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夺了皇位后,做了一件不寻常的事情,就是为已经被朱允炆砍掉官职的藩王恢复名誉。这个举动不仅仅是拉拢人心,更重要的是让所有人明白:削藩,是一个错误的决定!他首先恢复了周王朱橚、齐王朱榑、代王朱桂、岷王朱楩旧日的封号。可对于在靖难之初曾经许诺与他“平分天下”的宁王,朱棣却不是这么简单地恢复名誉。我们知道,朱棣性格里有“准流氓”的成分,他准备赖账,就是老百姓也知道“一山不容二虎”的道理。朱棣决定和朱权单独谈谈他的问题。
朱权出生于1378年,当时26岁。而朱棣已经是44岁的人了。对于这个年轻有为、智勇双全的亲王,朱棣不得不防。战争结束后,朱权觉得朱棣能够取得胜利,和自己的三万铁甲支持分不开,所以十分骄傲,摆出一副功臣样子。朱棣把他叫来,问:“你想去什么地方?”朱权说:“还让我回到大宁吧。”朱棣眼神中有了杀气。朱权并未发觉。朱棣希望朱权能明白自己的谈话。可看来他是没有明白,那就只好拒绝了。朱棣摇头:“不行,再选。”朱棣不肯放虎归山,不能让他心存任何幻想。
“那就河北吧。”“河北那地方太苍凉了。”朱权见自己说一个朱棣否定一个,只好说:“我还说什么,你直接分配吧。”朱棣就将他分配到江西南昌,并且做了件一劳永逸的事:全部夺了朱权的兵权。这件事虽然做得很龌龊,可从冠冕堂皇的角度上讲,朱棣还是有话说的。宁王靖难功劳太大,费心太多,早应该退下来享享清福,何必操心那么多杂事。这就是朱棣,不但剥夺你的权利,还要堵住你的嘴。罢了你的兵权,还让你说不出什么来。让你享受荣华富贵,有什么错?可朱权心里能不窝囊吗?
但朱权心里更明白他的这个四哥。他是个说得到做得到的人。如果有人妨碍了他的政权,他是绝对不会顾及亲情的。罢了兵权,反而没有一点伤害了。朱权虽然感到很无奈,可他也知道,这是四哥保留了他的性命。索性卖个顺水人情,老老实实地活着吧。从此朱权开始潜心研究道教。 他的府中,成了学术研讨会集聚地。而且,与他来往的,多是文人雅士,他开始在戏曲、游娱、著述、释道、茶艺等方面发展。而且这个宁王颇有个性,在自己还活着的时候,就给自己建了坟墓。
正统七年(1442年),朱权自建生坟,没事就到那里游览。墓前原有朱棣批准成立的“南极长生宫”道观。前有南极殿,左有泰元殿和冲霄楼,右有旋玑殿和凌江楼。宫前有醉仙亭和一对6.9米高的八棱形华表,上刻道家符篆。做不成亲王了,朱权就选择做“神仙”。这也是无奈中的最佳选择。虽然失落,却也自在。对于像他这样的政治隐患,隐居,是他最好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