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的最强国是楚国 而不是齐国?

   2020-12-29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在春秋战国的历史上,若论哪个国家保持强国的地位最久,答案恐怕不是春秋首霸的齐国,更不是横扫六合的秦国,而是自始至终都是一派强势的楚国。看看春秋战国的历史就知道了,齐国在齐桓公死后,虽然依旧保持着大国地位,但国力每况愈下,一直到了齐景公时代才

在春秋战国的历史上,若论哪个国家保持强国的地位最久,答案恐怕不是春秋首霸的齐国,更不是横扫六合的秦国,而是自始至终都是一派强势的楚国。

看看春秋战国的历史就知道了,齐国在齐桓公死后,虽然依旧保持着大国地位,但国力每况愈下,一直到了齐景公时代才重新焕发起来,后来的战国时代,齐国虽然一度和秦国并为“东西帝”,但一场燕国进攻,使齐国一蹶不振。

而一度是中原最强国的晋国,虽然继齐国之后继承了霸主身份,但风光了几代人之后,先被秦国打败,后被楚国打败,而后又遭三家分晋的战乱,分裂出来的韩赵魏三国,韩国一直都是战国七雄里的最弱者,魏国虽在战国初期一度强大,但遭到齐秦两国连续打击之后,就越发沦落到陪衬地位。赵国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一度成为仅次于秦的第二军事强国,但一场长平之战,把多年积累的老底全都赔光,彻底失去了和秦国叫板的本钱。在所有春秋战国国家里,若论强国地位保持时间最长的,自始至终,都是诸侯中力量强大的王朝,却惟独楚国。

楚国的发达,赶上了齐桓公首霸的时代,之后整个春秋战国时代里,他都是中原诸侯无法小视的力量,甚至到了战国晚期,他更成为六国中唯一能够与强秦扳手腕的国家。在春秋中期至战国早期,楚国的疆域,相当于中原各强国的总和,到了战国中期的公元前300年左右,楚国的疆域曾包括了今天湖南、湖北、陕西、河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区,甚至西南的广西、云南,南部的广东,它也有所染指。疆土最盛时,国土面积达到了一百万平方公里以上,人口五百多万。在同时期的世界上,波斯帝国已经灭亡,马其顿帝国分崩离析,罗马帝国还在内战之中。据有长江中下游地区,脚踩几乎整个中国南部的楚国,是当时世界上当之无愧的超级大国。

楚国这个超级大国,是怎么来的呢?

其实强大的楚国,在春秋战国的早期,是一个没有名分的国家。

楚国的先祖,按照各类史料的记录,尤其是屈原的记录,是源于黄帝的子孙芈氏,也就是说,楚人也是属于华夏族的一支。楚国的兴起,源自商周时期居住在江汉平原的楚部落,楚国的先祖季连曾做过周文王的老师,到了其曾孙熊绎的时候,被册封为子爵,获得了在江汉地区节制一方的授权,但是比起中原诸侯的王爵身份,他的地位却要低得多。

熊绎时代的楚人,虽然得到了周天子的册封,但很不被待见。熊绎曾经在周成王会盟诸侯的时候负责管理茅酒,比起各路诸侯的尊贵来,虽然他是子爵,却只是个勤杂工角色。此事也令熊绎知耻后勇,归国后的熊绎,开始了他率领楚人艰苦创业的道路,他们在江汉平原刀耕火种,开辟山林,引进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历经几代人的辛苦经营,终于开始发展壮大。

比中原诸侯更加艰难的是,因为生存的缘故,楚国从立国之初开始就面临着南方蛮族的严重威胁。灭三苗、平山越,楚国的国土以汉水平原为中心,向后来的中国南方各省扩张着,终于有了“楚地千里”的庞大版图,而楚人也在这一次次血与火的征战里接受了华夏文明的洗礼,完成了由部落到文明国家的转变。

楚国真正有了名分,是楚武王在位的公元前740年左右,既然周王室不给我名分,那我就自封名分,强大起来的楚武王就是这么做的。对楚国这种自立为王的行为,周王室虽然憋气,却也没有办法,这时期的中原,已经陷入了周王室衰微,诸侯战乱的时代,周天子自身都难保,还管你楚王的名分?不服气的当然还有中原的诸侯国,但此时与楚国毗邻的黄河流域,无论是郑国还是宋国,都已不具备单独面对楚国的实力,黄河流域与楚国之间的强弱对比早已经易形。

从楚武王开始,楚国的北方边境局面,已经从当年的抵抗中原诸侯侵扰,变成了此时的主动出击,不断占领中原诸侯土地,黄河流域的宋国、蔡国、郑国等国家的迅速削弱,与此关系颇大。楚武王的儿子楚文王在位时期,将楚国的国都定在郢都,以此为中心,楚国很快有了“楚地千里”的广阔版图。到了楚成王在位时期,周天子终于承认了楚国的王位,要求楚国“节制百越,无侵中国”。对于楚国的畏惧,可谓溢于言表。

这时期的楚成王,在楚国历史上是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之所以不太出名,主要因为他运气不好,生活的年代先是有齐桓公九合诸侯的霸业,如日中天的声威;后又有晋文公称霸中原,继续尊王攘夷的大业,将这位楚王的声威给“衬”了下去。他在位的时期,和这两位春秋霸主都曾经“对话”过,先是和齐桓公针锋相对,险些酿成两大强国之间的全面战争,最终在正确认识了双方实力对比后主动求和,却也让齐桓公意识到此时楚国的强大。

(凤凰是楚国的图腾,楚人自古尊凤崇凤。)

而另一位霸主晋文公,与楚成王更有渊源,早年他还是个流亡公子的时候,就曾得到楚成王的帮助,而后两人兵戎相见,在城濮打了一战,结果是楚成王大败,晋文公确立了霸主地位。但这一战,晋国赢得相当惊险,当时晋国联合中原齐国、秦国两大强国与楚国对垒,但总兵力尚不及楚国的一半,如果不是楚将狐偃轻敌冒进,被晋齐秦三国联军合围,此战的结果恐怕还不好说。

而先后败北于两位霸主之手的楚成王,其实也是春秋时期的一位杰出君主,他在位的时期,正是楚国休养生息的关键时期。楚成王芈晖,公元前671年至公元前626年在位,在这44年里,楚国奉行的政策,是“布德施惠,结好诸侯”,他主动修复了自楚武王起与周王室以及中原王朝的紧张关系,退还了部分占领中原诸侯的领土,主动向周天子进贡,面对齐桓公的军事压迫,他有礼有节,既保持了领土完整,又让齐桓公认识到了楚国的强大实力,不得不采取敬而远之的政策。

对当时的中原争霸形势,楚成王有很清醒的认识,虽然楚人也是华夏族的后裔,属于齐桓公所说的“诸夏之国”之一,但是在大多数中原诸侯眼里,楚国还是蛮夷,每次楚国北进,政治局面都是孤立的,无一不遭到中原诸侯的联合打击,比如当年楚成王与齐桓公较劲,齐桓公就一口气纠结了八国联军进犯楚国,后来的城濮之战,仅参战的中原大国,就有晋、齐、秦三家。这样的局面下,贸然北进争霸显然是不明智的。

楚成王虽然对北方诸侯采取了和平政策,但是对南方各路部落,却没这么客气了。楚国在这时期,确立了他们“先南后北”的政策,即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平定南方各路诸侯国,扩大自己的地盘和势力。楚成王通过主动向中原示好的方式,获得了周天子“节制南越”的特权,以此为旗号,大力兼并南方各部族,这时期被他灭国的有谷、炫、黄、英、蒋、道等小国,版图包括今天的江南地区和湖南部分地区,这个过程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也有着重要意义。

楚国的南扩之路,仿佛一个巨大的熔炉,将中国南方各部族统统融化入华夏民族汹涌的血液中。楚国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里,其实扮演了中国南北文明桥梁的角色。让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从此交汇融合,中国南方各省从楚国开始日益与中原大地连成一片,渐渐纳入华夏文明圈之中,史籍总把秦始皇南征百越与汉武帝经营东南作为华夏文明南进的重要大事,其实春秋战国时代的楚国,才是最早的探路人。

与此同时,楚成王大力向中原诸侯学习,引进齐桓公改革的成果,建立楚国的集权王朝,并且大力引进中原先进的文化与生产技术。当中原诸侯在为霸业打得头破血流的时候,南方的楚国却埋下头来休养生息,进行着楚国特色的“尊王攘夷”运动,它再次破土而出的时候,中原诸侯,已无人可抗衡。

 
标签: 春秋 战国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