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之死与祖大寿 关宁铁骑立场存在诸多疑问?

   2020-08-26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袁崇焕行事张扬,于是非议他的人遍布朝野。满清军队既兵临京城之下,非议他的声音更是响彻云霄。于是满清又趁机玩了一个反间计。俗话说:三人成虎。曾参是孔夫子门下道德修养最高的贤人之一。一天,有人对他妈说:“你儿子杀人了。”(其实是一个同名同姓的人

袁崇焕行事张扬,于是非议他的人遍布朝野。满清军队既兵临京城之下,非议他的声音更是响彻云霄。于是满清又趁机玩了一个反间计。俗话说:三人成虎。曾参是孔夫子门下道德修养最高的贤人之一。一天,有人对他妈说:“你儿子杀人了。”(其实是一个同名同姓的人干的)他妈说:“我儿子不可能干那种事的。”一会又来一个人对他妈说:“你儿子杀人了。”他妈说:“我儿子不是那种人。”一会又一个人跟他妈说:“你儿子杀人了。”他妈就再也坐不住了。曾参那是千古道德的的典范。母亲又是最理解信任儿子的,但连续三个人说:“曾子杀人了!”连他母亲都不得不怀疑。

袁崇焕的所作所为张扬极了,哪能与行事循规蹈矩的曾子相比。崇祯皇帝对袁崇焕的了解,只是来于传闻与几次谈话,哪能跟母亲与儿子相比呢?非议曾子的人,不过连续三个罢了。但非议袁崇焕人岂只三百、三千、三万……更主要的是当时情况极其危急。如果袁崇焕真象人们所说,那不及时拘捕他,后果将不堪设想。在这种背景下,皇帝将袁崇焕拘捕交司法部门审讯。岂非合情合理,也非常合法?

祖大寿是袁崇焕一系的人。所以后人愿意美化他。笔者以为:袁崇焕被活剐的罪名,实在是他老兄给坐定的!

皇帝冤枉袁督师,百姓误解袁督师。按理说作为忠于袁督师的将领,作为忠于袁督师的士兵。当时应该做的事自然是极力洗涮袁督师的清白,用实际行动证明袁督师的忠君爱国之心可表天地。当时有的是机会。只要他们拼死与满清军队打仗。皇帝自会慢慢明白这一切,百姓也自然会慢慢了解这一切。

但祖大寿与袁崇焕的军队呢?却是因此集体走了。当时的背景是:京城处于极度危急之中,皇帝处于极度危险之中,京师的百姓在满清军队的铁蹄下哀号。他们就是这样给袁崇焕洗涮清白的?!

既然袁崇有这样伟大的朋友,有这样忠心的将士。那后来皇帝恨不得活剐了袁崇焕,后来百姓恨不得生吃了袁崇焕。也许有些过分,但这能算冤枉他吗?

皇帝怀疑袁崇焕不忠于自己。祖大寿等人马上用实际行动证明:我们关心的只是袁大帅的死活,皇帝死活、皇帝的命令、京城的安危算的了什么?于是在敌人围困京城的背景下,不管不顾的集体走了。

百姓误解袁崇焕是汉奸。祖大寿等人马上用实际行动证明:我们关心的只是袁大帅的死活,你们老百姓的房子被烧了,母亲妻女被奸淫了,家人被杀了。关我们什么事。于是在敌人纵兵四处烧杀劫掠的背景下,不管不顾的集体走了。

这就是袁崇焕亲手训练也出来的军队。说这种军队忠君爱国之心可表天地,笔者以为实在说的太不着调了!

这也难怪皇帝后来恨不得活剐了袁崇焕。这也难怪百姓后来恨不得生吃了袁崇焕。皇帝与百姓固然过分,但袁崇焕的军队不过分吗?

袁崇焕死了。本来乱臣贼子的名声他是背定了。且不说他死的时候,京师百姓恨不得生吃了他。就凭京城危急之中、百姓哀号声中,祖大寿率军不管不顾的走了。就凭吴三桂甘当满清的马前卒。袁崇焕盖棺定论恐怕也只能是个乱臣贼子。

但历史实在是峰回路转。袁崇焕的死,与满清太宗文皇帝的反间计有那么一点关系。于是满清为了证明自己太宗文皇帝的伟大意义,就拼命的说:袁崇焕的死是千古奇冤!袁崇焕死了,实在等于毁了明的长城!

他们只有这样胡吹了。如果不这样。那他们太宗文皇帝的反间计又算什么东西?值得满世界乱吹。这么幼稚的反间计,靠什么能成为历史上最富盛名的奇谋之一。

于是袁崇焕伟大了。于是祖大寿伟大了。而崇祯皇帝在这个故事中,只能扮演一个丑角了。而京师百姓在这个故事中,只能扮演愚昧残忍的群丑了。而袁崇焕的死成了千古奇冤,而祖大寿成了最忠心的人物之一。笔者以为这多少有些黑白颠倒!

袁崇焕也许并没有犯什么罪。问题是有着太多的表面证据,证明他是一个极其危险的犯罪份子。如果不及时拘捕他,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皇帝拘捕了他,交给司法部门审讯。笔者实在看不出这一切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但袁崇焕的军队就因为私人恩怨。就在京城危急的情况下,集体不管不顾的走了。这叫什么事呢?且不说皇帝拘捕他们主帅有着足够的理由,就是真的一点理由也没有。他们做的这又叫什么事?

百姓被政府架着高尚的理由,动不动就弄得倾家荡产。而辽饷绝对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现在到好,满清军队竟然打到京城附近了。于是他们的房子被烧、母亲妻女被奸淫、家人被杀。

袁崇焕做为辽东方面最主要的将领。让敌人打到家门口。袁崇的军队到京城附近,却不积极与满清军队打仗。

老百姓不懂边防,不懂军事。他们因此而误解、痛恨、怀疑袁崇焕的军队。原来是极正常的事情。做为军队自然应该用实际行动,向百姓证明自己爱国爱民之心可表天地。但袁崇焕的军队,只因私人恩怨。在敌人四处烧杀劫掠的背景下,集体不管不顾的走了。这叫什么事?

为了养活军队,老百姓锅里、碗里的东西没少被政府抢走呀!现在到好,敌人竟然打到家门口了。而军队呢?竟然因为点私人恩犯,对此不管不顾的走了。这就是袁崇焕训练出来的军队?!

于是皇帝决心活剐了他。于是百姓争着要吃他的肉。也许过份,但他亲手训练出来的军队不过分吗?

祖大寿率军走了。开始在明王朝与满清之间投机。祖大寿替明王朝打仗,而军队内的一切明王朝根本无权过问。最后祖大寿投降了满清。最后吴三桂决心投降满清,这支军队上下一致通过、并拥护吴总司令的英明决策。

这支军队曾经真的是基于忠君爱国、民族大义驻守北疆吗?如果真的是如此。那后来的弯子也转的太夸张了吧!?

 
标签: 袁崇焕 祖大寿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明朝将军袁崇焕的下场 明朝袁崇焕是怎么死的
    明朝将军袁崇焕的下场 明朝袁崇焕是怎么死的
    1、袁崇焕是被皇帝下令处死的。 2、当初后金军进入的关口是属于蓟辽总理刘策所管辖,而袁崇焕得知后金军入关,直逼京城,于是千里迢迢赶来救援,自认为有功无罪,但是朝中大臣却有很多人认为是袁崇焕放清兵入关。 3、于是纷纷诽谤袁崇焕与后金军有勾结,
  • 明朝袁崇焕怎么死的 明朝袁崇焕是如何死的
    明朝袁崇焕怎么死的 明朝袁崇焕是如何死的
    1、袁崇焕是被皇帝下令处死的。 2、当初后金军进入的关口是属于蓟辽总理刘策所管辖,而袁崇焕得知后金军入关,直逼京城,于是千里迢迢赶来救援,自认为有功无罪,但是朝中大臣却有很多人认为是袁崇焕放清兵入关。 3、于是纷纷诽谤袁崇焕与后金军有勾结,
  • 崇祯皇帝错杀袁崇焕的真实原因 崇祯皇帝错杀袁崇焕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崇祯皇帝错杀袁崇焕的真实原因 崇祯皇帝错杀袁
    1、袁崇焕斩杀毛文龙,有排除异己集权的可能,任何皇帝都是这么过来的。毛虽腐烂,但尚能打仗,对后金牵制极大,但问题在于,他不听袁崇焕的安排,若袁崇焕想在未来称帝,必须除掉这个不听话的。杀掉毛,毛的手下会叛变,这个袁崇焕不可能不明白。2、袁崇焕
  • 颇具争议的将领袁崇焕真的是死于反间计吗
    袁崇焕是明朝一位颇具争议的将领,即使是死后数百年,人们对于袁崇焕是忠是奸仍然议论纷纷。袁崇焕本是明朝一位受到万人敬仰的军事家、政治家,在为官为将的时间了,袁崇焕为了百姓国家付出了很多。但是,就是在抵御皇太极进犯明朝边界时,皇太极抓住了明朝内
  • 袁崇焕之死凌迟被割3543刀 万人哄抢其肉食用
    袁崇焕被整整刮了3543刀,大万人空巷盛况空前之下,大约有近万人抢到了崇焕之肉而生食之,并以此炫耀为能事。原题:《一个民族的痛:割在袁崇焕身上的3543刀》从感情上讲,在我心目中,袁崇焕是最值得宣扬的战神,以其文官出身(曾国藩也是,但是属于
  • 清朝史上乾隆皇帝为何搞翻案把袁崇焕抬上神坛
    钱谦益与袁崇焕都是晚明末世人物,生前也许在一起喝过酒,都是明朝的革命干部嘛!死后却难以尿到一壶去。倒不是钱谦益是一文,袁崇焕是一武,文与武隔行如隔山,而是因了气节问题,一个高入云霄,一个踩入土底,委实是上穷碧落下黄泉,哪能相提并论?袁崇焕或
  • 著名将臣袁崇焕 赤胆忠臣还是叛国汉奸
    明朝著名将臣袁崇焕,千古以来,功罪难定。即使是清朝乾隆皇帝已经下令将袁崇焕的冤屈洗净,却仍然无法消除人们心中的疑惑以及偏执。那么,袁崇焕真的是汉奸吗?我们应该这样给予袁崇焕一个公平公正的评价呢?袁崇焕不论是军事才能还是政治素养,都算是很好的
  • 明朝末年有两位才华出众的大臣 洪承畴与袁崇焕
    明朝末年,崇祯皇帝有两位才华出众的大臣——洪承畴与袁崇焕,面对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与如日中天的清军,洪承畴与袁崇焕两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袁崇焕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本一介书生却在外敌进犯之时挺身而出,面对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骑军也不畏惧,在宁远城守
  • 崇祯杀袁崇焕是找“替罪羊”吗?
    首先,我们应当承认,崇祯皇帝作为大明帝国最后一位天子,他比前任几位皇帝(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都更加励精图治,奋发向上,不仅颇有中兴之志,也做过诸多实践之为。只可惜,他从前辈手中继承来的宝座还是那个宝座,但江山社稷已经千疮百孔
  • 袁崇焕一片忠心 奈何被认为是引狼入室的汉奸
    崇祯下旨,将袁崇焕“依律磔之”,其妻子和袁崇焕的兄弟一起,流放两千里以外。那场“大快人心”的凌迟就这样不可阻挡地发生了。当袁崇焕在刽子手冷漠无情地数刀数的声音和周围看客们兴奋的斥骂声中承受临死前的煎熬时,注定了大明帝国只有毁灭才是最终的结局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