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掌侍卫、缉捕、刑狱之事,恒以勋戚都督领之,恩廕寄禄无常员。凡朝会、巡幸,则具卤簿仪仗,率大汉将军共一千五百七员等侍从扈行。宿卫则分番入直。朝日、夕月、耕耤、视牲,则服飞鱼服,佩绣春刀,侍左右。---张廷玉之《明史》职官
其实真正的绣春刀长啥样,并没有留下靠谱的文字记载或出土实物,流传的画作也是寥寥带过,没有明确提出哪类刀属于绣春刀,给后人留下许多谜团。比较靠谱的解释是,绣春刀是朝廷配发给厂卫使用的官刀的统称,其形制可能并不是只有一种。由于是官制刀,又是厂卫所用,因此使用了很多鎏金错银的装饰,也就起了这么个风骚的名字。
根据《大明会典》之类的典籍和一些明清笔记,绣春刀也有可能只是一种礼器,给近臣在礼仪、出行、祭祀等特殊场合使用,“本朝文武大臣扈从车驾,则赐绣春刀、椰瓢、茄带”“锦衣卫官登大堂者,拜命日,即赐绣春刀、鸾带大红蟒衣飞鱼服,以便护大驾行大祀诸礼。”但是厂卫在执行他们的“特殊公务”时,使用这种佩刀也不是没有可能,毕竟特务系统真正动刀子的机会没有动作片里虚构的那么多,一旦需要掏刀子,仪仗用刀也并非不能用于实战。所以最大的问题并不在于绣春刀的形制,而是它“到底是可以作为实战器的礼器,还是可以作为礼器的日常佩刀”。
绣春刀古史记载中极少有的制式兵器,锦衣卫可以不穿飞鱼服,但不能不佩绣春刀,传说绣春刀每一柄都是千锤百炼之作,所以刀锋犀利无比。双手持刀,一刀砍下,足可把整只马头砍断。哪怕是富强的大明帝国,也无力将这样的宝刀装备部队,只有天子亲军锦衣卫,才会人手一柄!但绣春刀到底长什么样?现代已无人确切知道,因为没有流传下来,都只是传说,甚至有说单刀的,有说双刀的,众说纷纭。现在唯一能见的锦衣卫兵器是台湾收藏家刀狂王度所藏“东厂双刀”,此两刀共用一个刀鞘,一刀之刀柄刻“东”字、另一刀之刀柄刻“厂”字。合刀“东厂”二字相对面置内侧。王度三十年前偶得此刀,当时他并未料到它竟是孤品,此刀为已故台湾故宫博物院院长秦孝仪最爱,但秦院长也没认定为绣春刀,因此被称为“东厂双刀”。
那么飞鱼服呢?称它为中国历史上打架最帅的官服是不为过的,跟纳粹军装一个道理。飞鱼服非常漂亮,是补色为飞鱼的袍服,飞鱼并不是现在所说的那种海鱼,而是一种近似龙首、鱼身、有翼的虚构形象。明中期公务员制服的视觉识别体系缺少把控,有的人专门把飞鱼服穿得像蟒袍(衣服上绣有类似于蟒蛇的动物,头上有两只角,而飞鱼纹,则是由蟒形加上鱼鳍鱼尾异化而来,像一条龙)。上面并不是绣了一条蟒蛇,而是四爪之龙(皇家之龙五趾)。于是朝廷严厉控制了百八年,至明末奢华之风又起,逐渐背离了中期简洁大方的审美,电影《绣春刀》正与此暗合。中国以前的属国,现在被印度吞并的不丹,国旗上绣四爪金龙,其实就是蟒,五爪金龙只有天朝皇帝才能用。
飞鱼服由明代国家织造局生产,在设计上为单袍,领口交叠,单边右襟在上,阔袖束腰,下摆宽大呈“曳撒”式。在前胸、后背、两肩、通袖及膝澜处,彩织以飞鱼、流云、海浪及江崖图案。飞鱼服在大明朝服众仅次于斗牛袍,属于二品朝服,锦衣卫中二品当然是少数,而为了表示荣宠,正六品、百户以上的中高级官员也有资格穿飞鱼服。但它又不是锦衣卫的工作服,一般低级的锦衣卫也不能穿。电影中,老大升为百户,换穿的就是银色飞鱼服。《绣春刀》的服饰道具比较考究,华丽却又写实的兵器也得到了观众的认可。但是有一个不足之处,兵器刀条(刀身)问题都不大,甚至还原度很高,刀装却恶俗,工艺品气息太浓,清朝的味道也太浓。当然,明末与清初的兵器形制有模糊不清的地带,比如刀剑鞘的全金属封边到末期就没再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