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官员薪酬 明清官员的薪酬就是屌丝

   2020-08-20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北宋对官员相当优厚的,官员俸禄之厚,在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中是数一数二的。 明清官员俸禄微薄,如果靠俸禄糊口,是比较寒酸的。明朝初期,官员致仕(退休)之后是没俸禄的。《典故纪闻》载,成化十五年,太子少保户部尚书杨鼎乞致仕,特赐敕允之,仍给月米二

北宋对官员相当优厚的,官员俸禄之厚,在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中是数一数二的。 明清官员俸禄微薄,如果靠俸禄糊口,是比较寒酸的。

明朝初期,官员致仕(退休)之后是没俸禄的。《典故纪闻》载,成化十五年,太子少保户部尚书杨鼎乞致仕,特赐敕允之,仍给月米二石,岁夫四名,先是,大臣致仕,未有给米拨夫例,有之自鼎始。可知在杨鼎以前官员退休是没有退休金的,杨鼎有了,也少的可怜,堂堂的太子少保户部尚书(从一品),在任上时年俸888石,退休后才区区24石。

关于明朝宗藩亲王、君王等人的工资,和官员们比起来就是很高的了。亲王万石,君王二千石,镇国将军一千石,辅国将军八百石,公主及驸马二千石等,这还不算赐给的大量的土地。明朝各宗藩居于封地,不让他们出来做官和做其它营生,生活所需靠国家俸禄和属于自己土地的收入,时间长了成为国家的一大负担。

也就是说,朝廷可以拿三四钱的粗布,发给官员顶三十两银子的工资。这种事情我不知道在当时是否经常发生,估计应该是很常见,因为身为吏部尚书的余继登记述了,说明朝廷对待官员的这种不公平的情况使他及周围的人反感,在社会上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不过,明朝官员领工资时往往并不能全部领到米,有时是折银、折钞、折布,官员就得不到他们应该得到的实际数了。明吏部尚书余继登在他的《典故纪闻》里记载:成化十六年,每阔白布折米三十石,然布极细者不过折银二两,而米遇贵,石值银一两,后又以粗棉布值银三四钱者支与,是粗布一匹,准银价三十两。

按照现在的习惯看,司长的职位离副部长只一步之遥,下一步升迁就可提拔为副部长了(那时的郎中不可能直接提拔为侍郎,品级差的太远),可是工资差距却太大了。七品县令的年薪仅为尚书的11.48%,这个差距也很大,不知道现在的县长工资是部长的百分之几。

那时的工资差距很明显:侍郎是相当于现在的副部长,年薪为125155.8元,比尚书少92972.88元;郎中相当于现在的司长,年薪为57214.08元,比侍郎少了67941.72,不到侍郎的一半。

清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明官俸最薄”,这也是大多数人的意见,但是按照我换算的这个数来说,当时官员的工资水平并不低。尚书相当于现在的部长职务,年薪218128.68元,我不知道现在的部长年薪是多少,估计不会比这个高了。

的月收入即有128万之巨!年收入超过1500万!!位居二品的官员(相当于现在的省长一级),月收入也有25万多,即使是相当于现在富裕县的县长的月收入也将近13万!!对比明朝官员的俸禄,真是天壤之别呀!!

15 30 6.4万

赤县县丞

赤县县令 30 60 12.8万

少卿 35 70 15.0万

九卿 45 90 19.2万

安全性未知,该超链接内容与搜狐无关

55 110 23.5万

侍郎

六部尚书 60 120 25.7万

参知政事 200 400 85.5万

宰相 300 600 128.3万

三师 120 240 51.3万 注:正一品均为虚职,加职,无实权,故俸禄反而少

月俸(两) 其余 月收入(元)

由于宋代官员俸禄的款项极为繁复,如果一一计算,实在太花费精力.为此我在这里仅列举俸禄一项,其余多项的总值大致推算为其俸禄的2倍(可能不止于此,姑且这样计算吧).

这种职钱依官员本官与差谴职的级差按等发给,故虽任同一官,职钱并不相同。在判、知等字前加守、试者,说明低于差谴职一至二品,每月分别加55贯和50贯。在判、知等字前加行字或不加字者,说明本官高于差谴官或与之平级,每月加60贯。

宋代官俸制度十分混乱,官员无实职者可以领俸,有实职者则可以另加钱。除正俸外,还有服装、禄粟、茶酒厨料、薪炭、盐、随从衣粮、马匹刍粟、添支(增给)、职钱、公使钱及恩赏等,地方官则配有大量职田。官员有差遣职务者另加津贴,作为职务补贴。

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首次大幅度加薪,仁宗

嘉佑

年间正式制定"禄令",如规定宰相、枢密使

月俸料300贯,春、冬衣服各赐绫20匹、绢...

此外朝廷还时常给予赏赐。宋初基本沿袭后周之制,采用俸户制。太宗初年废俸户制,本官月俸给1/3钱,2/3实物。初期俸禄较低

宰相的俸禄就是明朝的五倍。 宋代俸禄包括正俸(钱)、禄粟(米)、职钱、公用钱、职田、茶汤钱、给卷(差旅费)、厨料、薪炭等许多令人眼花缭乱的名目,大多均以钱支付。还有谦人(仆役)、衣料(官员使唤之仆役,每人每年粮食折钱3000文,绸绢每匹折钱一贯,布每匹350文,绵每两40文等)等等,不一一列举。

 
标签: 清官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雍正和乾隆为何不用清官而大肆使用“贪官”
    有人认为清代多贪官缘自俸禄过低,其实这只看到了问题的一面。雍正养廉并没有能够解决这一问题,而没有养廉的康熙朝恰恰清官不少,说明官员的道德人品和社会风气也很重要,只有将道德风气的砥砺、导扬与合理的制度保证相结合,方能收到实效。吏治腐败问题是历
  • 明朝清官海瑞当时为什么会买不起房?
    俗话说清官难办家务事,今天我们要说的清官就是海瑞。海瑞是明朝著名的清官,为人体恤百姓,刚正不阿,当时海瑞在朝廷担任重职,那为什么当时买不起房了?第一:海瑞是著名的清官,不贪污。当时跟海瑞同朝为官的人很多,太多数都是贪的,而海瑞是不贪污的。举
    12-29 明朝海瑞
  • 哪位官员竟然被康熙帝赞誉为天下清官第一
    唐太宗曾经指出,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人才难得,清正廉洁、勤政爱民的循吏更难得!清康熙年间,就有这样一位“不取民一钱”的清官廉吏,不仅百姓歌颂之,皇帝也称之为“天下清官第一”。他就是清代名臣张伯行(1651-1725)。廉洁自律:不取属地民众
    12-29 康熙
  • 与岳飞齐名的大清官是谁?刽子手自杀也不杀他
    提起民族英雄岳飞,他的死着实让世人感伤不已。不管岳飞有多冤,依然会有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下毒手。然而史上确有另外一个人,他忠心为国与岳飞齐名,被人诬陷行刑时,刽子手宁愿自杀也不杀他。古往今来,这样的事绝对绝无仅有。此人就是明朝中叶,力挽狂澜挽
  • 清官之死:海瑞的清廉为何救不了腐朽的大明朝?
    1587年初冬,一个普通的中国官员海瑞病逝于南京。这是一个把清官做到极致的人,做到家徒四壁、做到家破人亡。他无朋无党、无亲无友地走完了自己孤独的一生,只为替这个国家树立起一个清廉的标杆。然而他的清廉救不了这个国家,他死后57年,大明覆灭。海
  • 清官海瑞私生活的另一面:娶妻纳妾 钱从何来?
    海瑞和宋朝的包拯一样,是中国历史上清官的典范、正义的象征。然而,就是这位被称为“海青天”的海瑞,在私生活上也有鲜为人知的另一面。海瑞的侄女婿梁云龙曾写过《海忠介公行状》一书,其中有海瑞“三妻两妾”之说。根据这部书,史学家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
  • 在小说《金瓶梅》中的清官们都是如何判案的?
    一般官员可以分为贪官和清官,贪官要钱办事,多为人不齿,清官办事不要钱,多为人敬重,有的清官即使办事了,也多是糊涂。看看金瓶梅中的清官是怎么判案的。一是东平府尹陈文昭,该官是个极清廉的官,看他怎么审武松。陈文昭审了武松,看出“比故杀平人不同”
  • 海瑞是明察秋毫的的清官?明察秋毫起码谈不上
    海瑞罢官是作家吴晗发表的一部京剧,里面描述的是海瑞敢于说真话,不惜付出自己生命的故事,一个为官清廉的海瑞就出现在大家的印象中,近一些年来随着探讨的深入,海瑞的光辉形象却大打折扣。首先,在断案技巧上,海瑞不能明察秋毫,料事如神。对于那些疑案,
    12-21 海瑞清官
  • 被康熙皇帝称为“天下清官第一”的人是谁?
    “善吏”一词始见于《史记》,意为良吏。自古以来,为政当施善政,治国当行善治,为官当做善吏。就今天而言,一个领导干部仅仅廉洁奉公或仅仅能干事、有作为,都不够全面,只“廉”不“能”是庸官,只“能”不“廉”是贪官。当领导干部的一定要做一名“善吏”
    12-18 清官康熙
  • 清官也好色 海瑞70岁了居然还纳妾
    说起明朝清官海瑞,那可是跟北宋包拯一个级别的人物。他们二人被人们称之为古代最着名的“青天”。海瑞的官场大家都可以说知道的比较清楚了,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那么他的家庭里面有是什么样子的呢?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他的家庭生活其实和我们想的两袖清风
    12-18 海瑞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