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鄂妃深受顺治宠爱,并很快怀孕了。顺治十四年(1657),她于承乾宫中产下一个男婴,这是顺治的皇四子。董鄂妃本来就受宠,此时又生了一个儿子,对于很多人来说,她就是一个威胁。而且,顺治一直对皇后不满,早就想废皇后改立董鄂妃为后,只是苦于找不到理由。孝庄太后将一切看在眼里,她虽然也喜欢董鄂妃的贤淑,但是在政治和家族斗争中,这点喜欢往往只能成为一声叹息。
董鄂妃临产之时,孝庄太后就已经想好了对策,她先搬到皇宫外的南苑(专供皇家冬天狩猎阅兵的地方)居住。董鄂妃生下皇子不久,孝庄太后便以自己身体不佳为由要董鄂妃前往伺候。一向恭顺的董鄂妃虽然身体很虚弱,但还是前往南苑照顾孝庄太后,她的健康因此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不久,董鄂妃受到了生命中最严重的打击,她的孩子还未活到百日就夭折了。
经此人生巨痛,董鄂妃一病不起,挣扎了三年后,一代佳人终于香销玉殒,死时“言动不乱,端坐呼佛号,嘘气而死。薨后数日,颜貌安整,俨如平时”。
董鄂妃死后,顺治十分难过,为了补偿身前不能立她为后的遗憾,在她死后两天就追封其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还亲自撰写了《端敬皇后行状》来悼念她,关于她的好,他是“笔不胜书”,“伤悼中不能尽忆”。
董鄂妃的丧礼办得非常隆重,顺治甚至要求上至亲王下到四品官,所有公主和命妇都要哭丧,“不哀者议处”,最终还是孝庄太后“力解乃已”。当时已经没有殉葬的习俗,但是顺治怕董鄂妃没人陪伴服侍,甚至想将三十几名宫女、太这位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冲龄登基,英年早逝,给后人留下了不少谜团。
监处死殉葬,后又在孝庄太后的劝阻之下,才放弃了这一想法。
董鄂妃的梓宫从皇宫移往景山观德殿时,为她抬梓宫的都是满洲八旗贵族中的二三品大员,这在清代也是绝无仅有的,就连皇帝的丧礼中也未见过这样大的阵仗。然后,顺治又在观德殿里为她举行了一场规模很大的水陆道场,108名僧人整日诵经,21天里经声不断。
按照清朝惯例,遇到国丧时,皇帝便需要用蓝笔代替朱笔批奏章,直到27天后再改用朱笔。然而董鄂妃去世之后,顺治竟用蓝笔达4个月之久。
顺治本来就体弱多病,在痛失爱子与最重要的人生伴侣之后,他也垮了。几个月后,正值元旦之际,四处都在张灯结彩,顺治却患上了天花。
朝廷颁布命令要求全国百姓“毋抄豆、毋点灯、毋泼水”(迷信治天花的一种办法),并下大赦令。然而没几天,顺治就病逝了。还有一种传说,说顺治帝失去董鄂妃后心如死灰,不再留恋红尘,于是选择出家为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