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会皇帝的女人,历来都是要求比较高的,要么是容貌出众,要么是家世显赫,要么是机缘巧合,但不论是哪种情况,皇室一般都要求皇帝的女人,必须是处女或者至少是来历清楚的女人。
但在西汉时,却有一位特别幸运、特别智慧的女人,她在与前夫生了一个女儿的情况下,不但以二婚女人的身份顺利嫁给皇帝,后来还逐渐登上了皇后的宝座。这个女人就是西汉王朝最牛皇帝汉武帝刘彻的母亲——王娡。
王娡(前173年-前112年)是汉景帝刘启的第二任皇后,父名王仲,母名臧儿。其父王仲是一介平民,其母臧儿却出身不凡,是秦末项羽册封的一路诸侯王燕王臧荼的孙女。王娡十几岁时就嫁给了平民金王孙为妻,并生了一个女儿,不出意外,王娡本来就只能和这位名字霸道的平民过一辈子了。可是她那位不甘只过普通日子的母亲臧儿,听到算命先生说自己的两个女儿都是大贵之命后,竟然把王娡从金王孙家强行接回。
不久后,正赶上皇宫为太子刘启到民间选美女充实东宫,就这样不安分的臧儿竟然将王娡送进太子东宫中作宫女,王娡也不愿意过从前的平民生活,所以干脆一狠心抛下了前夫金王孙和刚出生的女儿金俗。
王娡入东宫后,凭借聪明的头脑和不错的长相,特别是她还凭借过来人对男女之事的娴熟和老练,很快就从众多少不更事的小宫女中脱颖而出,利用机会勾上了刘启。刘启当时已经有了正妻薄氏,薄氏虽是刘启奶奶薄太后的侄孙女,但却与刘启感情不好,而且薄氏还没有为刘启生下一儿半女。但是刘启身边除了正妻薄氏还有很多女人,他当时尤其喜欢栗姬,栗姬还为刘启生了长子刘荣。所以,此时王娡虽然也想拼命笼住刘启,希望为他生个儿子。
可事与愿违,王娡竟然连续为刘启生了三个女儿,地位始终不能牢固,为了防止自己势单力孤,败下阵来,她又和老妈臧儿商量把妹妹王息也拉入宫中献给刘启。刘启面对经验丰富的王娡和年轻貌美的王息姐妹二人,果然很受用,这王息的肚子也确实争气,竟连续为刘启生下四个儿子,却也因此伤了身体,在生下最后一个儿子不久后就病死了。
可是,妹妹虽然牺牲了,姐姐王娡这边却又传来怀孕的好消息。这次王娡可能是有生儿子的预感,在怀孕的时候,她就对刘启说,自己梦见太阳投入她的怀中。刘启闻听很高兴,连说:“此贵徵也”。就在王娡怀着这个太阳入怀的儿子时,汉文帝去世了,刘启继位,称为汉景帝。
公元前156年,在景帝登基的第一年,王夫人就为它生下了皇十子刘彻。刘彻自幼聪明伶俐,因此,颇受汉景帝喜爱。生了这个聪明的好儿子后,王娡便谋划起母子二人的前程,而她后面之所以能顺利崛起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因为母子二人都是聪明的人;二是因为他们的对手栗姬和太子刘荣不够聪明,栗姬甚至可以用愚蠢来形容。
接下来的日子里,这两对母子便展开了争夺刘启宠爱和信任的暗斗,而在他们之间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人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那就是景帝的姐姐长公主刘嫖。刘嫖本看好栗姬母子,便寻机向栗姬推荐自己的女儿阿娇嫁给太子刘荣。
可是,面对这个强有力的政治联盟,愚蠢的栗姬却因为看不惯刘嫖常向汉景帝进献美女,而使起了小性子,断然拒绝了刘嫖的提议,这下她可把自己和儿子引向了深渊。
刘嫖在栗姬这里受了气,后来索性找到了王娡,向王娡推销女儿阿娇,王娡是极聪明的人,她深知刘嫖对汉景帝有煽风点火的本领,只能联盟不能得罪,于是,虽然阿娇比刘彻大好几岁,但王娡仍然爽快地就答应了刘嫖,并且在野史中,还留下了“金屋藏娇”的美谈。
王娡的聪明决定果然起了作用,联盟结成之后,刘嫖便发挥了她煽风点火的作用,常在景帝面前夸赞王娡和刘彻母子,另一方面自然是常说栗姬母子的坏话。有一次,长公主和景帝说,栗姬经常让宫女们在背后用巫术诅咒唾骂皇帝喜爱的妃子。景帝听后,对栗姬生出厌恶之心。
后来,景帝生病时曾试探栗姬,说:“我百岁之后,你要善待其他妃子和她们的儿子啊。”栗姬当时怀有愤恨之心,不但没有答应景帝,反而口出恶言。景帝对栗姬彻底失望,但是隐忍没有发作。
公元前150年,王娡暗中又安排人撺掇大臣上书立太子母亲栗姬当皇后(此时薄皇后早已被废),这引起了景帝极度反感,不但杀了那个大臣,还将栗姬幽居冷宫,同时废太子刘荣为临江王,不久,栗姬便忧愤而死。
前进道路上的障碍都被一个个清除了,接下来自然到了胜利者摘果子的时候。公元前150年,王娡顺理成章被立为皇后,同月丁巳,她的儿子刘彻立为太子。之后王娡的兄长王信、弟弟田蚡和田胜等人都被封为侯爵,田蚡后来还官至丞相。
汉武帝建元六年太皇太后窦氏去世,少了束缚,王娡更加得势,她效法窦氏干预朝政的先例,扶持其弟田蚡坐拥丞相之位,一时之间权倾朝野。
就这样,王娡又顺利地作了十五年太后,于公元前126年病逝,死后与汉景帝合葬阳陵。王娡以二婚生女的条件竟然还能成为皇后、太后,这在封建王朝中简直不可思议,能做到这一点的恐怕只有王娡,她无疑是封建社会发展史上最幸运、最聪明的女人,她用有限的青春博得了无限的荣华富贵,用一场豪赌的婚姻换取了至上的前途。她的努力拼搏不但为自己争得了荣华富贵,也为大汉王朝开启了最为辉煌的汉武大帝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