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没有出山帮助兵强马壮的曹操,而出山辅佐缺乏实力的刘备,表面上看起来是典韦这一介莽夫坏了大事,而实际上却不然,史上有人综合起来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曹操架子太大。
曹操破黄巾余孽后,手握重兵,“威名日重”,显得不可一世。在“招贤纳士”时采用了“守株待兔”、“愿者上钩”的办法,足不出户的、被动的等待贤良的“投奔”,即使像程昱、郭嘉这样的名士,曹操也很难放下架子亲自去拜访,只是“遣人”去“寻问”、“征聘”,让他们“来见”自己。隐居在南阳的诸葛亮,身上有一股子文人的穷酸,是一个“不可屈致”的儒生,况且“久乐耕锄,懒于应世”,刘备带着“金帛礼物”“亲往求之”、“枉驾见之”,“三顾茅庐”,给足了诸葛亮面子,他还故意“躲避”和“磨蹭”,以考验刘备求贤的诚意,如果让他放弃文人的尊严,反过来去“投奔”曹操,这是让他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事。
二是曹操自恃过高。
“治世之能臣”曹操曾经说过:“吾亦犹人也,非有四目两口,但多智谋耳。”这说明曹操自我感觉良好,对自己的智慧谋略很自信,也很自负,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自己的主张和看法,谋士们献出的良策大多都“正合”他意。
在才学超人的曹操眼里,谋士只不过是他工作上的帮手,智慧上的补充,合自己意的建议能够欣然接受,不合自己意的不予采纳。诸葛亮的自信和自负在很大程度上都要超过曹操,一个“满腹经纶”的谋士在一个“自恃过高”的上司手下做事情,难免畏手畏脚,没有能够充分施展自己才能的空间,不能大展宏图,弄不好还会招致上司的“嫉妒”,甚至会像杨修一样招来杀身之祸。诸葛亮是个聪明人,他是不会这样做的。
三是曹操实为汉贼。
董卓死后,汉献帝恶梦初醒,总算舒了口气,以为可以过上好日子了,不想却继续受到李傕、郭汜的“欺凌”,为了“扫清贼党,以安朝廷”,便下诏令曹操入朝“以辅王室”,不料引狼入室。曹操强行命令汉献帝“驾幸许都”,独揽朝政大权,欺君罔上比董卓、李傕、郭汜更甚。
诸葛亮的祖、父都做过汉朝的官吏,都吃过汉朝的俸禄,“生为汉臣,死为汉鬼”的观念在诸葛亮心里已经根深蒂固,曹操的“汉贼”行径,让一心维护刘汉正统的诸葛亮非常憎恨,更谈不上去辅佐他了。
四是曹操谋士如云。
曹操手下的谋士很多,荀彧、荀攸是“海内名士”,程昱、郭嘉是“当今贤士”,刘晔是“光武嫡派子孙”,另外满宠、吕虔、毛玠等人都是才华横溢的人才,再加上聪明智慧自恃过高的曹操,所以曹操的谋士班子非常强大,诸葛亮如果去辅佐曹操,不可能会与曹操形成谁也离不开谁的“鱼水关系”,就不可能受到“重用”,更谈不上“言听计从”了,这样浅显的道理诸葛亮是不会不明白的。
五是曹操不择手段。
徐庶归附刘备后,帮助刘备打了几场胜仗。当曹操得知徐庶之才“十倍于昱”时,为了得到徐庶,便抓住徐庶“为人至孝”的弱点,“使人赚其母至许昌”,然后模仿“徐母笔迹”伪造书信,把徐庶从新野骗到许昌。徐母见徐庶“弃明投暗”,羞愧自杀。徐庶因此“抱恨终天”,发誓不为曹操“设一谋”。
徐庶与诸葛亮是“密友”,私人关系非常好,曹操是如何用卑鄙手段赚取徐庶的,诸葛亮自然知晓,况且徐庶已经留在曹操身边,曹操那里诸葛亮说什么也不会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