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流亡苏联期间,苏联发生的最重要的历史事件,是斯大林与托洛茨基的分歧日益公开化进而达到白热化程度,随着十月革命10周年纪念的庆典结束,斯大林对托洛茨基派的清洗便开始了。越飞,这位1923年来到中国与孙中山发表联合宣言的苏联特使,和托洛茨基以及宋庆龄等中国流亡者的关系都颇为密切,却在此期间自杀,这对宋庆龄是一打击。鲍罗廷晚于宋庆龄一个月回到莫斯科,但他也疏远了宋庆龄。想必他本人已因中国大革命的失败而备受指责。1949年,早已被打入冷宫的鲍罗廷最终还是没有逃脱厄运,他与许多犹太知识分子一起被送往集中营,1951年约67岁时在关押期间死去。
《走进中国》一书这样写到此时的莫斯科:
这是布尔什维克篝火在斯大林恐怖寒夜降临之时的最后一次猛烈的燃烧。在斯大林造成的一场失败的革命中幸免于难的瑞娜、希恩和中国流亡者,亲眼看到了一位伟大人物的消亡。有传言说托洛茨基已经被捕;瑞娜在希恩到来的那天,曾看到托洛茨基在靠近戏剧广场的一个窗户前,试图向人群发表演讲,但听到他的声音被淹没下去。传言在这座欢庆城市的一片混乱中蔓延:加米涅夫被流放,托洛茨基被捕,越飞因自我矛盾而开枪自杀(真的),共产国际重组,苏维埃议会休会。
在这种气氛中流亡的宋庆龄,几个月后,才受到斯大林的接见,时间大约在1927年12月或1928年春。这里取《宋庆龄年谱长编》的说法,为1927年12月:
与陈友仁到克里姆林宫与斯大林会见。
……斯大林则表示,希望宋庆龄等能早日回国,继续领导中国革命。至于共产国际和苏联政府如何继续支援中国革命的问题,只说有待具体研究,今后会派信使去中国联系。谈话达一个半小时。
这种敷衍搪塞的话,使宋等感到迷惘和失望,幷决心离开苏联。宋晚年给爱泼斯坦的信中说:“当我认识到斯大林不想继续帮助我们而听任蒋介石得逞时,我就不再在莫斯科多呆了。我请母亲给我寄一点钱来,然后就到欧洲去。”
流亡者彻底失望了。宋庆龄离开了莫斯科,离开了苏联,前往德国,开始了在欧洲的新的流亡。
从此,宋庆龄也开始在中国政治中扮演另外一种与过去完全不同的角色。她的美丽依旧,她的伟大依旧,但已不再是革命的中心。或许可以这么说,她和以她的丈夫命名的事业,成为了过去。更大程度上,她成了政治良心、道德力量、民间声音的象征,在不同时期按照她个人的方式发挥历史作用。
在20世纪的中国女性中,她的名字与人格,永远是美丽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