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为掩盖篡位杀戮罪孽的三大形象工程

   2020-08-10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朱棣在位二十二年,虽说是功过参半,但更多是一位明君。永乐盛世,万国来朝,的确很狂热,但夺权背后的那种血腥,尤其是屠杀宫女、株连方孝孺十族,让建文帝死不见尸,凡此种种,无不令人发指,引发了国人无数反思。靖难之役,就结局、过程而言,有着一定偶然

朱棣在位二十二年,虽说是功过参半,但更多是一位明君。

永乐盛世,万国来朝,的确很狂热,但夺权背后的那种血腥,尤其是屠杀宫女、株连方孝孺十族,让建文帝死不见尸,凡此种种,无不令人发指,引发了国人无数反思。

靖难之役,就结局、过程而言,有着一定偶然性;就实力、道义而论,成功性微乎其微。地方藩王战胜中央王朝,中国历史上仅此一例,要知道规模更宏大的“七国之乱”和“八王之乱”都以地方政权失败告终的。双方领导者在战争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建文君臣多属文弱书生,缺乏政治经验,加上用人失当,军事策略也一误再误,直至败亡。而燕王朱棣工于权谋,老于行阵,坚忍持久,屡挫不蹶,始为困兽之搏,终而一掷获胜。

朱棣篡位后,为了改变“篡逆”形象,为了掩盖“杀戮”罪孽,大搞国家形象工程,举其大者就有北京皇宫、长城、运河、郑和航海远征、永乐大典和南京大报恩寺等等。

其中,皇宫是证明其正统性的核心,寺庙是他为过度杀戮而忏悔赎罪的地点,长城是国土的坚硬屏障,运河是贯通新旧京城(南京和北京)的漕运血管;郑和下西洋是他的权力在全球范围内的巨大延伸;那部仅仅缮写了一套的《永乐大典》,实现了他对于信息的彻底垄断。

然而,重中之重有三项:营建北京城、编纂《永乐大典》、派遣郑和下西洋。

一、迁都北京

明成祖在位期间,最大一项举措是将都城北迁。一方面北京是朱棣“肇基”之地,另一方面出于加强北部边防之需。南京位处江东,经济条件较优,但从军事角度而言,不易控御北方。众所周知,明朝外部威胁主要来自蒙古,北边必须屯驻重兵,而成祖将“塞王”内迁后,北方缺乏高层军事指挥核心,如皇帝仍驻南京,则鞭长莫及,调度难免失灵。但北京作为首都的缺陷,在于远离江南经济中心,物资供应困难,因此迁都行动遇到了极大阻力。但明成祖态度坚决,反对者都受到处罚,个别人甚至被处死。紫禁城落成后,朱棣下令迁都北京,并模仿洪武“徙富民”之举,将全国各地富户大批迁徙到北京附近,以发展当地经济。又开通漕运,保证粮食供给。从此,北京成为中国的首都,一直延续至今。

二、编纂《永乐大典》

朱棣为改变“篡逆”形象,标本文治,尊崇儒学。明成祖组织了一系列修书工作,由解缙等人奉命编纂,3000多人参与其中,历时五年告成,因完成于永乐年间,故定名《永乐大典》。全书22877卷,另有凡例、目录60卷,合共22937卷,装成11095册,约3.7亿字。全书所采古书达七八千种,上自先秦,下迄明初,荟萃了古今群书。

毫无疑问,《永乐大典》是我国历史上最大一部百科全书,但由于篇幅浩大,未能刻板付印,只是清抄了一部。随后明朝迁都北京,《永乐大典》也随之北迁,藏于皇宫文楼内。嘉靖年间,明世宗命人重录副本,正本不翼而飞,据说陪葬在十三陵。

三、派遣郑和下西洋

提起中国历史外交,不能不说两个人:一是张骞通西域,二是郑和下西洋。对于郑和为何下西洋,是为了炫耀国威OR寻求宝物,还是为了查访建文帝下落?一直没有定论。但郑和开始下西洋后,亚非各国多遣使来和中国建交及进行贸易,络绎不绝与途。据不完全统计,在永乐年间,有60个国家245次访问中国,其中浡泥、苏禄(菲律宾)、古麻剌朗、满剌加、尼八剌(尼泊尔)、锡兰(斯里兰卡)等六个国家八位国王九人次访问中国,前三国王在访问时不幸病故,分别葬于南京、山东、福建,这些都是中外友谊的见证。

郑和七次远洋出海,前后历时20多年,途经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并且越过了赤道,打通了从中国到东非的航路,把亚非广大海域连成一片,是人类航海史上一大壮举。比哥伦布在1492年到达美洲要早87年,比迪亚士在1487年发现好望角要早82年,比达伽马在1498年到达印度要早93年,比麦哲伦在1521年到达菲律宾要早116年。

朱棣之所以好大喜功,是有其内在原因的:和绝大多数皇帝不同,他依靠的是纯粹的武力,打败自己的侄儿,用血腥的杀戮和公开的暴力夺得了最高权力,这明显违反了帝国自己宣传的官方思想——儒家思想,而且也违反了古代社会权力继承的合法程序,给自己留下了很糟糕的记录。所以,他渴望打造“权利美学”来改变篡逆形象。

然而,这一切大肆消耗了明王朝的资源,引发严重的铜钱荒和白银荒,宫廷财政亏空严重,经济危机爆发,从1405年起到1421年,仅仅过了16年,物价就飞涨了三百多倍。民众的怨恨、抗议和反叛事件洪水般包围着紫禁城,甚至文官集团都开始私下议论永乐大帝的过错。朱棣的权力美学和宏大叙事付出了高昂的政治代价。

明太祖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他死后,孙子建文帝即位。建文帝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严重威胁藩王利益,坐镇北平的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1402年,朱棣攻破明朝京城南京,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

同年,朱棣即位,就是明成祖。第二年,改元永乐,改北平为北京。1421年,迁都北京,称北京为京师,南京为留都。靖难之役,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不久爆发的一场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位的战争。

 
标签: 篡位 朱棣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宋元帝刘劭简介 刘劭弑父篡位在位三月遭处斩
    刘劭(约426年—453年),中国南北朝时期宋朝的第四位皇帝。字休远,刘义隆长子,母为皇后袁齐妫。元嘉三十年(公元453年),因巫蛊之事,刘义隆欲废太子,刘劭知道之后,遂与其弟刘浚共谋,率兵夜闯皇宫,将其父杀害,自立为皇帝,史称“宋元帝”,
  • 雍正怎么当上皇帝的?雍正是继位还是篡位
    雍正是清朝的第五位皇帝,关于雍正这位皇帝不论是从哪方面来说一直都是清朝的疑案之一,尤其是雍正的继位疑案和雍正的死因疑案。现在我们就来看看雍正的继位疑案,看看雍正是怎么当上皇帝的,关于雍正是怎么当上皇帝的学术界历来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他受康熙
    12-26 雍正篡位
  • 杨坚是他靠山曾打遍天下无敌手 与杨广弑父篡位
    杨素跻身历史舞台,最初凭的是以武人身份立下军功。作为大将,他的统兵作战方法十分独特残忍,每次大战前都要在军中借故找一些犯错的士兵出阵斩首,多者百余人,少者也不下十几个。杨素却能做到眉头都不皱一下,而他这样做的目的竟然是为了鼓舞士气。两军对阵
  • 因果循环:历史上那些篡位“明君”的悲惨下场
    自从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历朝历代出现了许多篡位的明君!但是因果循环,报应不爽,这一个个篡位明君基本上没有善始善忠的,往往是篡位的手段越残忍,其下场就越悲惨,历史在冥冥之中自有他的逻辑与宿命!秦皇后,历史上第一个靠篡位坐上皇帝宝座的人就是王莽
    12-24 明君篡位
  • 揭秘暴君隋炀帝杨广是否真的弑父篡位?
    隋炀帝名叫杨广,是隋文帝的第二子。按照中国封建王朝的帝王选任习惯,本不该是他来继承皇位的,但杨广却在隋文帝死后,君临天下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有人说是他杀死了自己的亲生父亲、毁掉了兄长杨勇,篡权为君的。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杨广
  • 南朝宋元帝刘劭弑父篡位的最后结果如何?
    宋元帝刘劭是南朝宋第四位皇帝。宋元帝刘劭小时候很聪明,很得宋文帝刘义隆的喜爱。刘义隆将其册封为太子。刘劭在担任太子期间,为刘义隆出谋划策,在朝廷上有很高的威望。刘劭身边招揽了一批文官武将,这些人成为了刘劭的亲信。宋元帝刘劭画像宋元帝刘劭在对
    12-19 篡位
  • 北魏将军朱荣篡位始末 如何杀死胡太后和小皇帝
    北魏胡太后再次听政以后,宠信小人,政务荒废,恩德不施,威信不立,结果国内盗贼四起,朝廷控制的疆域一天比一天小。梁大通二年(公元528年)二月,北魏孝明帝元诩突然去世,胡太后立皇女为帝。过了几天,又立前临洮王元宝晖的长子元钊为帝。元钊当时才三
  • 厚厚一部二十四史 权臣历历 篡位自立或抄家灭族
    堂堂一国之母,披散头发,光着双脚,一步一泣,梨花带雨,哀问自己名义上为帝国元首的丈夫:“不能救我一命吗?”而皇帝已经万念俱灰,不置可否,只说句“我也不知能活到什么时候”,千般无奈,万种委屈,皆在一言之中。最令人鼻酸之处,献帝对同坐的郗虑(臣
    12-16 篡位抄家
  • 雍正篡位考 一条经典谣言的传播路径
    公元1722年12月20日,被后人称为“千古一帝”的康熙已病入膏肓,在他弥留之际,召集了八阿哥允禩等七位皇子和隆科多到龙榻前。注意,这里没有四阿哥胤禛。据官方消息称,康熙传下口谕:“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
    12-15 雍正篡位
  • 唐肃宗李亨是个什么样的皇帝?他当皇帝算篡位吗
    唐肃宗李亨原名李玙,是唐玄宗第三子,唐朝的第七位皇帝,在位时间为756年—762年。下面就来看下李享简介,了解下这个对平安史之乱至关重要却又只是历史上匆匆过客的唐朝皇帝。李亨的生母杨氏是李隆基的姬妾,皇宫之中姬妾的地位是远远比不上太子妃王氏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