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时期的李忠臣(董秦)也算是个名将了,虽然他从小兵做起,大字也不识几个,但是,他也凭着自己出色的才能,从枪林箭雨中,硬生生地杀出一条升官之路,一直爬到了中央。成为司空,同平章事,算是人臣尽头了。
未当方面大员之前,他夹起尾巴做自己的小兵小将,一副李唐纯臣面孔,一如皇帝赐给他的名字一般是个忠臣,但是,当他升任淮西节度使,有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之后,各种劣迹,就如狐狸尾巴一般冒了出来,什么蛮横暴虐啊,什么贪恋美色啊,什么任人唯亲啊,什么驭下无方啊,总之,各种政治败笔,全数出场。或许武将难得,尤其是李忠臣早期表现相当不错,所以他并没有受到什么处罚,反而继续稳坐中央,参加各种朝会,并且他说的很多话,都被皇帝老儿唐德宗李适采纳。就如他救了两个人的事。
救人本是好事,尤其是从皇帝手里能“龙口夺人”,那是相当的了不起。但是,得看救的是谁,怎么救,这人应不应该救。
他救的第一个人是张涉。
张涉是个大人物。早年,他因学问渊博,当上了李适的老师。李适对这个老师,也是十分敬重加佩服。即位之前,师徒二人就有关国家大事小情,进行过长谈,张涉也知无不言。李适上位后,升老师为散骑常侍。张老师年纪大了,要享享福了,而散骑常侍这类顾问官职无疑是最合适的。对这位特殊的学生,张涉也是尽力支持,要计给计,要人荐人。
只是现实和理想从来就不对等。不知道是张老师的眼光有问题还是人品变了,当李适问他最合适宰相人选时,张老师推了乔琳上位,李适对老师的话,从来就是不打折扣地接收——甚至因此被众多言官反驳,他们认为一个地方上的刺史,猛然间提上宰辅的高位,不合规矩——照旧升乔琳的官。可是,让李适大跌眼镜的是,乔琳根本就不是当宰辅的料,几个月下来,上上下下都不满意,推荐人的居心何在?李适对老师有了看法。
按说这时候,张老师就应该夹起尾巴,小心做人了。但是祸不单行,他收受湖南都团练使辛京杲贿赂的事被人捅上天了!李适听到这消息估计就懵了:一位帝师,一位朝廷最高顾问,竟然还要收受地方官员钱财?难道钱不够用?或者说干脆就是为了利用朕不成?事实上这也没法说出去只是礼尚往来,也不可能有人相信,因为数量之多,超乎想象。
这事闹大了,皇帝不处理都不行。但是,怎么处理呢?按律得是死刑呢。皇帝对张老师有没有恨到极致呢?应该不会。他是个重情义的人,下不去这个手。但是,如果不依法严惩,让大臣们怎么看?让百姓们怎么看?
这个时候,李忠臣出手了。他在参加皇帝的小会议时,说:“陛下以皇帝的尊贵,却让老师因为生活贫苦而犯罪,这不是老师的错。”一句话说得李适怒气全消。皇帝是尊贵的,但是是谁教出来的呢?要懂报恩。而且张老师并不是因为京官与外臣结党,而的确是因为生活实在过不下去,才接受了那么点钱,老师过得那么苦都不知道,这不是皇帝的错吗?既然是皇帝的错,那么张老师为什么还要死呢?德宗一听,也是这么个理,郑重地下了一道诏书,罢了老师的官,让他回乡。
死神,轻轻地走了。因为李忠臣来了。
李忠臣救的第二个人是辛京杲。
辛京杲是什么人呢?其实他除了送些财帛给重要的京官除外,他还犯其他事了。
辛京杲是李光弼的人马,早在安史之乱爆发时,他就担任李光弼的先锋,立下赫赫战功,唐肃宗十分感激,称他为关羽张飞一类人物。后来,辛京杲凭着过人的勇力,过硬的靠山,升为鸿胪卿,英武军使。到了唐代宗手上,他被封为肃国公,左羽林大将军等职,并被封为晋昌郡王。
大历五年,辛京杲担任潭州刺史,湖南观察使。
辛京杲到了地方以后,首先拿曹王李皋开刀,贬他前往潮州担任刺史。事实上李皋这个衡州刺史当得是十分称职,百姓安居乐业,地方军政井井有条,但是辛京杲就是看不惯,往死里整他。对皇帝,他是相当的恭敬,对比他高的,他也是四时八节,礼物相送,而对于同级,能拉拢的拉拢,不能拉拢的,对不起了,各种诬陷,不放过一个战友,也不放过一个“敌人”。至于部下,对不起,只要是看不顺眼,那就是一个结局:乱棍打死。本来这事,也没人知道,可是偏有不长眼的有关部门,抓住他因私人恩怨打死部属的事不放,再加上因为张涉被人弹劾,辛京杲的日子就很不好过了。按大唐律,他是犯了死罪的。
皇帝李适在接到相关部门的众多材料之后,也的确是要杀辛京杲,以正视听。可是这个时候,李忠臣又来了。他说:“辛京杲早就该死。”李忠臣向来是做好人的,但是他一开口就要人命,李适也认为很奇怪,问他什么意思。他说:“辛京杲的父亲和兄弟都已战死,只有辛京杲至今还活着,所以我认为辛京杲早就该死。”
李适想起了自己的父祖都受过辛京杲的恩,要是没有他,自己不定有没有命呢。想到这些,贬他为诸王师傅。
其实辛京杲真的不是个好人,真不值得救。
想当年,他初任湖南观察使时,就逼反了牙将王国良。王国良家境富裕,辛京杲看上了他家的钱财,为了达到目的,他把抵抗西原蛮不力的帽子扣王国良头上,这可是死罪!王国良不是傻子,他干脆占据驻守地武冈,与西原蛮汇合,侵犯掠夺沿途各州县,洞庭湖千里之内,都受到侵扰!李适下令周边省份讨伐,但是多年不胜。虽然最后王国良归降,但是造成的伤害却永远无法弥补。追根究底,不过是因为辛京杲的一念之差,让洞庭一带血流成河。
按说,这样的人该不该救?在李忠臣的字典里,人是一定要救的,但是得看他是什么人。究其一生,救了不少人,但是他从来没有违背过自己的救人原则:救生不救死,救富不救贫,救官不救民!因为活人会回报,富翁会还金银财宝,至于官员,利益更是多多,李忠臣深谙此道,小兵小将不过是炮灰而已,何须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