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年都会公布“中国作家富豪排行榜”公布,郑渊洁、韩寒、郭敬明、莫言、杨红樱等人是上面的常客。如今,中国作家的富有程度已令人咋舌。而在古代,作家是否属于富裕阶层呢?
韩寒是作家富豪榜上的常客
笔者的朋友、南京文史作家黄强列过一份“南京古代作家收入排行榜”,虽然不可能像如今的作家富豪榜那样具体那样细致,但也勾勒出古代寓居南京的诸多作家的生活状况。
总的说来,一个生活在古代南京的作家,要想致富不受穷,至少有四种收入途经!
在这个榜单上,排在首位的应该是清代诗人袁枚,他可能算是南京古代作家中的首富。
随园老人袁枚。
清乾隆年间,袁枚当过几任知县,40岁辞官隐居南京小仓山,建造了著名的随园(也就是现在南师大随园校区那块地方)。袁枚当官时就积聚了大量财富,退休后,他集地主、文人、出版商、教师、名人五重身份经营,获利丰厚。
袁枚的收入来源,一是将随园田地、山林、池塘租给13户人家,供其种植粮食、蔬菜、瓜果、树木,坐收地租。二是卖文获得稿酬,他的润笔费收入颇丰,一篇文章卖几钱两银子不足为奇;三是自刻文集销售,袁枚的书属于畅销读物,收入自然不低;四是开帐授课,招收学生,学费收入也非常可观;五是名人效应,袁枚常常受邀四处免费游玩,获得馈赠,获利多多。
袁枚的部分著作。
袁枚具体收入有多少,已经无法统计了,有一个资料,他的书,光版税换成现在的钱就超过百万,这只是他收入的一部分,所以将他列为古代南京作家中的“首富”,说服力很强的。
随园图。
稍逊于袁枚,但同样也能算是殷实阶层的南京古代作家,还有李渔、阮大铖、王安石等人。
生于明末清初的剧作家李渔早年家境富裕,入清后李渔家道中落,本人也没有做官,50岁从杭州迁居南京,客居金陵二十多年,在城南营建了著名的芥子园。
李渔筹建芥子园后,当起了自由撰稿人兼出版商,不仅自己写书出版,还刻印其他人的书,在古代做出版还是很来钱的。李渔不但做出版收入颇丰,他还在家中搞起了家庭剧团,四处巡回演出,也能带来丰厚的报酬。
黄强做过一个换算,李渔在南京最成功的时候,月收入相当于现在的两三万!
李渔
宋代文学家王安石、明代剧作家阮大铖在南京寓居多年,他们属于“官员作家”,收入还算可观。
王安石当过宰相,虽然收入不算非常高,本人又非常简朴,但他还是有财力在南京构建“半山园”的。
王安石。
明末的阮大铖在南明政府里当过兵部尚书,是部长级官员,收入丰厚,在城南库司坊建起了“石巢园”。
这个人是个奸臣,人品为人所不齿,但不得不承认,他在戏剧创作方面的造诣还是很高的。
昆曲《桃花扇》里的阮大铖。
石巢园旧址手绘图。
唐代李白、王昌龄;宋代陆游、辛弃疾等诗人、作家都来过南京,他们有的是以官员身份来南京的,属于殷实高新阶层,有的是属于游侠类型,如李白,四处广交朋友,花费不是很多,靠做做诗文,收入也不算少!
李白。
在这个“南京古代作家收入排行榜”排在后面的是吴敬梓、曹雪芹等人。吴敬梓祖上曾经拥有大量田产,但到了他这一辈就家道中落了。吴敬梓33岁时迁居南京,经济状况很差,其搬家、并在秦淮河边买下“秦淮水亭”的费用,还是变卖全椒祖宅得来。
吴敬梓定居南京后,几乎没有经济来源,依靠的还是不多的祖产。后来,由于吴敬梓捐钱修建泰伯祠,经济状况更加困顿。到了晚年,一家人只能搬到大中桥,家中只剩几十册藏书,只好靠卖书来换米。
范曾所画的吴敬梓。
吴敬梓晚年客死扬州,亲朋好友为其置办后事时,发现这位大作家囊中竟然找不到一文钱。幸好有好友卢见曾出钱买棺材,金兆燕出钱将棺材从水路运到南京,吴敬梓的遗体才得以归葬南京。
吴敬梓晚年如此穷迫,一是因为他缺乏谋生手段,二是因为他早年挥霍惯了,不懂理财节约。
位于南京东关头的吴敬梓纪念馆。
和吴敬梓类似的,还有曹雪芹,曹雪芹可能是南京古代作家中家底最丰厚的,但众所周知,曹雪芹的富家公子生活到13岁就结束了,从那以后,这位生于南京的大文豪就几乎日日与穷相伴了。
曹雪芹。
考察南京古代作家的收入状况,可以看出,那时作家的收入,一是靠做官拿俸禄,二是靠写稿拿润笔费,三是靠出版印书,这活儿大多数作家做不了,只有少数有商业头脑的作家擅长,四是靠卖文,也就是写一些科举范文。
如果你这几项都擅长,就能成为作家中的大富豪,比如袁枚。如果你只擅长做诗填词写小说,上述生财之道一样都不行,那就只有受穷了,吴敬梓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吴敬梓晚年,就像他笔下没有中举之前的范进那样穷困,图为吴敬梓纪念馆的范进铜像。
古代南京作家的房产登记表
作家 房产名称 坐落位置
袁枚 随园 今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附近
王安石 半山园 今海军指挥学院校园内
李渔 芥子园 今城南门东
吴敬梓 秦淮水亭 今夫子庙淮清桥附近
阮大铖 石巢园 今城南门西饮马巷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