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宗时超期休假罚俸禄 韩愈不满考勤叫板上司

   2020-11-16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除了大家统一得到休息的旬假、节令假,唐朝还有不少给人生重要时刻放的假,显得相当人性化。综合《唐六典》、《唐令拾遗》及《太平御览》的记载,以一位出生、成长于南阳,但在洛阳上班的唐代公务员为例,假如其十七八岁就参加了工作,二十岁时举行成年加冠礼

除了大家统一得到休息的旬假、节令假,唐朝还有不少给人生重要时刻放的假,显得相当人性化。

综合《唐六典》、《唐令拾遗》及《太平御览》的记载,以一位出生、成长于南阳,但在洛阳上班的唐代公务员为例,假如其十七八岁就参加了工作,二十岁时举行成年加冠礼时,上司会给假三天,并且“给程”,也就是来回路上耗费的时间不计算在内;将来,他要是参加五服之内亲属的冠礼,也会给假一天,但不给程。

如果这位官员年轻有为,被上司提拔到比较远的地方去锻炼,会给一个为行程做准备的假,叫做装束假。其长短视路程远近而定,“一千里内者四十日,二千里内者五十日,三千里内者六十日,四千里内者七十日,过四千里八十日”。唐朝疆域广大,玄奘的父亲就是在漫长的上任路上遭人谋财害命,所以出趟远门要带足东西,还得留神安全问题,得好好准备准备。

假如这位官员二十二岁结了婚,会有九天的婚假,给程;有亲属结婚,也会依据亲疏远近,享受一至五天的假期。回乡祭祖,给假五天,给程;给亲人扫墓也有假,但只有任期超过五年的官员才有资格享受,五年有一次10天或15天的拜扫假。

考虑到很多公务员远离父母,在外地工作,不便团聚,唐朝还制定了省亲假,每三年给官员一次回家探亲的假,时长为一个月或三十五日。但是这种假,五品以上的官员必须奏请上司同意,不能说走就走,毕竟时间太长。

再往后,如果遇到父母、亲戚以及授业恩师去世,会有丧事假。老师去世,给假三天;父母去世,官员一般要解官,三年侍丁。除去这些,日常工作中,有时难免会有私事要抛开工作去忙,不要紧,每月可以请两日事故假。

考虑到唐朝官员已经拥有账面上的113天假期和不定期的辍朝假,再算上个人能休的各种事假,唐朝公务员每年的休息时间可能已经超过了今人。今人账面上约有125天假,包括春节等11天节假、104天周末以及5~15天的带薪休假。

白居易工作玩乐两不误

其实,开国前期,唐朝公务员的日子过得并不轻松,事务繁杂,到了休沐日或者节令假日,也常常加班。到唐高宗时,国事趋于安定,皇帝心疼下属,于是下旨说,现在天下无虞,再遇到旬休的日子,“许不视事”,大伙可以休息了。地方官立刻照此执行,但京官们还是忙得脱不开身。于是,唐玄宗在开元年间不得不继续鼓励官员公休,到天宝五年下令,正式免除了京官们旬节休假期间上朝的惯例,颇有些“强制休假”的味道。

白居易有长期的京官经历,又曾在江州、苏州等地做过地方官,他的诗歌无意中也透露出自己办公和休假的情况。唐敬宗李湛宝历元年,白居易任苏州刺史,他在《郡斋旬假命宴呈座客示郡寮》中写道:“公门日两衙,公假月三旬。衙用决簿领,旬以会亲宾。公多及私少,劳逸常不均。况为剧郡长,安得闲宴频。下车已二月,开筵始今晨……”在《秋寄微之十二韵》中也有这样的描述:“清旦方堆案,黄昏始退公。可怜朝与暮,消在两衙中。”

也就是说,当时官员处理公务,分“朝衙”和“晚衙”两次,每天登堂务公两次。白居易是个伟大的诗人,也是个好官,他辛苦做事,所以平日里的这“两衙”忙得昏天黑地。上任两个月后,他才终于腾出空来休息了一次,跟宾朋同事尽情宴饮作乐,纵观《郡斋旬假命宴呈座客示郡寮》,十六句诗有八句是讲这个宴饮Party的美酒、美食、美女和欢乐场面,足见当日放松之彻底。

末尾,他不忘自己公务员的使命,带着微醺醉意点评当朝休假制度,说“无轻一日醉,用犒九日勤。微彼九日勤,何以治吾民?微此一日醉,何以乐吾身?”在治吾民和乐吾身之间,白乐天已经找到了平衡点,那就是工作日就得效命朝廷,玩命干活,休息日则彻底放松,喝他个一日醉又如何。会工作又会玩,还有政绩,所以苏州人民对白居易爱戴有加。他离开苏州时,好友刘禹锡曾作诗说“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好生不舍。

如今的公务员即便是在节假日,在公众场合喝得烂醉也是有风险的。在唐代,官员没这个顾忌,因为政务之余,朝廷是鼓励官员“任追游宴乐”的。玄宗时曾下过《许百官游宴诏》,“自今后,非惟旬休及节假,百官等曹务无事之后,任追游宴乐”,也就是不止节假,平时只要该忙的事忙完了,想怎么乐怎么乐。甚至,官员们还被鼓励“每旬暇日寻胜地宴乐,仍赐钱”,这出游的盘缠、帐篷、酒食开支都由财政报销。唐德宗时,每逢重要节假日,“自宰相至各省奏事官员,各得赐钱五百贯文至一百贯文不等,朝廷委派度支于每节前五日支付,永为常式”,“过节费”已形成定例。当然,这种花纳税人的钱休假宴游的做法并不符合现代社会准则。

韩愈不满考勤叫板上司

唐朝的休假福利足够任性,可以说在前朝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丰富而人情味十足的休假体系。虽然假是官员们所享受的,但由此促动的节假活动的兴盛,极大影响了整个社会的时尚和风气。到后来,过惯了逢节有假的日子,遇到节庆不放假,还会引发不满。

唐代有位日本和尚在中国待了很多年,他的日记《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记录了这样一件事。会昌五年(845年),唐武宗大兴土木修筑仙台,工地上每天有三千人忙碌,其间赶上寒食节,按例应该放假七天,但朝廷不让停工,这下工匠们大恼,“怨恨把器伏,三千人一时衔声”,劳动工具扔在地上一起咒骂,结果“皇帝惊怕,每人赐三匹绢,放三日假”才算了事。与以往不同,唐代在服丧期间还可以免征劳役、赋税。这个制度在后来的各个朝代也有所采用,体现了旧时代的人文关怀精神。

但节假日多,不等于没有约束。唐代的休假制度有放有收,三品以上官员请假前要告假,假期结束了要到各自的官衙里打卡销假,叫做“参假”,超期不归则要处罚,比如,唐文宗太和八年,御史台曾规定放假逾期要罚一个月的俸禄。还有一些官员,找各种借口多得假期,白拿俸禄,朝廷的办法是克扣他的俸禄给顶替者。

到了晚唐,藩镇割据天下不稳,官员的考勤也愈发要紧,假日常被克扣。贞元十五年(799年),汴州叛乱,韩愈带着家人从开封匆匆逃到徐州,谋了一个节度使推官的小官做。结果上班头几天就有小吏来告知,半年之内必须每天“晨入夜归,非有疾病事故,辄不许出”。韩愈相当不爽,但怕丢了工作没有立即发作,忍了几天终于忍不住,写了《上张仆射书》一文给上司,直言如此考勤自己“必发狂疾”。

韩愈把话说得相当有道理,你看重我韩愈,不是因为我能不能准时上下班,而是我的才能。你给我安排的活我都干了,何必拘泥于我有没有按时打卡呢?韩愈还给上司出了个改革方案,让大家“寅而入,尽辰而退;申而入,终酉而退”,换言之,凌晨3~5点上班,干到9点;下午3到5点上班,晚上7点下班,剩下的时间自由安排。韩愈还说,假如您不这么干,全天下的人不光会说你只是可怜我才给我口饭吃,还会说我给你打工不是因为你有“道”,就是图俩钱而已。

韩愈说话直爽坦率,这番话放在今天也有大批拥趸,不过别忘了,考勤制度历来是老板的权柄重器,哪能讨价还价。韩愈的上司是南阳人张建封,能文能武也爱才,他是如何回复韩愈的不得而知,但怕是难完全遂韩愈的愿,因为第二年夏天,韩愈就辞官去了洛阳。

 
标签: 韩愈 唐文宗 上司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曾直言犯上指摘皇帝过失的韩愈为何蜕变成懦夫?
    长庆三年(823年)早春,韩愈邀同僚张籍游曲江,写下《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春景是美艳极了,但与社会现状反差强烈,令人反感。后世的陆游、文天祥都批评韩愈“独善其身而置朝堂
    12-30 韩愈
  • 元和时代的古文运动:韩愈提倡改革骈体文的文体
    唐代的中期,渐渐有人将呆板的骈文变得灵活一些,但是不能完全脱离骈文的气息。只在元和时代(第九世纪的开头),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等人重新提出改变文体的主张,白居易、元稹也以新的文体试行应用在朝廷的诏敕上,风气才为之一变。韩愈尤其是大力的倡导者
    12-26 韩愈
  • 唐朝规定工作五个时辰 韩愈首次八小时工作制
    卯字旧时写作“戼”,“丣”即酉的古字。有人认为,戼字像打开的门,丣字则像闩上的门,单从字形上就能推知过去衙门的办公时间。其实,过去衙门的标准办公时间确实是从卯时至酉时。官员卯时(日出)查点人数称“点卯”,吏役听候点名叫“应卯”,其点名册称为
    12-23 唐朝韩愈
  • 盘点有恐高症的古代文人 韩愈登山情绪崩溃
    文人与恐高症,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际上却有着不少潜在的联系。如文人大都感性而浪漫,此等人格气质的人,多敏于感受,怨抑悱恻,同时也欠缺解决自身困境的能力。而根据现代的科学研究表明,有九成以上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恐高症,根本原因是人的感知能力出现
    12-16 韩愈
  • 韩愈是个怎样的人 韩愈为何敢对皇帝吹胡子瞪眼
    韩愈,是一个著名的文学家,散文成就很高,以“文起八代之衰”在当时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同时,更是一个了不起的政治家,在中央做官时,他意气风发,评点时政,敢对皇帝老子吹胡子瞪眼;被贬到偏远小县后,也是胸怀磊落,尽自己所能,真心实意地为老百姓办
    12-12 韩愈
  • 韩愈有什么美誉?韩愈生平简介及经典名言
    韩愈(768~824),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籍郡望昌黎郡(今河北省昌黎县),长庆四年,因病告假,十二月二日,因病卒于长安,终年五十七岁。韩愈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领袖,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地位崇高。他
    12-10 韩愈
  • 唐代大家韩愈的烦恼 人到中年牙齿几乎掉光
    羡君牙齿牢且洁,大肉硬饼如刀截。我今牙豁落者多,所存十余皆兀臲。匙抄烂饭稳送之,合口软嚼如牛呞。妻儿恐我生怅望,盘中不饤粟与梨。只今年才四十五,后日悬知渐莽卤。朱颜皓颈讶莫亲,此外诸馀谁更数。忆昔太公仕进初,口含两齿无赢馀。虞翻十三比岂少,
    12-06 韩愈唐朝
  • 大诗人韩愈的另一面 因未被弃用而反对永贞革新
    没被任用而结怨韩愈带头反对永贞革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王叔文主政后,没有起用他,直到那年夏秋宪宗继位时,才把他转任为江陵府法曹参军。韩愈为此痛恨王叔文,并迁怒于柳宗元﹑刘禹锡,把自己遭贬阳山令归罪于柳宗元和刘禹锡,其实这是极不公允的。永贞
    12-03 韩愈诗人
  • 唐代大家韩愈的烦恼 人到中年牙齿竟几乎掉光
    羡君牙齿牢且洁,大肉硬饼如刀截。我今牙豁落者多,所存十余皆兀臲。匙抄烂饭稳送之,合口软嚼如牛呞。妻儿恐我生怅望,盘中不饤粟与梨。只今年才四十五,后日悬知渐莽卤。朱颜皓颈讶莫亲,此外诸馀谁更数。忆昔太公仕进初,口含两齿无赢馀。虞翻十三比岂少,
    11-28 韩愈
  • 韩愈简介 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韩愈生平
    韩愈简介: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汉族,河南河阳(今河南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南邓州,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792年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