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将求职信写成怪诞童话 称自己是条龙

   2020-11-02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韩愈唐朝是中国文学的巅峰时期之一,文学之盛,众所周知,兹不再述。文学的发达除了与文化土壤的培育有关,也与日常运用量大有关系。在唐朝,杜甫上朝值个班,能写出个流传不衰的文艺作品;白居易在驿站留个便条,也能让后人一直传唱;更有甚者,参加科举考试

韩愈

唐朝是中国文学的巅峰时期之一,文学之盛,众所周知,兹不再述。文学的发达除了与文化土壤的培育有关,也与日常运用量大有关系。在唐朝,杜甫上朝值个班,能写出个流传不衰的文艺作品;白居易在驿站留个便条,也能让后人一直传唱;更有甚者,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写封求职信,一不小心竟成了经典童话。

可见,这文学未必在于形式,而在于运用,在于心态。

唐朝考生花样多

为取悦考官或写唐朝版哈利·波特

唐朝的科举考试,录取名额并不多,录取率也不高,因此考试结果蛮无情的,才高八斗如李白、杜甫二位也一样落选,可以说大才子落榜那是家常便饭。而上榜与否,除了考试成绩,还与平时成绩有较大关系。那平时成绩怎么界定呢?谁来界定呢?这也形成了一种风俗、一种制度。

所谓的平时成绩,主要看你平时写的作品,在内行人的眼中如何,在社会上的影响如何。而这个内行人,一般是指主试官和有地位的相关人士。主试官员除了批阅试卷,还可以参考学生们平时所写作品来决定名次,决定推荐与否,而唐朝那些有威望的人士也能参与到这个推荐的过程中来,这个制度就叫“通榜”。

当然,“通榜”的可行性是建立在考卷不糊名的基础上。唐朝考生参加礼部主持的考试,考卷是不糊名、不封卷的。如果李白同学参加考试,试卷上考生名字一栏上写着李白,那么,从收试卷的人到改考卷的考官,都知道这是李白同学的试卷,这在当时是容许的。

那么,在主试官看到你的试卷前,能否先有一个好的印象,起到加分作用,这就看考生的手段了。考生有什么手段呢?他们赶紧把自己平常创作的作品,工工整整写好,并且尽量将卷子修饰得漂亮一点,在考试前呈到主考官和相关人士那里去,争取留一个好印象,这种制度就叫“行卷”。送“行卷”的人太多了,又怕自己的文字不能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是再送一份过去,这个就叫“温卷”。

这个“行卷”和“温卷”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文学创作的过程。既然要给主试官和文坛前辈留下好印象,那一定得把自己最好的作品呈现上去,把自己最好的一面表现出来。考生们为打造作品挖空心思,反复修改,使作品趋于完美,其实,这就是一个严肃的创作过程。这些考生可能没有意识到,他们在取悦考官的同时,也取悦了广大的唐朝读者,进一步而言,也提升了唐朝文学的品质。

这些作品,可长可短,白居易同学呈现给顾况的“草”,不过几十个字,却不只给推荐人留下好印象,也给唐朝的文学宝库和中华文学宝库留下一朵奇葩,成为咏物作品的巅峰;杜牧同学则比较努力,居然一口气呈上去150篇作品,基本上是送一本书了。当然,还是得靠质量取胜,这么一大堆文字送上去,总得有抓眼球的作品,所以,写得最好最得意的就放在最显眼的位置。

当然,“行卷”和“温卷”的形式有一个讲究,考生不能直接送给主试官,还是得委托有身份的人间接送过去。

既然想方设法要给考官留下好印象,在平常作品上,大家就不只是拼文字质量了,还要拼文字形式,于是乎,又创造出新的题材和体裁取悦考官。唐朝中期以后,有些考生干脆写小说,甚至写童话一般的玄幻小说,以惊人的想象力和文字表现力凸显自己的才华。据学者考证,当时知名度很高的玄幻小说集《玄怪录》、《续玄怪录》和《传奇》等,很有可能就是写给主考官看的。按照现在的理解,唐朝版的哈利·波特就是写给主考官看的。这种新现象其实也促进了唐朝文学体裁的多样化。

另据考证,这种拿童话和玄幻小说当平时成绩的现象,源于唐朝的贞元、元和年间。

韩愈有创意

向吏部主管写求职信称自己是条龙

专家们说考生写童话的现象源于唐朝的贞元、元和年间,那是有史料依据的。在这里且举一例,那就是韩愈的《应科目时与人书》。

话说韩愈同学不容易,19岁开始参加科举考试,那还是贞元二年,连考三次皆败北,一直到第四次才中进士,那已经是贞元八年的事。中了进士还不等于大功告成,还得参加吏部的选拔考试,过关了才能有具体职位安排。这种考试叫做“释褐试”。“释褐试”是糊名的,但如果有人帮考生做宣传,对顺利过关是很有帮助的。

韩愈同学也在想办法,想来想去,就给吏部的主管人,其实也就是人事官员,写了一封信,这封信叫做《应科目时与人书》,什么叫“应科目”?就是应试的意思,这里讲的“科目”,就是考试,具体就是博学宏辞科考试,这是唐朝留给文艺青年的一条出路。韩愈参加这次考试前,给主管人写了这么一封信,这是他中进士之后第二年的事。

这封信写得不平常,简直突破考官的心理承受底线。一开篇,刚刚一句问候语之后,马上呈现一幅神奇的画面。在那大江之滨,躺着一头怪物,它不是平凡的鱼虾,“非常鳞凡介”,怎么个不平凡呢?只要给它洒洒水,它就能“变化风雨”,上天入地,看样子是一条龙。意思就是说俺韩愈同学是人中之龙,在考官面前树立自己的能人形象。

既然这么牛,那还写信求职干嘛?韩愈同学留了一个伏笔:虽然很牛,但还是得有辅助物——水。于是,笔锋一转,说如果没有水,俺就成了一条小泥鳅,窝在很小的尺寸之间,而且还有一个弱点,不能自个儿去弄水,“不能自致乎水”。当然,您要是给这条超凡的龙加水也很容易,简直是“一举手一投足”之劳。言下之意就是:您要提携我很容易,也就是洒洒水的功夫。

求助意图已很明显。不过,韩愈同学又得显示自己的脾气和个性,咱请求帮助,可是咱不乞求帮助。接下来韩愈说了,咱可是有个性的,如果需要“俯首帖耳”地去“摇尾而乞怜”,那就省省吧,宁可烂死在泥沙里,也觉得快乐,因为向人乞求“非我之志”也。

韩愈认为,正因为自己有志气,不肯求助于人,所以导致陷入当前的困境,那些有能力帮助我的人,没能看到我的困境,对我“熟视无睹”,一直没能给这条非凡之物淋淋水,导致一直受困,是死是活,真是未知。

在这篇童话故事里,韩愈用形象的文笔,将自己塑造成一条既有本领,又有个性的龙,且呈现出两组矛盾:既可以呼风唤雨,上天入地,却又受制于区区几滴水;既高傲自负,但又不得不求助于人。人生的两组矛盾,通过一条受困的怪物形象,凸显在对方的眼前。具体的困难,那就不啰嗦了。至于本人的意图是啥,你懂的。

当然,生动的文学作品和现实世界之间还是有差距的,韩愈这篇神奇的小说得到的结局是:没门。不过,韩愈的努力不是没有作用,一直到三年后,韩愈受董晋推荐,担任宣武军节度使观察推官。原来给这条龙洒水的,是董晋。

 
标签: 韩愈 求职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曾直言犯上指摘皇帝过失的韩愈为何蜕变成懦夫?
    长庆三年(823年)早春,韩愈邀同僚张籍游曲江,写下《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春景是美艳极了,但与社会现状反差强烈,令人反感。后世的陆游、文天祥都批评韩愈“独善其身而置朝堂
    12-30 韩愈
  • 元和时代的古文运动:韩愈提倡改革骈体文的文体
    唐代的中期,渐渐有人将呆板的骈文变得灵活一些,但是不能完全脱离骈文的气息。只在元和时代(第九世纪的开头),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等人重新提出改变文体的主张,白居易、元稹也以新的文体试行应用在朝廷的诏敕上,风气才为之一变。韩愈尤其是大力的倡导者
    12-26 韩愈
  • 唐朝规定工作五个时辰 韩愈首次八小时工作制
    卯字旧时写作“戼”,“丣”即酉的古字。有人认为,戼字像打开的门,丣字则像闩上的门,单从字形上就能推知过去衙门的办公时间。其实,过去衙门的标准办公时间确实是从卯时至酉时。官员卯时(日出)查点人数称“点卯”,吏役听候点名叫“应卯”,其点名册称为
    12-23 唐朝韩愈
  • 盘点有恐高症的古代文人 韩愈登山情绪崩溃
    文人与恐高症,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际上却有着不少潜在的联系。如文人大都感性而浪漫,此等人格气质的人,多敏于感受,怨抑悱恻,同时也欠缺解决自身困境的能力。而根据现代的科学研究表明,有九成以上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恐高症,根本原因是人的感知能力出现
    12-16 韩愈
  • 韩愈是个怎样的人 韩愈为何敢对皇帝吹胡子瞪眼
    韩愈,是一个著名的文学家,散文成就很高,以“文起八代之衰”在当时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同时,更是一个了不起的政治家,在中央做官时,他意气风发,评点时政,敢对皇帝老子吹胡子瞪眼;被贬到偏远小县后,也是胸怀磊落,尽自己所能,真心实意地为老百姓办
    12-12 韩愈
  • 韩愈有什么美誉?韩愈生平简介及经典名言
    韩愈(768~824),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籍郡望昌黎郡(今河北省昌黎县),长庆四年,因病告假,十二月二日,因病卒于长安,终年五十七岁。韩愈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领袖,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地位崇高。他
    12-10 韩愈
  • 唐代大家韩愈的烦恼 人到中年牙齿几乎掉光
    羡君牙齿牢且洁,大肉硬饼如刀截。我今牙豁落者多,所存十余皆兀臲。匙抄烂饭稳送之,合口软嚼如牛呞。妻儿恐我生怅望,盘中不饤粟与梨。只今年才四十五,后日悬知渐莽卤。朱颜皓颈讶莫亲,此外诸馀谁更数。忆昔太公仕进初,口含两齿无赢馀。虞翻十三比岂少,
    12-06 韩愈唐朝
  • 大诗人韩愈的另一面 因未被弃用而反对永贞革新
    没被任用而结怨韩愈带头反对永贞革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王叔文主政后,没有起用他,直到那年夏秋宪宗继位时,才把他转任为江陵府法曹参军。韩愈为此痛恨王叔文,并迁怒于柳宗元﹑刘禹锡,把自己遭贬阳山令归罪于柳宗元和刘禹锡,其实这是极不公允的。永贞
    12-03 韩愈诗人
  • 唐代大家韩愈的烦恼 人到中年牙齿竟几乎掉光
    羡君牙齿牢且洁,大肉硬饼如刀截。我今牙豁落者多,所存十余皆兀臲。匙抄烂饭稳送之,合口软嚼如牛呞。妻儿恐我生怅望,盘中不饤粟与梨。只今年才四十五,后日悬知渐莽卤。朱颜皓颈讶莫亲,此外诸馀谁更数。忆昔太公仕进初,口含两齿无赢馀。虞翻十三比岂少,
    11-28 韩愈
  • 韩愈简介 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韩愈生平
    韩愈简介: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汉族,河南河阳(今河南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南邓州,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792年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