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和袁绍的谋士孰强孰弱 究竟有何差距?

   2020-04-14 360常识网0
核心提示:三国是个战乱年代,乱世有一个特点,各类人才都能得到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其原因就是诸侯为了自己的基业而想方设法招揽人才。这就形成了三国初期一个独特的现象,有势力的诸侯手下都有一大群文臣武将。有一大批武将这很好理解,军阀混战,有兵将才能消灭别人

三国是个战乱年代,乱世有一个特点,各类人才都能得到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其原因就是诸侯为了自己的基业而想方设法招揽人才。这就形成了三国初期一个独特的现象,有势力的诸侯手下都有一大群文臣武将。有一大批武将这很好理解,军阀混战,有兵将才能消灭别人保存自己嘛!三国初期的独特之处在于,一个诸侯手下,谋士也会形成一个群体。这也是区别于战国时期群雄混战的显著特点。在三国早期的诸侯当中,袁绍和曹操无疑是势力较大的两个,因而他们也有着各自的谋士群。两个人的决战是在官渡,此前,袁绍占有着绝对的优势,决战的结果却是完全相反,失败的一方恰恰是占优势的袁绍。后世人们总结了很多的原因,其中有一项是人才说,意思是曹操手下集中了当时天下最优秀的人才。这没有错,但袁绍手下有没有优秀人才呢?让我们把袁绍和曹操的谋士做一番比较看看。当然,由于袁绍自成体系时间较短,两人的直接冲突也只是围绕官渡之战,直接的比较有些难,这种比较也只能是一个大概。

荀彧和沮授

荀彧和沮授都是战略层面的人才,因而他们在各自集团中的地位也最重要。如:曹操征伐徐州的陶谦,留下荀彧留守东郡,官渡之战,曹操带兵在前线,荀彧留守许都。曹操说得到了荀彧,就好比有了自己的张良,可见荀彧在曹操心里的分量;袁绍得到沮授,马上任命他为监军,奋威将军,这几乎是袁绍手下的最重要的职务。

先说荀彧。曹操东征陶谦,张邈、陈宫背叛了曹操,暗中将吕布迎接而来。吕布来到兖州以后,张邈派人告诉荀彧说:“吕将军特来协助曹使君进击陶谦,你应当赶紧供应吕将军部队的粮食。”正在众人疑惑不定的时候,荀彧判断,这是张邈作乱。在积极备战的同时,荀彧派人赶紧调将军夏侯惇回来防守鄄城。而这时候,兖州的大部分郡县都已经背叛曹操投降了吕布。张邈还拉着豫州刺史郭贡一道与曹操为敌,郭贡率领一万人的队伍来到鄄城,提出来要见荀彧,众人害怕,劝他不要见。荀彧认为,郭贡来得这么快,是没有最后拿定主意,如果不见反而会把他推向张邈一边。如果见他,即便是不能为我所用,至少可以让他保持中立。正是由于荀彧的正确判断和周密安排,曹操从徐州回师,才有了在兖州就地反击吕布的根据地。

曹操想逢迎汉献帝,很多人不同意,认为领着天子来到的是韩暹和杨奉,两人还与北边的张杨连结,恐怕难以制服。荀彧认为,韩暹、杨奉等人根本就不能和曹操相比。他以迎接汉献帝是大谋略和大道德来看待这件事。并且劝告曹操,必须赶紧实施这一计划,如果别人也有这种想法,捷足先登,以后想这样也来不及了。曹操于是亲自赶至洛阳,迎接了汉献帝,迁都到了许昌。

官渡之战以前,袁绍准备进攻曹操。而这时候的曹操,东面有吕布,南面有张绣,西面有关中马超等十几个军阀,他们都想进攻中原。曹操自己也非常担心,他想主动出击袁绍,又觉得力量不敌。再加上其他强敌,用他自己的话说,他这是用兖州和豫州两个州的力量去和天下六分之五相对抗。荀彧告诉他,能与他曹操争天下的只有袁绍,而袁绍在气度、谋略、武略、道德方面已经首先失败了,所以袁绍是无所作为的。荀彧又建议,西部军阀,只不过是拥众自保,这样可以安抚他们;如果打败了东边的吕布,袁绍就容易对付了。后来,曹操打败了张绣和吕布,袁绍果然还没有动弹。

再说沮授。沮授归袁绍以后,向袁绍建议,要以冀州为根据地,然后向东,扫除黄巾残余,攻打黑山,灭掉张燕;再调转兵力向北,消灭公孙瓒胁迫戎狄,平定匈奴,横扫河北,合兵四州,网络英雄人才以争天下。这应该是袁绍版的“隆中对”,袁绍听从了这个建议,马上任命沮授为监军,奋威将军。

在迎接汉献帝一事上,沮授也是坚定的支持派,甚至是首倡者。现在所说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是沮授所说服袁绍时用的说辞。《三国志》记载说是郭图建议袁绍迎天子,其实,就是按照《三国志》的记载,沮授劝袁绍奉迎汉天子也是在前,以上那段说辞,其结尾语是:“迎大驾于西京,复宗庙于洛邑,号令天下,以讨未复,以此争锋,谁能敌之?”可见,在迎接汉献帝一事上,可以说荀彧和沮授是“英雄所见略同”。袁绍拥有四州之后,让长子袁谭出任青州,沮授劝谏说,这是自造祸端,后来果然兄弟争权,袁氏分裂,证明了沮授的先见之明。

官渡之战前,袁绍打算进攻许县,和曹操进行决战。沮授对袁绍说,曹操已经奉迎了汉献帝,这样出兵不是一种正义行为。何况曹操懂军事,会打仗,治军严明,士卒精炼,不是公孙赞等人可比的。不如进军黎阳,和曹操打消耗战,不出三年,曹操就会因消耗不起而败。官渡之战中,沮授又建议袁绍,曹操的粮食和军需物资少,利于速战速决,应该长时间和曹操对峙。袁绍不听,坚持过河与曹操决战。结果是沮授感叹:恐怕自己是回不到黄河以北了。这引起了袁绍的憎恨,减少了沮授的兵,结果官渡之战被曹军俘虏,不投降被杀。

郭嘉和田丰

曹操上奏汉献帝说郭嘉:“每每发有宏谋大议,在临敌时预作机变,在臣的筹策犹豫未决时,郭嘉总能立即助臣促成妙策。”这段话的重点说的是郭嘉在战役决策层面的谋略。官渡之战相持阶段,听说孙策将渡江北上袭击许都,曹营的人都很害怕。郭嘉说:孙策刚刚兼并了江东,所杀的都是英雄豪杰,都是能得到别人出死力相助的人,然而孙策对此却不作防备。他虽然有百万之众,又和他个人独行中原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是一个人的对手而已。事情正如郭嘉所料,孙策果然死于刺客之手。

袁绍死后,郭嘉随曹操征讨袁绍的两个儿子袁谭和袁尚,几次交战,都取得了胜利。诸将都建议曹操大举进攻,惟有郭嘉建议曹操,应该暂缓进攻。如果进攻太急,两人面对压力会联合起来;相反,缓攻一下,他们就会为了争夺袁绍的继承权而相互争斗。事情果然为郭嘉言中。

在北征乌丸时,曹操属下大多数人担心刘表派刘备袭击许昌。郭嘉说,现在袁氏兄弟还在,如果不趁此机会把冀州等袁氏地域扫平,袁尚要是凭借乌丸来恢复旧地,恐怕冀州、青州等地就不会归您曹公所有了。刘表不过是一个坐而论道的说客,他知道自己的才能不足以驾御刘备,因而就不会有所动作。曹操放心北行,扫平了乌丸,刘表果然没有行动。袁绍打败公孙瓒,用的是田丰的计策。袁绍要求将都城迁往鄄城,让天子离自己近一点,被曹操拒绝。田丰建议,以此为借口进攻许县,结果不被采纳。

官渡之战前,刘备杀了曹操任命的徐州刺史车胄,背叛了曹操,曹操亲征刘备。田丰对袁绍说:“同您争夺天下的是曹操。曹操现在去东边攻打刘备,战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结束,现在调度全部兵力袭击曹操的后方,一战就可以平定。这是一个最佳时机。”可惜,袁绍因为小儿子生病,没有接受田丰的建议。结果曹操害怕袁绍渡过黄河,加紧攻打刘备,不到一个月就将刘备打败。刘备投奔袁绍。这时候,袁绍才决定出兵攻打曹操。

田丰却认为,前面的机会已经失去了,就不应该再贸然出兵了,因为许都已经不再空虚了。况且曹操用兵历来变化无常,虽然人少也不可轻视。应该凭借黄河天险固守,外部联合天下英雄,内部实行农耕用以备战。然后出奇兵轮番出战,实行骚扰战术,让敌人疲于奔命。这就是坐在庙堂上就可稳操胜券的计策。这条计策究竟怎么样呢?曹操曾经说过:假如袁绍采纳田丰的建议,两人谁胜谁败还很难说!

许攸

作为谋士,还不得不说说许攸,因为这个人是在袁、曹交战时归属过两个阵营。许攸本来是袁绍的谋士,官渡之战前,曹操和袁绍刚刚交战,许攸对袁绍说:“曹操兵少,必然会集中全力来抵抗,许都的守卫就一定空虚。如果派出一支轻骑兵突袭许都,曹军必败。”袁绍没有采纳。官渡之战相持时,因家人犯法被逮捕,许攸投奔了曹操。许攸告诉曹操,粮食是双方的关键,袁绍的粮仓在乌巢,防备松懈,只要突袭乌巢成功,袁绍必败。曹操采纳了这个建议,果然打败袁绍。

许攸建议分兵突袭许都,曹操将如何应对且不说,曹操兵少,许都守卫力量薄弱却是实情,袁绍是不是可以一试?如果不采纳,也应该说出此计不行理由。许攸投降曹操后,建议曹操袭击袁绍粮仓,曹操马上采纳,并且立即实行,这从中就看出了曹操的高明。要知道,许攸刚来,谁能知道他就不是诈降!这就是反对者的理由。但问题在于,许攸的建议对曹操至关重要,必须一试。而乌巢粮仓的失守对战局所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恐怕曹操劫粮的发端来自于许攸,谁也不会否认。

从以上比较中可以看出,袁绍的谋士其才能毫不逊色,关键是作为主公的袁绍不能用。比如说在迎接天子一事上,两家都议论过此事,但曹操觉得这事情有利,马上实行;而袁绍却迟疑不决,等到皇帝到了曹操手里,这才知道皇帝原来还是有用的,可是,这已经晚了。还有那个官渡之战,曹操手下有那么多人和袁绍“暗通书信”,难道就没有人给曹操出过“避战”的主意?只不过曹操懂得,哪个主意可用,哪个计策不能用罢了。而袁绍,属下建议让他在曹操和刘备征战时出兵许县、机会失去后建议他消耗曹操、官渡相持时建议他偷袭曹操的后方,可以说个个都是好主意,可是袁绍一个也不用。这可正应了一句俗话,“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这就好比打牌,袁绍手握一把好牌,遇上张杨、张燕、公孙瓒这种牌不好牌技更差的对手,袁绍爱怎么出牌就怎么出牌,结果都会赢。可是,碰到曹操这样一个对手,尽管还是手握一把好牌,在曹操先出牌时,自己却不知道该打哪一张好了。别人告诉他,他却总是怀疑,难道你还比我高明?这样的人又怎么能不输!

荀彧评论说:袁绍“任用人却怀疑人的忠心”、“遇事迟疑,顾虑重重,缺少决断”,还沽名钓誉,总觉得自己谋略过人。这也难怪荀彧要离开他投奔曹操!碰到这样一个领导,就是有再高的谋略,恐怕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了。如此看来,人有才智,还得遇到一个能用的领导才行。

 
标签: 谋士 曹操 袁绍
反对 0举报 0 评论 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爱美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留言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 他不过一介谋士 为何让诸葛亮自叹不如
    刘备知人善任,诸葛亮智绝天下,即便以这二人之才智,也不敢说超越此人,诸葛亮还曾自叹远不如此人。他就是蜀国刘巴。对刘巴的记载,陈寿所述不多,只百余字,更多的是裴松之注。刘巴字子初,零陵烝阳人,少知名,刘表连续聘了好几次,举荐他做茂才,他都不买
  • 赤壁之战中曹操四大谋士为何集体失声?
    曹操身边最有名的四大谋士,即荀彧、荀攸、郭嘉、程昱,另一说是包括贾诩在内的五大谋士。可以说,正是因为有这四大谋士,才让曹操得以在北方的争斗中先后消灭董卓、吕布、袁绍、袁术、张绣等五大势力,并一举平定北方。由此可见这四大谋士的谋略技能应该是不
  • 揭秘闯王身边的第一谋士牛金星的悲剧人生
    牛金星的功过牛金星,是李自成的一名谋士,河南宝丰人,从小就非常喜欢读书,涉猎也非常广,所以非常受重用,但是在他受重用之后,他身上的一些陋习就出来了。比如非常严重的恃才傲物。牛金星像牛金星到了晚年的时候才看明白自己到底是为何到了如今的那般田地
    12-31 谋士闯王
  • 范增是一个好的谋士吗 为何能得到刘邦的认可?
    在风云变幻的时代,君主身边若是有很多好的谋士,那么便是成功了一半,而这个君主也一定得具有吸引这些谋士的特点。但是怎么样才算是一个好的谋士呢?是必须要头脑很聪明吗?还是得懂得看人眼色行事,就像是秦始皇身边的李斯吗?或者是两者兼有之,既拥有聪慧
  • 董卓手下第一谋士李儒历史上真有那么牛吗?
    在三国演义里,李儒是个足智多谋的人,他识人看人都是一流的。尽管董卓死后被人杀害,可是也不失为一个很有作为的谋士。不过历史上的李儒却没有那么有本事,不仅没有大的治国方略,就是政治思想路线也很有问题。据历史记载,李儒本来是当时有名的做学问的行家
  • 三国第一谋士刘巴 连诸葛亮都自叹不如!
    说起三国故事,恐怕最让人振奋与热血的就是那些沙场厮杀、尔虞我诈,武将英雄与谋臣智士,从来都是人们敬佩的对象。而说到三国里著名的谋士,大家第一时间又会想到诸葛亮,但其实三国第一谋士另有其人,就连诸葛亮也要自叹弗如,那么三国第一谋士是谁?诸葛亮
  • 刘备的发小谋士 巧妙纠正禁酒令
    时天旱禁酒,酿者有刑。吏于人家索得酿具,论者欲令与作酒者同罚。(简)雍与先主(刘备)游观,见一男女行道,谓先主曰:“彼人欲行淫,何以不缚?”先主曰:“卿何以知之?”雍对曰:“彼有其具,与欲酿者同。”先主大笑,而原欲酿者。雍之滑稽,皆此类也。
    12-28 谋士刘备
  • 湮没在历史深处的吴三桂谋士 不为人知的吴三桂
    吴三桂一生在明朝、大顺朝和清朝诸政权之间投机取巧、反复无常,堪称明末清初的大阴谋家。然三桂极善笼络人才,身边聚集了大批谋士为其效命,这些淹没在历史深处的阴谋家背后的阴谋家,在三桂反清的过程中推波助澜、出谋划策,在滚滚东去的历史长河中搅起朵朵
  • 诸葛亮唯一不敢惹的蜀国谋士是谁?
    在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写给西晋武帝司马炎的奏章中,陈寿对蜀汉丞相诸葛亮治理蜀国的政绩评价极高,认为诸葛亮治理蜀国时:“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达到了:“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
    12-25 诸葛亮
  • 揭秘:刘备的手下中第一谋士竟然不是诸葛亮?
    刘备手下第一谋士竟然不是诸葛亮,他是法正。自郭嘉一死,曹操辄有赤壁之败;法正一死,刘备就有夷陵之败。何其相似。正是天要亡国,先折栋梁,假如法正得以寿终,那么刘备不一定会兵败虢亭;提起刘备手下的第一谋士.很多人都会认为是诸葛亮.其实当时诸葛亮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