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创建的拜上帝教,编织出一个洋化的皇上帝,它在传统文化浓醇和鸦片战争后的广东沿海地区,很难取得人们的崇拜和尊敬,相信他的人寥若晨星。家乡父老指责洪秀全不务正业,“拜上帝是从番”。番,番邦,即指外国。后来,太平天国称外国也就是“番”。
1844年春,洪秀全家乡福禄水村欢度灯节,举办迎神赛会。洪秀全和洪仁玕因为拒绝乡亲父老所嘱撰写诗文或对联歌颂神仙偶像,又兼在去年撤掉私塾孔子牌位等事,受到指责,刁难阻挠。这时,他们更感到在家乡很难展开拜上帝教活动,英雄无用武之地。他们决定走出去,云游花县周边地区,宣传拜上帝的好处。
这年4月,洪秀全、冯云山等外出传教,寻找能崇拜上帝、不拜邪神偶像的同志。洪仁玕比洪秀全年轻10岁,家人不许他远行。他们一行沿途贩卖笔砚,以稍获的薄利充作旅费。一个多月里,风尘仆仆地行走了广东十几个县,收效极微。
洪秀全和冯云山继续西行,赴广西传教。
行行复行行,他们到过瑶族聚居的八排山,也在秀丽的浔江上穿行,最后到达贵县(今贵港市)赐谷村,在洪秀全表兄王盛均家落脚。
洪秀全、冯云山在赐谷村展开了拜上帝教活动。
赐谷村民,大多是来自广东的客家人,操客家话,持客家风俗。洪秀全家族本亦是从广东嘉应州(今梅州)迁到花县的客家人,故与他们彼此语言、习俗相通,这使他们很易相处,他们也较易相信和接受“教人真心拜上帝有福享,迷信鬼神落地狱”。在赐谷村的5个月,竟然有100多人接受了洗礼仪式,其中包括王盛均兄弟5人和子侄,也都高高兴兴地接受了洗礼,参加了拜上帝会。所谓洪秀全式的洗礼,就是依照最基本的宗教仪式以水浇头,自施洗礼。
云游四方,走出家乡,是洪秀全事业的一大转折点。他在赐谷村的所作所为,开拓了眼界,虽然此时还未正式有造反的理念,但这种原始、幼稚的宗教活动,却使他开始懂得宗教在下层民众中能起到团结、组织的凝聚力功能。
千里之行,必有收获。这是洪秀全、冯云山获得成功的开始。至今赐谷村民众还传诵着从前辈口碑中流传下来的洪秀全行事:“洪秀全身材高大,面红红的,坐在椅子上满满的。”“赐谷村的大禾场,从前曾是一个小圩场。洪秀全常常在晚上到那里向人群‘传教’。”据民间传说,洪秀全还在那里打了一口井,供人饮用。
因为王家经济贫困,洪秀全和冯云山又先后离开了贵县赐谷村。冯云山继续前行,去了桂平;洪秀全则打道归粤,返回福禄水村。(摘自李子迟等人著《太平天国十四年》一书,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