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史上一代名将薛仁贵 为何号称冷血屠夫

   2020-12-29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中国一代名将薛仁贵号称冷血屠夫一、心黑手狠,一代名将薛仁贵在中国的史书中,尤其是演义里,薛仁贵的形象异常高大,被吹捧为毕生为保卫大唐社稷而奋斗,击败凶残的入侵异族,拯救万民于水火的民族英雄,一代战神。其“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等事迹经

中国一代名将薛仁贵号称冷血屠夫一、心黑手狠,一代名将薛仁贵在中国的史书中,尤其是演义里,薛仁贵的形象异常高大,被吹捧为毕生为保卫大唐社稷而奋斗,击败凶残的入侵异族,拯救万民于水火的民族英雄,一代战神。其“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等事迹经过数代官方和民间的齐心力捧,如今已然脍炙人口,薛仁贵也被大多数人视为令华夏民族骄傲的卓越子孙,中国古代将领中“爱国为民”的光辉典范,更得到了一个爱民如子,宽容仁义的光辉形象。而由他衍生出来的“薛家将”也被捧得直上云霄,其子薛丁山和其孙薛刚都声名大噪,口碑颇好。

但事实却与上述这些观点大相径庭。薛丁山和薛刚纯属虚构而来,根本就不存在。而薛仁贵一生参与了四次大战,其中征辽东是唐帝国对邻国的侵略战争,而并不是抵御外寇入侵之战,其正义性十分值得商榷。攻铁勒是在天山附近,也是铁勒人所居故地,战争性质是镇压不服从的归附部落,也谈不上什么正义性。与突厥和吐蕃的两次战争,则是属于边境争夺,一味将其冠以“保家卫国”之类的正义标签,无疑是一种泛道德化的不客观表现。薛仁贵用兵颇高,一生胜利远大于失败,确实堪称一代名将。但至于说什么“宽容仁厚”、“体恤百姓”,那可就实在是太扯了。慈不掌兵。历代的名将都常要克服内心的软弱和同情,冷静冷血地为军队考虑,很多时候不得不牺牲无辜百姓的利益甚至性命,否则就很可能因为一念之仁而“累死千军”。而即使是在历代的名将之中,薛仁贵也绝对是排得上号的心狠手辣之辈,杀心极重,他对本国百姓如何史无所载,但对敌国百姓素来冷血凶残,绝对是与“仁善”二字搭不上边地。

二、薛仁贵在辽东的表现

在唐王朝入侵高句丽的战争中,以薛仁贵统率的五万唐军战绩最为显赫,消灭了数支高句丽军队,克城无数,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薛仁贵率军大肆烧杀抢掠,屠戮平民,更是沉重打击了高句丽人的战争持久力和抵抗意志。可笑如今居然还有薛仁贵“仁政高句丽国”的事迹,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大肆杀戮后做点小善事,评论者刻意只提后者,就指望能够颠倒黑白么?薛仁贵等将领趁高句丽内乱将其灭国。在一片焦土之上,唐帝国于668年九月在平壤置安东都护府,并派薛仁贵统兵近三万驻守,意欲将朝鲜纳入版图,然而这种企图遭到了新罗的强烈抗拒,新罗不久后便开始武力驱逐唐朝势力。为了争夺在朝鲜半岛的统治权,双发很快就爆发了长达八年的大战。

670年六月,新罗军夺原百济八十二城,斩五千唐军;671年六月,再次大破唐军,全歼五千余人,并占领百济全境,已被实际纳入唐版图的百济易手。672年八月,唐军大捷;673年,唐军进攻新罗,连败九仗,狼狈退回;675年二月,唐军大捷;675年九月,唐军王牌精锐薛仁贵部大败,新罗乘胜进攻由二十万唐军主力驻扎的买肖城,并取得了决定性的大捷,仅战马就缴获三万多匹,唐军伤亡惨重。此后新罗与唐交兵十八战,唐军皆北,新罗基本上控制了高句丽故地的整个南部。677年十一月,薛仁贵率水军进攻,先小胜,后在枝伐浦大败,被斩四千劲卒,大唐自此绝了反攻辽东之念。

三、冷血屠夫薛仁贵

说起薛仁贵,民间传说中最炫的事迹就是“薛白袍三箭定天山”。这个吹嘘的根源出自《旧唐书·薛仁贵传》,里面居然还编了一首诗:“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这个虚假事迹的产生,起初是倚靠唐廷的官方吹捧,然后官方宣传又误导了民间舆论,再配上后世人们崇拜英雄的热情,以及为了吹捧本民族英雄而引发的扬功掩过的不客观心态,便共同造就了薛仁贵在天山一战时的虚假形象。历史的真相被历代人刻意遗忘,以致于如今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在“三箭定天山”的英雄传说背后,竟然是一场对投降部落赤裸裸的血腥杀戮!

如今说起“定天山”一事,大部分历史读物将这段历史歪曲为:661年,铁勒兴兵犯境,对中原百姓烧杀奸淫。薛仁贵为了保家卫国,维护百姓,不畏艰险,亲统大军赶赴天山征伐铁勒。到了天山脚下,薛仁贵三箭射死三名铁勒勇士,铁勒人为其神威所摄,不战而降,遂有“三箭定天山”之美谈。事实上,此次战争爆发的起因绝非是什么铁勒人兴兵入寇,一支士气低落到被射死三个人就全军下马投降的军队,敢向大唐主动寻衅么?而仅凭最基本的常识我们也能明白,就算薛仁贵当真三箭射死三名勇士,也绝不可能慑服十几万大军,否则岂不是只要养几个神射手就能纵横天下了?唐朝趁东突厥发生内乱和天灾,将其灭国。

在灭东突厥的过程中,大唐与北方的铁勒诸部结成了同盟,后来铁勒又甘为臣属,并出兵出粮,积极配合大唐入侵高句丽。最终李世民在辽东铩羽而归,不久后病死。唐高宗即位后,继续对辽东用兵,此时仅仅靠汉族的“征夫”已经难以满足日益扩大的战争需求,于是唐王朝加大了对铁勒诸部的征兵数量,强行征发,索求无度,这种无节制的军役令铁勒诸部不堪忍受,终于在661年爆发了叛乱。从几乎所有的铁勒部族都参与到了这场抗争之中,可以看出唐朝对周边归附的部族压榨得十分过份。这些本已归附唐朝的铁勒人被生生逼反,脱离了唐的残暴统治,不肯再遵从唐廷的命令。

薛仁贵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兵地,其战争性质属于官逼民反,然后薛仁贵去镇压活不下去造反的人,根本不是什么“抵御异族入侵”。铁勒人不过是一时激愤才抗拒大唐,实际上远不是武装到牙齿的唐军对手,薛仁贵迅速便平定了仆骨部,击走回纥部,抵达天山脚下。思结、多览葛两部并无斗志,唐军到来后,立刻便向薛仁贵送上“降款”,愿意无条件投降,希望能够受到宽免。铁勒人投降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是此次忤逆大唐,不过是群情激愤下的一时冲动,而并非有预谋,有计划,有政治目的的叛乱,所以从铁勒高层到普通士兵,大多都抱有侥幸心理,不过是希望靠变乱来表达出自己的不满,迫使唐王朝妥协让步,减少对自己的压迫。只要唐廷能放松压榨,他们仍然愿意重新归附唐朝,所以反抗意志并不坚决。

第二个原因是铁勒诸部各自为政,互不统属,并不是高度集权的大唐的对手,所以在唐军开到后就产生了畏惧,不战而降。唐朝司宪大夫杨德裔等人认为这两部的归降之心是真诚地,向高宗建议怀柔,原本薛仁贵应该对其好好安抚,最多惩办一下首领,这样便能不战而定铁勒。但薛仁贵和郑仁泰为了立功,竟然背信弃义,对已经放下武器,等待受降的铁勒军突然发动进攻,并残忍地将十三万铁勒降卒就地坑杀,制造了中国历史上骇人听闻的杀降暴行。大规模屠杀俘虏已经非常过分,可为了替唐帝国和大唐百姓消除后患,也为了杀良冒功,薛仁贵竟然还把屠刀伸到了平民头上,将已经归降的思结、多览葛两部的平民“掠其家口,以赏军士”,不知多少铁勒女子惨遭唐军奸淫杀戮,不知多少良家女子被唐军卖入青楼。而对于部族中的青壮年,薛仁贵“恐为后患,并坑杀之。”一时间人头滚滚,杀戮平民无数,按《唐会要》的说法----“杀降九十余万”!实可谓丧心病狂。

九十万的数字,笔者认为可能有所夸大,但要支撑十几万军队,即使是兵民比例较高的游牧民族,也需要数十万百姓。在中国历史上,这种大规模地杀戮归顺的平民,将整个部族进行屠灭的野蛮暴行,可谓极其罕见,连唐朝的大臣也多有对此不满者。杨德裔等大臣便激烈地弹劾薛仁贵,指责他“故杀降人”。薛仁贵的暴行彻底激怒了铁勒人,这些本来愿意归降的部族自此与大唐结下了不解之仇,他们率部坚壁清野,远走漠北,诱使唐军深入追击,然后不断袭扰。最终唐军断粮,仓皇回逃,一路上先是吃马,马尽后,竟然“人皆相食”。一万多精锐唐军,等退到关内,竟然只剩了八百人,薛仁贵的不当暴行为唐帝国招来了本可避免的巨大损失,还留下了一个烂摊子,最终还是靠铁勒名将契苾何力去安抚才收了场。

有人试图为薛仁贵辩护,说他确实是仁义爱民之人,之所以甘做屠夫,实际上是一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高贵情操。种族屠杀只是为了消除隐患,确保之后的边境安全,彻底杜绝有可能再发生的边境争端。薛仁贵爱的只是自家子民,为了只是大唐百姓的安乐,固然有局限性,但却非常务实,有一种“除恶即是行善”的大慈悲心境,所以无愧于是中原百姓的保护神。这种狡辩其实有其内在的逻辑性,颇能惑众,不过其强词夺理终究是经不起推敲。如果以客观公正的态度,那也应该将这个分析标准套用到从古到今的每一个屠夫身上。“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岂不是都没有错了?而南京大屠杀的统帅、还有无数杀降活埋俘虏的将领,甚至是那些杀人盈野,屠戮平民多达两亿的蒙古兵,也都是为了祖国消除隐患,捍卫本民族利益的民族英雄,拥有对本民族百姓“大爱”的功臣了。

四、名将未必是仁将

670年,吐蕃再度兴兵侵唐,先取于阗、疏勒,再挥戈东进龟兹,而后攻占焉耆以西数镇,唐朝派出十余万大军欲夺回失地,统军大将就是演义小说里号称战无不胜的名将薛仁贵,结果唐军在青海湖以南的大非川一带被吐蕃军全歼,“死伤略尽”,薛仁贵仅带着很少人逃回,被“械送京师”,“免死除名”,吐蕃乘势先后占据唐安西四镇(龟兹、焉耆、于阗、疏勒)。此役之后,吐蕃声威大振,从此连年寇边,盛极一时,控制了整个西域。

由于此次惨败后果严重,薛仁贵晚年并不得志,最后郁郁而终。纵观他的一生,东征西讨,胜多败少,确实堪称是一代名将。但名将未必是仁将,能打赢仗的人未必品行就高洁。但中国的史书上历来是以成败论英雄,而且喜欢搞极端的两面性评论,想捧的高大全,想贬低的一无是处,名将做了坏事也要替其遮掩,漫无边际地胡乱吹捧,这无疑是一种对历史不负责任的歪曲,以及对后世性质恶劣的欺骗。

 
标签: 名将 唐朝 薛仁贵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和屈原同一朝代的名人 和屈原同在一个时期的楚国名将还有谁
    和屈原同一朝代的名人 和屈原同在一个时期的楚
    1、赵奢,生卒年不详,赵国人,与赵王室同宗,当届贵族。战国后期赵国名将。战国八将领之一,主要生活在赵武灵王(前324—前299年)到赵孝成王(前265—前245年)时期,享年约60余岁。2、白起(?—前258),也叫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郿县
  • 明朝第一名将 明朝第一名将介绍
    明朝第一名将 明朝第一名将介绍
    1、明朝第一大将军徐达。2、徐达是明朝开国功臣之首,也是明朝第一大将军。那么,徐达是如何成为明朝第一大将军的?徐达自幼习武,练得一身好功夫,而且还和朱元璋自小就是好朋友所以在朱元璋征战之初就跟在其身边,可以说为朱元璋打下了半壁江山,也是朱元
  • 清朝湘军四名将是哪几个 清朝湘军四名将介绍
    清朝湘军四名将是哪几个 清朝湘军四名将介绍
    1、湘军四大名将为曾国荃、杨载福、彭玉麟、鲍超。2、曾国荃生于1824卒于1890年,曾国藩的九弟,毕业于湘乡私塾,湘军主要将领之一,因善于挖壕围城有曾铁桶之称,太子太保,两江总督。3、杨岳斌生于1822卒于1890,原名载福,字厚庵,湖南
  • 秦朝四大名将是哪几个 秦朝四大名将分别是谁
    秦朝四大名将是哪几个 秦朝四大名将分别是谁
    1、白起白起,芈姓,白氏,名起,郿邑(今陕西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楚平王之孙白公胜后代。 担任秦军主将30多年,攻城70余座,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封为武安君。2、王翦王翦(生卒年不详),
  • 世界历史上有哪几个著名将帅 世界历史上的著名将帅介绍
    世界历史上有哪几个著名将帅 世界历史上的著名
    1、忽必烈:即元世祖,蒙古族,政治家、军事家。监国托雷第四子,元宪宗蒙哥弟。大蒙古国的末代可汗,同时也是元朝的开国皇帝。2、韩信:汉族,淮阴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
  • 蜀国名将关羽的死因 关羽死因介绍
    蜀国名将关羽的死因 关羽死因介绍
    1、关羽乃是被孙权所杀。2、关羽是三国时期蜀国的名将,被称为“五虎上将”之首。在关羽去世后逐渐被后人所神化,在民间被称为“关公”。我国历代皇帝们都将关羽比作忠义的化身。在清代,关羽被崇为“武圣”,和孔子齐名。
  • 一代名将岳飞为何被杀?南宋灭亡真相大解密
    南宋(27~1279年)是北宋赵氏王朝的继续,始于高宗赵构,终于卫王赵,共9帝。南宋偏安一隅,国运不昌,帝王懦弱。从赵构开始,皇帝大都没有太大作为,奸臣当道,堪称中国历史上最软弱的王朝之一。它着力经营长江以南广大地区,使我国南方社会经济持续
  • 韩世忠如何从一介农民成长为一代名将
    韩世忠生于1089年,卒于1151年。韩世忠出生在一个十分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就爱好练习武艺,而且学的十分认真还非常肯吃苦,因此在他小的时候武艺就比其他人强。受家庭影响他从小就很老实,喜欢弃恶扬善。长大后,因为身材魁梧个子又高,而小时候练习
  • 北宋名将狄青 天下第一名将的成长之路
    狄青字汉臣,是北宋著名将领。他出身贫寒,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有这样的成就实属传奇。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这位传奇的北宋将领。一、北宋名将狄青出身贫寒,早年只是今山西汾阳市农村的一个农民,16岁的时候,他的哥哥参与斗殴,狄青差点替哥哥被抓走,因为
  • 一代名将韩信 为什么只有善始而未得善终?
    韩信是汉初军事家,自幼熟读兵书,有着安邦定国之抱负。因为家境贫寒,经常吃不饱饭。还曾受乡间流氓欺凌而受跨下之辱。自从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始投奔项梁,后来就跟随楚霸王项羽,可惜没有被重用。然后又投奔汉王刘邦。起初刘邦看不起韩信,是经过丞相萧
    12-30 韩信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