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陵之谜 舜是怎么死的 舜的陵墓究竟在哪里?

   2020-12-06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三皇五帝中的舜帝,历来传说死在南巡途中,他的妃子娥皇、女英伤心悲痛,赶往南方奔丧。一路上泪如泉涌,洒在竹子上,留下斑斑点点的泪痕。舜帝的陵墓历来被认为在宁远县的九嶷山中,因而有诗歌述说这则凄婉动人的传说:“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

三皇五帝中的舜帝,历来传说死在南巡途中,他的妃子娥皇、女英伤心悲痛,赶往南方奔丧。一路上泪如泉涌,洒在竹子上,留下斑斑点点的泪痕。舜帝的陵墓历来被认为在宁远县的九嶷山中,因而有诗歌述说这则凄婉动人的传说:“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然而有人认为舜帝根本不是葬在九嶷山,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帝舜有虞氏,姓姚,名重华,相传是我国古代部族联盟的一位首领,距今约4000多年,由于“舜德大明”,被后人尊为中华民族始祖之一,在古代被尊为五帝之一。舜最重道德,是个道德榜样。他所到之处,无不受到人们的崇敬,史书说“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其实是对他的最高评价。

其时尚无文字,有关舜的事迹,只能在口头流传,到了用文字记事的时代,相隔已经千百年了,所以古史中关于他的一些事迹有很多分歧,时间、地点、姓名都不相符合。关于舜陵的陵址问题,也是相传了千百年,如果单凭一本书或某个人说的话作为根据,由此得出的结论就不一定准确了。

中国最古老的史书《尚书》说,舜是“陟方乃死”,后人解释认为是巡狩方国时死的,很有可能是死于巡狩途中。但《尚书》没有指明舜葬之地,从而引起了后人的纷纭争论。

一般认为,舜陵在九嶷山。舜荐禹为天子,起初是代其摄政,并非正式让位,这时南方三苗叛乱,舜亲自南征,如《淮南子》所说:“舜征三苗,遂死苍梧。”或说是按例来南方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中国历代帝王都认定舜陵在九嶷山并不断遣官祭祀。至于舜在九嶷的其他遗迹和民间传说更多,多少能说明舜与九嶷的关系。《山海经》、《礼记》以及司马迁、刘向、班固、王充等人,都记载了舜帝死后葬于九嶷山或苍梧。尽管这些地方既无封土也没树碑,但上古时代埋尸的确不垒土为坟,也不树碑,垒土作冢是周朝才有的事,而树碑到秦汉才有。

关于舜陵在九嶷的说法,应以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所载较为准确。司马迁对舜葬九嶷既没有惟书定论,也没有唯传说是听,而是在读了有关的书,听了有关的传说后,亲自到九嶷进行考察。他在《史记》自序中说:“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嶷,浮于沅湘。”这就是说,司马迁把他收集的有关舜的资料和在九嶷山考察的结果,综合起来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写成史书,因而是比较可信的。其次,司马迁于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继父职出任太史令,使他得以阅读史馆所藏的众多图书。这些图书一般人或其他官员都很难看到,而他可以博览无余。各种书简中有关舜的记载他都看过,对舜葬九嶷的各种不同说法也分析比较过。因此,他的写史结论绝不是据其一端而生发出来的,作为史官的司马迁秉笔直书舜葬九嶷,当然是比较可信的。

实际上在司马迁来九嶷以前,已经有另外两位名家在其诗文中阐述了舜葬九嶷的史实。屈原在《湘夫人》、《离骚》等诗篇中说:“济沅湘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明确指出舜帝南征到达沅湘以南,沅湘以南只有古圣舜帝的葬地,故只能“就重华而陈词了”。而“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则肯定了二妃对舜葬九嶷的怀念之情。西汉有位王室的后代叫刘熊渠,在九嶷山游览后谒拜了舜陵,写下《舜庙怀古》一诗:“游湘有余怨,岂是圣人心。竹路猿啼苦,祠宫蔓草深。素风传旧俗,异迹闭荒林,巡狩去不返,烟云愁至今,九嶷天一半,山尽海沉沉。”这座陵庙应该就是晚几年来的司马迁考察时所目睹的舜帝陵庙。 从考古发掘来看,舜葬在九嶷山也是有可能的。1954年,在永州市西30里余黄田铺的山上发现了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的宗教纪念物石棚,由三块石头顶起万斤大顶石,棚内空高1.1米,坐东北朝西南,象征着石棚主人是由东北向西南迁来的。我国只有山东、辽宁发现有三处石棚,朝鲜、曰本、西伯利亚都有石棚发现,这种石棚与东夷族的宗教祭祀有关,或系舜帝南巡时传播来的东夷文化。而玉琯岩出土的玉箫,有些人认为是新石器时代的遗物,是我国最古老的玉箫,可能为舜的遗物。因此舜南巡于九嶷山是有可能的事,至少也是舜的子孙所迁,也是奉舜为部落之名。随同舜南迁的还有东夷之同族,都居于周围地区。此外,古代中原部落大量南迁者,如黄帝的后裔资氏部族迁居于资水,扶夷居于扶夷水,云阳氏裔族迁居茶陵云阳山等。这些都说明了湘东、湘南一带在新石器时代已有大批中原先进的炎黄族、东夷族不断南迁而来。舜、商均南迁,有可能是被夏禹所驱逐,想报舜杀其父鲧之仇,且又恢复了炎黄族重新主宰中原部落大联盟的统治权。因此,无论从民族迁徙、地域、南北文化交流、考古文化等方面看,舜帝南迁或南巡是可能的,崩葬于九嶷山是可信的。

《尚书》说:“(舜)岁五月,南巡狩至于南岳。”有一些人认为,南岳即今之衡山,去九嶷五百余里,舜南巡既止于南岳,又怎么去了九嶷呢?上古时既没有出现国家,当然也没有州县一类的行政区域,只是将当时的“天下”分为东南西北中五大区域,各区域以最高山峰命名,谓之“五岳”,便于王者轮回巡狩。因此,南岳绝不是专指衡山而言,而是包括九嶷山在内的湘南地域。虞舜南巡到九嶷的说法,与舜南巡至于南岳的说法并无矛盾。

那么舜陵在九嶷山的什么地方?唐代元结说:“谨按地图,舜陵在九嶷之中,舜庙在大阳之溪。舜陵古老已失,大阳溪今不知其处。秦汉以来,置庙山中,年代浸远,祠宇不存。”按元结的话,陵与庙当时是分开的。由于年代久远,多次迁移,舜帝陵庙逐渐由山里向山外发展。清代有人认为,元结所说的舜陵其实是舜庙,地点在大阳溪的白鹤观前。上世纪70年代,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发现了一张《地形图》,画有长沙国南部的山川、县治及居民点等内容,图的右面九个柱状物其实就是指九嶷山,旁注“舜帝”二字,所标处当是舜庙所在地。可以推测,玉琯岩前的遗址就是秦汉舜庙遗址。这幅地图的主人据史料记载葬于公元前168年,学者们经考证认为,这幅地图绘制时间约在事后二年,它比司马迁“窥九嶷”还早近一个世纪。

2001年,在九嶷山玉琯岩前的一片田里,发现了汉代的青灰色绳纹板瓦片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灰黄色瓦片,器形厚重。经有关专家的研究,认为这里是秦汉至宋元时期的特大型古舜帝陵庙遗址,是历代帝王为朝祭舜帝而建的庙宇。一些柱洞和用来祭祀的灰坑状遗址,可能比秦汉更早。专家们推断,舜帝陵庙遗址正殿在不同时代总在同一个地方,呈南北向、东西向叠压,不同时代的面积和方位都不太一样。三国到两晋时期,正殿坐南朝北,唐宋时期正殿面积最广。所有的舜帝陵庙遗址原建筑都是梁柱式,采用宫殿建筑的最高等级形制,面阔九间,进深五间。

对舜陵在九嶷的说法,唐宋以来就有人怀疑。元结、欧阳修都认为有问题,说“虞舜老倦勤,荐禹为天子。岂复有南巡,迢迢渡江水”?认为舜年岁太大,不可能南巡。另外也有学者认为,舜葬九嶷,为何没有封土和墓碑?哪个位置?《郡国志》注:“舜冢在女英峰下。”《九嶷山志》载:“三峰石上,以铜为碑,字不可识,疑为舜冢。”也有说舜葬于舜源峰下的。

如果舜不葬在九嶷,那么他有可能葬在什么地方?一些人认为,孟子曾说“舜卒于鸣条”,这是值得相信的。孟子是战国时人,比其他言舜陵的人离舜的时代最近,如果孟子之言尚不可信,后人之言就更不可信了。

持这种观点者认为,今人推崇《史记》所言“葬于江南九嶷”的说法,却不知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经焚书坑儒,烧毁了大量珍贵的史料典籍,从而给司马迁写作《史记》认定舜帝卒葬带来一定的困难。关于舜帝的卒葬,当时有许多书说舜死于苍梧之野,而司马迁不知鸣条也有苍梧之山,便认定舜死在西汉所置的苍梧郡。舜帝晚年居冀州,距南方苍梧五千里,如何能卒于苍梧?于是好事者就造出了南巡狩作为理由。至于《山海经》也说舜葬在“南方苍梧之丘”,因其书不属于历史史书,不应作为凭据。 舜帝晚年并无巡狩之事。巡狩是天子政事之一,但舜在帝位33年就已经“耄期倦于勤”,让禹摄天子政,他绝不可能将禅让给禹的帝位权力再要回来去巡狩,因而舜晚年不可能去巡狩的,即使有巡狩也是大禹。即使舜有巡狩之事,也仅如一些书说的“南至霍山”,即到达今安徽地区,不会到达湖南的九嶷山,更不可能到达苍梧。如果说舜卒于苍梧,为何不葬苍梧,却有九嶷山五百里之返,途中开山架桥,行程十数天,五月炎夏,尸体怎能不腐烂?汉代王充《论衡》中曾说“舜南治水,死于苍梧”,这更是没有任何依据,舜帝治水从不见于古代任何其他史籍经传。《白虎通》“巡狩篇”有“生者道死归葬之义”。就算舜南巡时崩于苍梧葬于九嶷,其时大禹不可能率天下诸侯来荒远的九嶷主持葬礼,按古礼必须改葬于中原,鸣条是舜的旧都,改葬于此是可能的。

舜帝是不可能去苍梧和九嶷的,因为这两处当时为化外之地,途中的洞庭湖之滨还聚居着时叛时服的有苗部落,阻断交通,舜帝恐怕一辈子也没有去过。根据成书于战国时代的《竹书纪年》记载,舜在位49年,居于鸣条,“鸣条有苍梧之山,帝崩遂葬焉,今海州”。鸣条冈在今山西运城市区北,西距帝都蒲坂60公里,舜帝晚年在此休息。舜帝出生在蒲坂的姚墟,110岁时居于帝都蒲坂附近的鸣条,次年卒葬于鸣条的苍梧山一带。几千年来,河东一直是历代帝王国祭舜帝的地方,自北朝元魏太和年间始,诏“祭尧于平阳,祭舜于河东”。《唐六典》也说“享虞舜于河东”,宋太祖乾德元年的诏书中说“舜庙在河中府”。

持这种观点者认为,司马迁根据《山海经》关于舜葬九嶷作为史实根据,酿成千古之错。

但鸣条说也受到了一些人的批评。《帝王世纪》有舜“九十五而使禹摄政。摄政五年,有苗叛,南征。崩于鸣条”。这里的鸣条与《竹书纪年》上的鸣条是两个地域,根据文意,应在南方。《孟子》的“卒于鸣条”易让人理解为在舜的帝都负夏这个地方。《竹书纪年》一方面说舜“帝陟”外出巡狩,但却是“居于呜条”。因此鸣条说不仅令各典籍说法不一,而且有的与实际也相去甚远。今山西安邑鸣条山建有舜帝陵,该陵始建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8),为地方官依据《孟子》的记载所建,晚于九嶷山帝陵二千七百余年。

另外还有一种观点说舜葬在纪市。《墨子》说:“舜西教乎七戎,道死,葬南己之市,衣衾三领,谷木之棺。葛以缄之,已葬而市人乘之。”《吕氏春秋》也说:“舜葬于纪市。不变其肆。”舜是死在西教途中,死的地方是纪市。至于这个纪市到底在哪里,至今无从查考。

 
标签: 陵墓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为什么找不到元朝皇帝的陵墓 找不到元朝皇帝的陵墓原因
    为什么找不到元朝皇帝的陵墓 找不到元朝皇帝的
    1、当元朝的皇帝死后,并不会像别的朝代那样大张旗鼓的下葬,只是举行简单的仪式,就会被下葬。下葬之后,把陵墓用泥土填平,然后用大量的马匹在陵墓的上方来回踏平。并且会用帷帐把陵墓圈起来并且会派大量的士兵守护陵墓。当陵墓上方长出青草,与周围的环境
  • 高陵是谁的陵墓 高陵是哪个的陵墓
    高陵是谁的陵墓 高陵是哪个的陵墓
    1、高陵是曹操的陵墓。曹操墓即安阳高陵,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在曹操王都邺北城西12公里处。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220年曹操卒于洛阳,灵柩葬在邺城的西门豹祠以西丘陵中。2、曹操,沛国谯县人(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
  • 揭秘成吉思汗的陵墓到底在哪里?
    700多年前,成吉思汗率军远征西夏途经鄂尔多斯高原,目睹这里水草丰美,心里特别高兴,即兴吟诗一首:“梅花幼鹿栖息之所,戴胜鸟儿孵化之乡,衰亡之朝复兴之地,白发吾翁安息之邦。”成吉思汗死后,人们就遵嘱将他葬在这里。成吉思汗行宫位于陵园东南角约
  • 揭秘陵墓风水果真如此邪乎?得龙脉者得天下
    在中国的历史上,屡屡出现挖祖坟的事件,盗墓者除了觊觎墓陵里面的财宝之外,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破坏风水,使得被挖祖坟的家族从此一败涂地。可以说,在过去,不论是王侯将相还是寻常百姓,都相信有陵墓风水的存在,所以大多数的皇帝在生前,都会四处为自己寻
    12-31 陵墓
  • 揭秘孝庄皇后的陵墓不在清东陵 那在哪里?
    孝庄文皇后(1613年-1688年),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意为“天降贵人”),蒙古科尔沁部(在今通辽)贝勒寨桑之次女,敏惠恭和元妃海兰珠之妹。孝庄文皇后出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二月初八日;天命十年(1625年)嫁
  • 相传武则天曾派人盗秦始皇陵墓 偷长生不老药!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座最著名的帝陵,毋庸置疑第一个肯定是秦始皇陵,另一个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和其夫李治合葬的乾陵。始皇帝嬴政、女皇帝武则天,两人的一生都极富传奇色彩,且都是叱咤风云的一代霸主,巧的是,两人的陵墓虽历经千年,却都未遭
  • 大朱元璋陵墓隐藏600之谜终于解开
    朱元璋的陵墓——孝陵如此恢弘的建筑,地宫一定是非常可观的。由于孝陵是不能发掘的,地宫情况能否知道呢?最近,传来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孝陵的地宫状况和结构基本探察清楚了。专家使用精密磁测技术对明孝陵陵区2万平方米的区域进行了大规模的探测,终于
  • 盘点中国帝王陵墓的十大谜团
    秦始皇陵: 堪称内涵最丰富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开始在今天的陕西省临潼区骊山脚下建造一座堪称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在以后的2000多年时间里,围绕着这座神奇的陵墓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谜团和猜想。但秦始皇陵墓什么时
    12-26 陵墓
  • 武则天四项世界之最 千年陵墓至今未开
    世界纪录不仅存在于赛场上,其他领域同样存在各种各样的世界纪录。作为中国统治者中的一个特例,武则天一人就创造了四项皇帝中的世界纪录,不仅国内没有一位皇帝能破,即使在世界范围来看,依然称得上第一。这四项纪录分别如下:一、任用宰相最多唐朝能称为宰
  • 吕后陵竟是西汉皇后陵墓中最高大的一座?
    作为刘邦的结发之妻,吕雉勤劳质朴,与刘邦甘苦共担;作为皇后,她成为刘邦平定天下的得力助手;作为掌控天下的人君,她具有政治家的风度和韬略。她一边经营天下,一边经营陵墓,而她葬身高祖刘邦的身旁后,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凄风苦雨。作为结发之妻,在刘邦开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