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 自古以来佛教的释义是否是主张人性本善?

   2020-04-24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这是中国儒家思想中的问题,孟子讲人性本善,荀子讲人性本恶,扬雄主张人性是善恶混合,公孙子主张人性无善无恶。究竟那一个的主张较对?大致上,后人喜欢靠在孟子的一边,因为孔孟才是儒家的正统思想。因此,也可以说佛教是主张人性本善论的。佛说‘大地众生

这是中国儒家思想中的问题,孟子讲人性本善,荀子讲人性本恶,扬雄主张人性是善恶混合,公孙子主张人性无善无恶。究竟那一个的主张较对?大致上,后人喜欢靠在孟子的一边,因为孔孟才是儒家的正统思想。因此,也可以说佛教是主张人性本善论的。佛说‘大地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这是主张佛教性善论的根据。事实上,佛教虽可说是性善论,也可说是性恶论,佛教的本质,却是既不属于性善论,也不属于性恶论。众生皆有佛性,是性善论;众生皆由于无始以来的无明覆障而致尚未成佛,这是性恶论。因为,性善论者可以防恶而还归于善,性恶论者则可以去恶而成其善;两者观点不同,目的却是一样。所以,佛教可以左右逢源而适其所适。

若从根本上说,儒家的性善论也好,性恶论也好,他们都是仅仅讨论当下一生的本性问题,说性本善与性本恶,是从哇哇堕地时算起的,今生以前的善恶行为──业,他们没有能力追究,今生死后的善恶行为,他们也无从再追究。孟子偏重了理性价值,所以说性善,荀子著眼在物性的转变,所以说性恶,其实,他们都只看到了一面而忽略了另一面。从这一点上说,佛教既非性善论,也非性恶论。因为,佛教看众生,是从无始以前看起,一直看到最终的目的达成──成佛,从当下的一生根本不能论断善恶;在众生来说,善的佛性与恶的无明,根本就是难兄难弟,分割不开,有佛性的时候,就已有了无明,它们是一体的两面,在生死,是无明,出生死,是佛性。物性是从无明开出,理性是由佛性萌芽。所以,说我们的本性是善,固然不对,是恶,也是不对。若从当下的一生而言,善与恶,理性与物性,乃是与生俱来,投于善则善,投于恶则恶。

照这么说来,佛教是同于扬雄的善恶混合论了?那也不是,佛教主张:无明烦恼,是可以逐渐降伏而分分断除的,无明断尽了佛性也就圆成了,这就叫做断烦恼证菩提,了生死入涅槃。在生死的凡夫位中,烦恼是恶,佛性是善;一旦证了菩提,入了涅槃,根本也没有善恶可言。善恶问题,仅是世间法中的观念,出世法中,乃是无善无恶的。善别于恶,有善必有恶,所以佛教的目的,既不讲恶,也不讲善。其实善恶问题,纵是世间法中,也是没有绝对的,正像毒药可以毒死人也可救活人,良药可以救人也可能杀人一样。因此,圣位的佛菩萨,他们本身固然没有善恶可言,他们看众生也没有善恶的区别,唯有如此,才能怨亲平等而来普度众生。善与恶,不过是凡夫众生的自我执著而已。但这也不同于公孙子的无善无恶,因为在现实世间的凡夫位上,人性并非没有善恶,出世之后,才没法加上善恶的名目。正因为佛教的善恶观念,是没有永恒性的,是要彻底废除掉的,如果一定要给佛教加上一个关于人性的甚么论,那就只好勉强地叫做善恶解脱论吧。

 
标签: 佛教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中国佛教宝物 舍利子出土经过
    佛教的舍利子,一直以来就是个谜。有人说是神话,也有人说是真实的。事实是怎么样的呢?在南京博物馆,就有一个出了土的舍利子!佛舍利出土经过梁白泉,江苏文博界泰斗,原南京博物院院长,如今已85岁高龄。昨天,梁白泉的500多件档案被收入南京市档案馆
    12-31 佛教
  • 佛教信徒为何一天到晚都在念阿弥陀佛呢
    想必大家都有一个困扰了许久的疑问,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在寺庙里遇到僧人第一句就是“阿弥陀佛”,但对于那些不信佛教的人还是不明白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见面要说阿弥陀佛呢?其实阿弥陀佛是一句古印度的梵语,它的意思用我们现代的话解释就是:光寿
    12-30 佛教
  • 我国佛教中的四大菩萨分别指的是谁?
    我国佛教中四大菩萨分别指的是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四位法力高深的菩萨。菩萨是古代印度语的译音,意思是大士,即是指发大心愿的人。菩萨是立誓:『以智上求佛道,以悲下化众生。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救世慈悲者。菩萨的地位
    12-30 菩萨佛教
  • 法显大师 可以媲美玄奘西行的佛教大师
    古代的平阳郡武阳,有一户龚姓人家,先后生了三个孩子都夭折了,生第四个孩子的时候,父母就把这个孩子剃度为和尚以求保命,没想到后来还是得了重病,快要失去性命。龚氏夫妇最后无奈,急忙把生病的孩子送到了寺庙去。这个小孩病好以后就长住寺庙不再返回俗世
    12-27 玄奘佛教
  • 鉴真东渡对日本佛教的影响 奠定日本佛教的基础
    鉴真的生平行迹鉴真(688-763),日语又称鉴真(がんじん),唐扬州江阳人。他是律宗南山宗传人,日本佛教律宗的开山祖师。在日10年期间,受到日本人民的深切爱戴,被称之为“天平之甍”,意思是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时代文化的屋脊。鉴真生活在古代
    12-16 鉴真佛教
  • 佛教的创立者释迦牟尼和达摩的关系
    释迦牟尼和达摩的关系释迦牟尼生于公元前565年,卒于公元前486年,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后来看到了人世间的生、老、病、死等诸多的烦恼,萌生了出家修行的念头,后来不顾父王的劝阻出家修行,最终在35岁的时候在菩提树下大
  • 一代女皇武则天推崇佛教 强制百姓不许杀生吃肉
    中国古代帝王中,不少人颇有佛缘,女皇武则天便是其中一位。武则天推崇佛教的目的,是想把佛教当作自己登上权力顶峰的思想武器。她一当上皇帝,便宣布“释教开革命之阶,升于道教之上”。除划拨专款大修寺庙,大造佛像,大量翻译佛经外,还多次用行政手段掀起
  • 天宫勾结佛教与老子里应外合而打败了元始天尊
    如果单从故事内容看的话,从《封神演义》到《西游记》,我国古代小说中的神魔体系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包括妖魔系统的成熟、神的壮大、佛的发展和仙的没落。经过前面的分析,笔者已经跟大家透露了自己的猜想,那就是神的壮大和仙的没落间有着一段隐藏的历史
  •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梁武帝提出了“和尚吃素”
    和尚可不可以吃肉,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对待,不搞一概而论。素食之风,古已有之,佛教传入中国之前,就已经十分盛行。古时吃素,倒不是由于当时经济落后,没有肉吃,只好以瓜菜裹腹。而是那时,已经出现了“养、助、益、充”的饮食观念,提倡“五谷为养、五
  • 佛教传说中法藏比丘是如何成为阿弥陀佛的
    在法藏比丘简介中提到,法藏比丘出生在世自在王佛所,在开始是个国王后来专心研究佛教成为一个出家人,这个名字就是出家之后得到的。接下来就是法藏比丘的简介。根据佛教的一些历史书上的记载,曾经有个王国叫做妙喜国,他的国王是世饶王,在世饶王担任国王期
    12-14 佛教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