迅速退兵了。

这次战役结束后,魏国的大将军司马师首先把责任全部承担了,表示诸将没有过失,他的这个举动被包括习凿齿等史学家们赞扬。而倡议发动东关战役,并担任前敌指挥的诸葛诞,也没有遭到处罚,只是被调离原来的职务,他和毌丘俭调换去担任镇南将军了。而这次战役最大的受害者成了司马昭,他不仅被撤职免去都督,还被剥夺了爵位,可谓名望尽失。可是从战役发展情况看,他没有在东线直接指挥,对失败起直接影响,从朝议要追究失败者,以及司马师替诸葛诞等承担责任看,可见司马昭几乎没有能有效指挥部队,战后只有石苞的军队完整,为此司马昭感慨地表示,应该让石苞持节都督各军,表明连司马昭自己也觉得本身未能有效指挥。

东西两路并举的进攻部署也注定担任总帅的司马昭只能在东西一地,东线有诸葛诞都督,司马昭应该是在西线,或者后方,不可能有效地指挥、掌握各处的前线情况。司马昭在这次战役中只能起到象晋朝伐吴统一战争中,统帅贾充起的作用那样,只是监军的作用。

在这次战役中还发生了一件事,就是司马昭处死他的僚属王仪的事件,这被看作是司马昭残暴的证据,虽然这可以看作司马昭有狭隘的自尊心,是错误的,却不是凶残的行为。

应该从封建社会具体的情况看待,在当时幕府的僚属是不同于朝廷大臣的,他们没有政治地位,有时被看作奴仆那样对待,被任意侮辱打骂,甚至处死的也是常事。比如曹操对待幕僚,何夔传就记载了曹操严厉,时常对僚属杖责侮辱,何夔带着毒药,宁死不辱,被曹操处死的幕僚也很多。司马昭在失利后愤怒的情况下,追究失败者,询问大家是谁的错误,那么多将领,身为僚属的王仪当众说是司马昭的错,无疑是火上浇油,王仪是直率人,没有考虑到司马昭的情绪和自尊,再加上两人可能平时关系也不亲密,王仪的父亲是王修,哥哥王忠,在魏国都是有地位的重臣,所以可能也有些傲气,还有他们是属于北海郡的豪强,是支持郑玄官方哲学的,与王基关系密切(王修传)。当时魏国的政局是郑玄系与王肃系两派哲学系统经常争论,而司马昭是属于王肃派系的,王基经常批评王肃,反对王肃的观点(王基传)。

同王基有密切关系的王仪当众指责司马昭,也被司马昭认为是故意反对他、羞辱他的举动,这个悲剧也有政治观点和集团利害的因素的影响。不能简单认为司马昭是一个肆意滥杀的人,尽管可以说他错误地杀了王仪,但是不能说他残暴。东关战役的失败虽然使司马昭遭受挫折,可是并没有使他消沉,却使他政治、军事斗争才能有了更大的提高,表现在政治上,司马昭当时没有他的哥哥成熟,但是在军事上要比诸葛诞有才能,诸葛诞置主力于长堤,部队涣散撤退,争过浮桥,而司马昭此前各战役都能重视后方安全。诸葛诞始终没有吸取保守、僵化导致失败的教训。司马昭在战后赞扬、笼络石苞也使两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司马昭去世时,石苞痛哭祭奠。

而在政治上,司马昭也有进步,从杀王仪那样简单打击政敌,到后来恩威并施,笼络、联合郑玄系统的重臣,同郑冲、王基等都建立了亲密的盟友关系。尤其他是对待王基,习凿齿也专门赞扬了司马昭“丧王基之功”,指司马昭妥善安置王基母亲去世的丧事,追封王基父亲,两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过程,王基去世时只是征南将军,却被司马昭追封为司空。而郑玄系统的首脑郑冲更是成为积极支持司马氏建立晋朝的元勋。

司马昭尽管在历史上背负了权臣的名声,但是在客观实际中,司马昭的所作所为还是在历史上起了进步的作用,他是三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在东关战役中,就军事指挥特点看,诸葛诞与司马昭以前经历的主要战役中表现出的军事才能相比,明显不是一个水平,同这次战争后司马昭在平定关中,征服灵州,平定叛乱,招抚北方蒙古高原少数民族,以及在淮南战役中的出色表现更是不可同日而语,在曹爽伐蜀战役中,司马昭就对夏侯玄提出险地应该谨慎、不可久留,并且判断出了敌军会抢占各险要防御。

在应对敌军偷袭其营寨的时候,司马昭也能沉着应对,不慌不忙。如果他在东关指挥抗击偷袭,魏军在遭到偷袭后不会出现那样损失巨大的混乱。就战术特点看,诸葛诞把主力七万人分成三部分也是不妥当的,分别攻打和驻守长堤和二城,也导致了兵力的分散,甚至在敌军四万的攻击下,长堤上分散成一条长线的部队无力形成有力的战斗队形,很快被击溃,争相撤退,拥挤在浮桥上,成为敌军攻击的目标,攻打二城的魏军也没能调动出击援助和掩护长堤上部队的撤退,这也比司马昭的指挥差,在关中司马昭能主动制造出要出骆谷的姿态,迫使敌军回援后方,司马昭是善于主动配合友邻部队作战的,如果他在前线指挥,也能有效调动部队相互掩护。

就战后对军事失败责任的追究看,不仅司马昭作为监军要处罚失败责任,而且朝议也要处罚众将。而司马师表现得很有政治头脑,首先负主要责任的诸葛诞是司马氏的姻亲,他是司马懿的亲家,是司马师弟弟司马伷的岳父,而胡遵、王昶、毌丘俭等多数都是司马懿的旧部,或者有交情,罢黜、打击他们会削弱司马氏集团,而且司马师知道王昶、胡遵等人都是恩怨分明,不会忘恩负义,所以用宽容和安抚对待他们,同他们建立更亲密的感情。即使有个人野心,对朝廷有异心的诸葛诞也对司马师有好感,后来毌丘俭起兵反对司马师的时候,诸葛诞也能感念司马师对他的恩德,支持司马师平叛。司马昭在这次战役中在西线还表现在他同毌丘俭关系上,传统观念认为毌丘俭是反对司马氏的,这是误解。

毌丘俭在他反对司马师的檄文中,赞扬了司马昭,要求让司马昭代替司马师辅政,当时司马昭只是中领军,职务不高,毌丘俭对他的颂扬甚至超过对司马孚评价,不请求让司马孚辅政却请求让地位更低的司马昭辅政,表明他和司马昭有亲密关系。后来晋朝统一后,原来逃到吴国的毌丘俭子孙重新回到中原,得到了司马昭的儿子晋武帝的优待。司马昭在西线还表现在司马师在全局的统筹上,他在东线只部署了七万人,而在西线的兵力估计是主力,意图把吴军主力东调,以西线为主攻方向。

 
标签: 司马昭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司马昭怎么当的皇帝 历史上司马昭怎么当的皇帝
    司马昭怎么当的皇帝 历史上司马昭怎么当的皇帝
    1、司马昭并没有当皇帝,他本人是司马懿次子,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父亲,他和其父司马懿,其兄司马师控制了三国时期曹魏后期的军政大权,为后来司马炎逼曹魏末代皇帝高贵乡公曹髦禅让打下了基础。他本人也被追封为晋文帝。 2、司马昭是三国时魏臣,继其父
  • 司马昭当皇帝了吗 司马昭资料介绍
    司马昭当皇帝了吗 司马昭资料介绍
    1、司马昭没有称帝,他的儿子司马炎统一三国,建立西晋称帝。2、司马昭早年随父抗击蜀汉,多有战功。累官洛阳典农中郎将,封新城乡侯。正元二年(255年),继兄司马师为大将军,专揽国政。3、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被弑杀,司马昭立曹奂为帝。
  • 司马昭为什么不称帝 司马昭怎么不称帝
    司马昭为什么不称帝 司马昭怎么不称帝
    1、司马昭之所以不称帝是因为他有能力笼络住自己的政治力量,他是一个天生的政治家,他完全可以称帝,他和其兄司马师已经收拾了所有的反对派,大权独揽。 2、曹魏政权不像汉政权有很长久的历史,有很多贵族势力和广泛的知识分子的支持,所以司马昭可以称帝
  • 历史上司马昭的老婆是谁 司马昭的妻子是谁
    历史上司马昭的老婆是谁 司马昭的妻子是谁
    1、司马昭的妻子是王元姬,司马昭之所以不称帝不是不想,而是时机不成熟,且他没等到时机成熟就先死掉了。2、王元姬(217年—268年4月20日),东海郯县(今山东郯城西北)人。三国时期曹魏经学家王朗之孙女、王肃之女,晋文帝司马昭妻子,晋武帝司
  • 司马昭是谁的儿子?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意思
    司马昭是三国时魏臣,是司马懿的儿子,继其父及其兄之后,继续发展司马家族势力权倾朝野,其篡位野心人尽皆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其党羽曾刺死魏帝曹髦,其子司马炎后来篡魏自立。意思:司马昭安的什么心,连过路的人都知道。泛指人的阴谋显露无遗,许多
    12-28 司马昭
  • 为何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昭是怎么死的
    为什么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呢?司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他是晋宣帝司马懿与宣穆皇后张春华的次子,晋景帝司马师的弟弟,西晋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的父亲。早年随父
  • 司马昭之心歇后语 三国中司马昭是个怎样的人
    司马昭之心是大家都知道的一句话,比喻某个人狼子野心,出处是三国曹魏的司马昭在其兄长死后独揽朝政,让人觉得他有谋朝篡位的迹象。当时的魏帝曹髦因为权力被架空,很忌惮司马昭,担心自己会被废,这句话也是出自他的口中。司马昭之心歇后语司马昭之心歇后语
  • 司马昭有多少个老婆 司马昭的老婆都是谁
    司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他是司马懿与张春华的次子,司马师的弟弟,西晋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的父亲。早年随父抗蜀,多有战功。景初二年,封新城乡侯。正始初,迁
    12-21 司马昭
  • 解析历史上司马昭之心为什么路人皆知?
    为什么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呢?司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他是晋宣帝司马懿与宣穆皇后张春华的次子,晋景帝司马师的弟弟,西晋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的父亲。早年随父
    12-18 司马昭
  •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那为何他选择不当皇帝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成语故事,知道很多人就在小时候的课本里学过了,这句话出自于三国时期,比喻了那些人所共知的阴谋和野心。而这句话也被记录在了晋--陈寿《三国志》一书中。三国后期阶段,魏国的大权基本上被司马氏所掌控。魏少帝刚刚即位时就有
    12-16 司马昭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