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僖宗的流亡生活 被宦官拥立 甚至靠宦官保驾

   2020-04-20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12岁就被宦官拥立做了皇帝的唐僖宗,轻松坐上了那把尊贵的龙椅,负责打理朝政的都是些有权有势的宦官,再后来唐僖宗又把朝廷交给了陪伴自己成长的宦官田令孜,任朝廷有什么事情,田令孜都负责处理,唐僖宗自然不用操心国政,自己做的就是放开去玩,骑射、剑

12岁就被宦官拥立做了皇帝的唐僖宗,轻松坐上了那把尊贵的龙椅,负责打理朝政的都是些有权有势的宦官,再后来唐僖宗又把朝廷交给了陪伴自己成长的宦官田令孜,任朝廷有什么事情,田令孜都负责处理,唐僖宗自然不用操心国政,自己做的就是放开去玩,骑射、剑槊、法算、音律、赌博、蹴鞠、斗鸡、马球,样样都会,并且样样精通。

朝廷在田令孜的治理下,虽然乌烟瘴气,却也十分稳定,但天下可就没那么太平了,黄巢的大军在不断地胜利中终于攻破了潼关,唐僖宗、田令孜等人不得不逃到成都,过起了流亡生活。流亡生活虽说没有在长安过得舒服,但朝廷好歹保住了,能够保住朝廷,全靠着田令孜和陈敬瑄两人的保驾护航,田令孜和陈敬瑄一内一外,一文一武,同时还是亲兄弟(田令孜入宫前本姓陈),哥俩强强联手,消灭了诸多对朝廷有威胁的人物,使得唐僖宗能够稳坐皇帝宝座不动摇。

年方才19岁的唐僖宗面对如此的时局,哪有勇气和经验来处理?当然还是沿用在长安的风格,把处理朝政的大权交给了感情深厚的“阿父”田令孜,自己平时做的只是在拟好的诏书上盖上天下惟一的天子玉玺之印,从此过上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盼回长安”的日子。

田令孜这位一朝得势的宦官,在长安执政时就独断专行,卖官鬻爵,任人唯亲,对付政敌下手狠毒,不出长安城却也搞得天下不宁,为王仙芝、黄巢起义的爆发投下了最后一根火把。现在不得已逃到了成都,田令孜犹不思悔改,执政风格依然不变,更兼有大哥西川节度使陈敬瑄的鼎力支持,处理朝政时就更加唯我独尊,肆意妄为。像田令孜这种一旦有权就嚣张的宦官,要是不惹出点乱子,那就真对不住“宦官乱政”四个字了。

果不其然,唐僖宗入蜀后的第一场变乱就在眼皮子底下爆发了。话说唐僖宗入蜀时,身边跟了不少护驾的军队,这些护驾的军队虽说没有功劳,忠心却也是有的,唐僖宗、田令孜在成都能不能过得安稳,就全靠这些士兵的拥护了。此时的成都,不仅有护驾的士兵,还是当地的蜀军,虽说蜀军在陈敬瑄的治理下对朝廷比较忠心,但毕竟不是朝廷直接掌控的军队,难保有不测之险,田令孜便着重厚待护驾的军队,对蜀军刚开始还有些小恩小惠,不过等唐僖宗稳定后,连那些小恩小惠也取消了,蜀军眼睁睁地看着外来的军队不仅粮饷多,衣食住行照样也好,一时怨气连连。

田令孜虽不善于稳定政局,眼前的形势还是能看得明白的,便找个日子召集蜀军将领举行了一场宴会,这次宴会的不同之处在于,用来喝酒的杯子都是金子做的,喝完了酒,田令孜很豪爽地把这些杯子赏给了蜀军将领,大部分蜀军将领倒也识趣,很痛快地收下了这些金杯,以不辜负田令孜的一番好意。不过,凡事皆有例外,偏有一位叫郭琪的将领不识趣,怎么着都不收下金杯,还趁机抱怨朝廷厚此薄彼地对待护驾的军队和蜀军。田令孜毫不相让,反问郭琪有什么功劳敢这么讲话。没想到郭琪又侃侃而谈,列举了自己的赫赫战功,让田令孜一时无话可说。田令孜见郭琪如此强硬,便来了个软的,亲自给郭琪酌了一杯酒,郭琪这下也不好拒绝,只好喝下了这杯表面客气实则暗藏杀机的好酒。

田令孜阴险毒辣的性格是众多周知的,既然这么客气地让不服气自己的郭琪喝酒,必是不怀好意的。郭琪也深知其中的缘由,回到了家里,就开始解毒,果然吐出来数升黑汁,这才保住了性命。郭琪既然差点丢了命,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反了,率领着自己的部下攻向了唐僖宗、田令孜一行人,陈敬瑄当机立断,派出军队进行反击,郭琪寡不敌众,发泄完怨气后就逃出了成都,用计诈死,避开了官府的追击。

郭琪造反,唐僖宗有惊无险,在田令孜和陈敬瑄的帮助下,唐僖宗平安躲过一劫,从此对田令孜和陈敬瑄更加信任,有事就先跟田令孜商量,对外臣反而越加疏远。既然蜀军中有不怕死的,外臣中照样也有不怕死的,此后不久,一个叫孟昭图的实在看不过去,就给唐僖宗上了封奏折,奏折里尽是抱怨唐僖宗亲密宦官疏远外臣的话,当然这封奏折唐僖宗是看不到的,第一个看到的人还是田令孜,田令孜一声不吭,就留下了这封奏折,而后又把孟昭图贬出成都,在贬谪的路上淹死了这位直臣。

田令孜一平郭琪之乱,二杀耿直的孟昭图,成都的蜀军和大臣从此以后彻底服气了,田令孜用强权压制住了反对的力量,也保住了唐僖宗的帝位。

陈敬瑄有了弟弟田令孜的支持,在西川现在也是一个说一不二的人了,有事没事就派人去搜刮钱财,以便供养成都的流亡朝廷,本来西川百姓的赋税就重,陈敬瑄又来了这么一手,忍无可忍的小吏和百姓纷纷起兵造反,先是阡能在邛州起兵,后是韩秀升在涪州起兵,西川一时兵戈四起,但都被陈敬瑄一一平定,西川依然稳如磐石。

唐僖宗就这样在田令孜和陈敬瑄的辅助下,度过了四年多的流亡生活,当武宁节度使时溥把黄巢的人头和姬妾送到了成都,唐僖宗终于尝受到了胜利的滋味,他亲自登上大玄楼,理直气壮地问黄巢的姬妾:“你们也都是世受国恩的人,为什么跟从了贼寇?!”不料黄巢的姬妾也理直气壮地答道:“黄巢横扫中原的时候,朝廷以百万之众都不能抵抗住,反而弃守宗庙,逃到成都。今天陛下于平定黄巢无尺寸之功,反而责备我等弱女子,这置公卿将帅于何地呢?”唐僖宗听完后,默然不应,于是下诏将这些姬妾直接拉到刑场行刑了事,以昭示朝廷战胜黄巢之事。

不管黄巢的姬妾怎么说,唐僖宗总算可以回到日思夜想的长安了,不过鉴于长安久经战火,难免凋敝破败,唐僖宗还是先派人回到长安进行了重建,等到来年再回长安。

 
标签: 宦官 唐僖宗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明朝宦官专权的原因 明朝宦官专权的原因是什么
    明朝宦官专权的原因 明朝宦官专权的原因是什么
    1、明太祖滥于汉朝宦官之弊,曾效法唐太宗禁制宦官,下令禁宦官预政领兵;不久又定宦官不许识字的禁令;其后更制铁牌置宫门中,上面写着: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此外,又禁宦官与各司往来,不得兼外臣之职衔,不得着外臣冠服,并规定其官不得过四品,可
  • 宦官制度起源于哪个时期 宦官从哪个朝代出现的
    宦官制度起源于哪个时期 宦官从哪个朝代出现的
    1、宦官制度起源于先秦时期,《诗经》、《周礼》、《礼记》中都有关于宦官的记载。周王朝及各诸侯国大都设置了宦官。秦汉以后,宦官制度更加详备,宦官作为一种特殊政治势力,对许多朝代政局产生重大影响。2、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宦官由少府管辖。西汉初年,
  • 历史上宦官王振专权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王振,出生年不详,卒于公元1449年,出生在明朝的蔚州,也就是在现在的河北蔚县,读过些经书,也做过教官,但是因为看自己中举人无望,便自阉入了宫。据历史上记载,王振本人狡诈,善于察言观色,伺察人意,服侍的皇帝是明英宗,王振也是大明王朝出现的第
    12-31 宦官王振
  • 唐朝李辅国 是如何从一宦官做到权倾朝野的?
    乍看李辅国,还以为是李林甫,傻傻分不清楚,只怪唐朝李氏一族太过庞大,上至皇帝下至黎民百姓。李氏王朝中李姓者的名人真是不胜枚举,文人有李白,谋臣有李泌,武将有李绩,尤其是晚唐时期,宰相中李氏一族基本上处于垄断性质,如李林甫、李辅国、李泌等等。
    12-31 宦官唐朝
  • 揭秘为什么清朝一直没有出现宦官乱国的现象
    在中国历史上阉宦最为严重的当属东汉和唐朝,尤其是唐朝,到了唐朝后期,这些宦官已经可以任意废立最为最高统治者的大唐皇帝,唐朝的亲王看到他们甚至要站在路边行礼,天可汗的子孙竟然沦落到这步田地。明朝的宦官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王振、刘瑾、汪直、魏忠贤
    12-30 清朝宦官
  • 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无争议的功劳最大的宦官
    宦官都是太监吗?未必。东汉以前,宦官是官名,既有被阉的,也有士人。到了东汉,侍奉内宫的,全为阉人,且称宦官。而太监一词,唐朝才出现。他们都是阉人中地位较高者。两者合流,只要阉了的就称太监,已是晚明及清朝时的事了。蔡伦是宦官,他又生在东汉,也
    12-30 宦官
  • 宦官做内线奇袭皇宫 农民起义也玩宫廷路线
    斩首汉灵帝:张角的原计划是要来个中央突破、四面开花。众所周知,黄巾起义的爆发,其实是因为一次突发事件,张角派去联络洛阳城中内应,结果泄露身份被捕,以至于全盘计划破产,不得不来个星夜举兵。那么,大贤良师的原计划究竟是什么样的呢?这便不得不提到
  • 导致唐朝历史上宦官当权的最大原因是什么?
    在唐朝的发展历程当中,宦官当权是一个最大的特色。在历史上没有哪个朝代的宦官能够拥有这样的地位,可以公开的干预朝政,甚至是当时的一些朝廷官员都在地位上和宦官相差很大,那么唐朝宦官当权有哪几位?唐玄宗时期,一名叫做李辅国的宦官进了宫,在太子的成
    12-29 唐朝
  • 刘宏 管宦官叫爹妈的东汉皇帝汉灵帝
    建宁元年(168年)正月的一天,在百官隆重的迎接仪式下,一辆豪华的青盖小车载着一个12岁的孩子缓缓地驶入皇宫。这个孩子名叫刘宏,他是解渎亭侯刘苌的儿子,汉章帝的玄孙,即将成为东汉的第十一个皇帝,这就是汉灵帝。说起来,汉灵帝能登上皇帝的宝座完
  • 明朝宦官郑和下西洋究竟为何 真相至今不明
    然而,关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原因是郑和远航的官方档案,被明朝官员刘大夏隐藏而失踪了。刘大夏(1436—1516),湖广华容(今属湖南)人,官至兵部尚书。他为官清廉,但思想保守,因反对郑和下西洋,就将郑和绘制的航海图藏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