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结束后与中共重新开战,他的官运稍有起色,担任郑州绥靖公署主任,统一指挥第一、第五两个战区部队。但他又屡屡败北,赢得了“猪”将军的恶名,被蒋介石一怒之下撤职闲居多年,不再过问军事。
“猪”将军刘峙:位居蒋介石“五虎上将”之首
钱大钧起步较早,但中道衰落,黄埔系将领中代之而起的是刘峙。
刘峙是闻名遐迩的“猪”将军,长期传为不会打仗,但其实多为误传。抗日战争以前,他在蒋介石嫡系将领里可谓战功赫赫,是地位仅次于何应钦的黄埔教官。
蒋介石麾下还有一个“五虎上将”之说,指北伐和中原大战中能征善战、战功显赫的五——名嫡系将领:刘峙、顾祝同、蒋鼎文、陈诚、卫立煌。这五名上将,刘峙赫然居于首位。
刘峙(左)
刘峙1892 年6 月生于江西吉安,穷苦农家出身,父亲早亡,母亲几度改嫁,他少年时代颠沛流离,遍尝人间疾苦、世态炎凉。
1907年,刘峙与众多后来的名将一样,有幸考入湖南陆军小学,奠定了一生从军的基础。此后,他相继进入武昌陆军中学、陆军第一预备学校,最后考入保定军官学校,拿到了一张能决定他前半生辉煌的烫金文凭。
但遇到蒋介石之前,他一时依旧只能蹉跎岁月,人生之路未有丝毫起色。
1920年,刘峙担任援赣军第四军四支队一名营长,与广西军阀陆荣廷部队作战时,他身先士卒,所向披靡,受到第二军前敌总指挥蒋介石的赏识。
能与后来的“天子”蒋介石相识于未发达之先,而且受到赏识,这是刘峙命运转机的开始。
刘峙屡立战功,开始崭露头角
四年后的1924年6月,黄埔军校创办,急需大批教官,此前与刘峙相识的何应钦向蒋介石推荐了他。蒋介石一听是当年印象中勇不可当的刘峙,当即发了聘书,让他做了一名战术教官,不久又调他为校本部参谋处科长。
在黄埔军校里,刘峙除再次来到蒋介石的身边,拥有了“广西老兄弟”这一难得的资本,还有一个收获便是结识了一批以后官场能互相照应、共同扶持的朋友。他与何应钦、顾祝同、钱大钧、蒋鼎文、陈继承等教官们紧紧抱成一团,来往密切,成为蒋介石日后建军、打江山的忠实骨干。
这年11月,蒋介石奉孙中山之命组建黄埔教导一团,刘峙被任命为第二营营长,与团长何应钦一起开始成为直接带兵的教官之一。
蒋介石的八大金刚何应钦、顾祝同、陈诚、刘峙、张治中、钱大钧、蒋鼎文、陈继承,除团长何应钦以及陈继承先被任命为第二营营长,随即被刘峙取代外,其余都依然还是并无实权的“教书匠”。
“先到为君,后到为臣。”等级制度严格的军中是极为讲究资历的,除非有像陈诚后来屡屡得到蒋介石越级提拔的可遇不可求的少数例外。刘峙早一步成为实职营长,是后来相当长时间在黄埔系中仅居何应钦之下的缘故之一。
刘峙到军校前毕竟有过多年的实战经验,与纸上谈兵,仅擅长军校计划、教程、规章的王柏龄截然不同,在第一次东征的淡水、棉湖之战中屡立战功,开始崭露头角。
特别是淡水战役中,当教导二团团长王柏龄临阵脱逃,战线岌岌可危之际,刘峙奉何应钦之命连夜率领二营官兵赶来增援,毅然下令全营上刺刀,进行猛烈反冲锋,将正为胜利欣喜的敌军杀得狼狈逃窜,一举扭转危局。
1925年8月,刘峙因功升任为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长(此时第一军共两个师9个团),与三团团长钱大钧、五团团长蒋鼎文、九团团长卫立煌同列。4个月后,刘峙又升任为第二师师长,居于军长何应钦之下,陈继承、蒋鼎文成为他的部下。
随后,他率军参加第二次东征又表现相当出色,蒋介石称赞说:“华阳一役,为成败最关键,刘团长能出奇制胜,转危为安,诚革命前途大幸也。”
刘峙为蒋介石走上“领袖”位置立下第一功
刘峙除了善战,还很忠诚,达到了蒋介石所需要的“愚忠”境界。
1926年3月的“中山舰”事件中,刘峙率领第二师忠实地执行蒋介石的命令,扣押了第二师和海军中的所有党代表及中共党员。遭到质疑时,他老老实实说:“我也不完全了解,我是以校长的意思为意思,校长命令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蒋介石对此自然十分满意。黄埔军校荟萃四海英豪,能打仗者不乏其人,比如邓演达、蒋先云之辈。但既会打仗,又能“以校长的意思为意思”,不和“校长”唱反调的人,才是蒋介石需要的最理想人才。
刘峙以其绝对的忠诚,为蒋介石走上“领袖”位置立下第一功。
王柏龄一生两次临阵脱逃,前一个机会给了钱大钧,还有一个机会给的是刘峙。
1926年7月北伐开始后,刘峙的第二师与王柏龄的第一师担任总预备队,统归王柏龄指挥。但在南昌激战中,王柏龄不战而逃,蒋介石便任命刘峙接替其指挥官一职。
刘峙上任后,击溃南浔铁路正面的孙传芳部。不久,他又会同其他部队拿下江西全境,乘胜进军浙江,攻占杭州、进驻上海,可谓一路势如破竹。
1927年“四·一二”政变中,刘峙又为蒋介石走上“领袖”位置立下“殊勋”。事变前,蒋介石征询上海警备司令白崇禧意见:需要多少部队?白崇禧说,刘峙之第二师及周凤歧之26军便够了。
周凤歧是刚投诚的浙江军阀(后因反蒋被特务暗杀),真正得力的骨干只有“以校长的意思为意思”的刘峙。蒋介石“四·一二”政变后成功另立“中央”,刘峙的“拥戴”之功自然不可磨灭。
刘峙堪为“常胜将军” 大有取何应钦代之之势
刘峙善战还有多次不俗表现,堪为“常胜将军”,官运也随之不断高涨。
一是龙潭战役。
1927年8月蒋介石下野后,孙传芳乘机卷土重来,偷袭龙潭。本已返回江南的刘峙当机立断,命令副师长徐庭瑶率部迎击,自己从杭州起程,亲率第四团赶往镇江,指挥作战。
不久,他又带伤亲赴前线指挥,勇猛反击,一举击溃孙传芳主力,迫使其仓皇向江岸溃退,从而扭转了这一关键战局。随后,刘峙又率部完全克复龙潭。
刘峙因这一奇功,被蒋介石擢升为第一军军长,成为继蒋介石、何应钦之后的第三任。
蒋介石正式复出后,刘峙又升任为第一集团军第一军团总指挥,辖有4个军:刘峙自己兼任军长的第一军、顾祝同为军长的第九军、廖培南为军长的第四军、杨胜治为军长的第十军。
此时,何应钦因被蒋介石怀疑有异心,调任为总部参谋长的虚衔,第一集团军由蒋介石本人兼任总司令,共辖有4个军团,其余3个军团总指挥为陈调元、贺耀祖、方振武等非黄埔系将领。
刘峙由此成为继何应钦之后军界地位最高的黄埔教官,大有取何应钦代之之势。
二是蒋桂战争中打败李宗仁、白崇禧。
1929年3月,李宗仁、白崇禧的第四集团军(桂系)与蒋介石的第一集团军(中央军)开战后,刘峙担任讨逆军第二路军总指挥兼第一军军长,奉蒋介石之命率军水陆并进,沿长江西上,一举击败李宗仁的干将胡宗铎。
随后,他占领了桂系重镇武汉,将胡宗铎等人所部包围缴械,为蒋介石打败李宗仁、白崇禧创造了先机。随着其他战场相继失利,李、白二人很快宣布下野,逃往香港等地避难。
蒋介石特别褒奖刘峙破天荒地将新集以刘峙的字命名
三是蒋唐战争中打败唐生智。
1929年12月,唐生智又通电反蒋。蒋介石鉴于当时形势,亲笔给率军迎敌的刘峙写信,说能战则战,不能战则退回南京。
不想刘峙又一次大胜。他指挥所部先是攻城略地,随后选择有利阵地实施防御,阻击前来进攻的唐军达一周之久。与此同时,他又暗中策动杨虎城出兵抄唐生智的后路,最终打垮了唐生智,终结了他的东山再起之梦。
四是中原大战中大胜各路诸侯。
1930年3月,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之间的中原大战爆发后,刘峙担任第二军团总指挥,率部转战东西,斩关夺隘,屡败对手。后来还打败了阎锡山麾下有名将之称的傅作义,重占济南,再次扭转了战局。
四是“围剿”红军打败中共名将徐向前。
1932年6月,刘峙担任中路军副司令官(司令官为蒋介石),“围剿”中共的鄂豫皖根据地,与他的黄埔一期学生、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对敌。他指挥所部步步为营,最终拿下了鄂豫皖根据地的首府新集和金家寨,迫使徐向前与张国焘匆匆千里长征。
这是鄂豫皖的第四次“围剿”,终于得以一竟全功,蒋介石兴奋不已,特别褒奖刘峙,破天荒地将新集以刘峙的字命名,改为经扶县。
题词:国药昌明(题词时刘峙时任国民党河南省主席)
有此不败的战绩,刘峙自然风光无比。1935年4月蒋介石首次授衔,授予他二级上将军衔,与号称“小诸葛”的白崇禧同列,排名第七位。黄埔系将领里则居于第一,仅次于一级上将何应钦。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又升任为第一战区第二集团军总司令。
刘峙屡屡败北赢得“猪”将军恶名
不过,刘峙似乎从此江郎才尽,对日作战常吃败仗,从“常胜将军”变为“长腿将军”,官衔也被顾祝同等过去的同僚与部下超过。
抗战结束后与中共重新开战,他的官运稍有起色,担任郑州绥靖公署主任,统一指挥第一、第五两个战区部队。但他又屡屡败北,赢得了“猪”将军的恶名,被蒋介石一怒之下撤职闲居多年,不再过问军事。
1948年5月,何应钦就任国防部长后,不忘自己这位“哼哈二将”之一,重新向蒋介石推荐他担任徐州“剿总”总司令,掌管关内绝大部分黄埔嫡系队伍,看护南京的大门。
蒋介石尽管看在刘峙忠诚可靠的份上接受了这一建议,但终究不放心,随即又任命黄埔一期生、抗日名将杜聿明为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兼前进指挥部主任,具体负责作战指挥。
但在中共几位名将,特别是擅长大兵团作战的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的运筹、指挥下,刘峙麾下先后投入的7个兵团、两个绥靖区,34个军,86个师,共约80万人竟一败涂地,被歼灭55万人。蒋介石赖以起家的黄埔嫡系绝大部分被一锅端,蒋介石也随之第三次黯然下野。不久,国民党在大陆的江山也寿终正寝。
刘峙从黄埔系的功臣瞬间成为毁灭黄埔系的罪人,蒋介石痛恨有加,一度要查办他,因何应钦说情才不了了之。但他到台湾后,也依旧不理睬刘峙。刘峙只得流落香港、印尼等地多年,穷途末路急于糊口之际,竟以上将至尊当起了小学教员。
直到时过境迁的1953年11月,蒋介石才念及旧情允许他回台湾,并给予他“总统府国策顾问”等虚衔,算是对他过去追随自己的慰勉。
1971年7月15日,刘峙在孤寂落寞中辞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