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怎么贷款*(一无所有怎么贷款10万)
现在全社会都在倡导建立“信用社会”,无论是机构信用平台,还是个人信用平台,都需要尽可能全面地收集客户信息。
这些信息包括年龄、学历、工作单位、收入状况、资产情况等等,通过一系列严格审查,再通过计算得出一个信用评分或等级,然后平台就可以给个人提供金融服务。
通常,只有高净值人群,或者有资产的富人,信用会比较好,更容易享受各种金融服务。那中低收入群体就不可以享受金融服务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现在中国就有不少金融公司,专门给低收入群体提供金融服务。不过,笔者今天要跟大家介绍的不是中国公司,而是孟加拉国的格莱珉银行。这个银行给穷人提供贷款服务,不需要抵押,也不用签合同,还能运行良好。
格莱珉银行的创始人穆罕默德·尤努斯,是一位经济学家,也是一位公益创业家。他创立的格莱珉银行,在金融史上首次开创和发展了“微额贷款”的服务模式,专门给那些无法获得传统商业银行贷款的穷人贷款,成功地让金融服务也能惠及到贫困人群,尤努斯也被称为“穷人的银行家”。
2006年,“为表彰他们从社会底层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努力”,尤努斯和孟加拉乡村银行共同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尤努斯
尤努斯1940年出生于孟加拉吉大港一个富裕的家庭,父亲是做珠宝生意的,母亲一共生了14个孩子,在所有孩子里尤努斯是最大的,在大家庭和众多兄弟姐妹生活的经历也让尤努斯学到了同理心。
尤努斯青年时期学习成绩优异,在孟加拉吉大港大学完成了经济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65年,他获得了一份全额奖学金,进入美国田纳西州的范德比大学学习,并最终获得了经济学博士学位。1971年孟加拉国独立后,尤努斯回到母校吉大港大学担任经济学系主任。
1976年,尤努斯带着学生在大学附近的一个村庄进行调研,看到一个农妇在制作竹凳,这个农妇告诉他,制作竹凳的本金是高利贷贷款来的,除去高利贷利息,做一个竹凳只能赚0.5塔卡,相当于当时的2美分,收入是极其微薄的。
如果不是因为高利贷的资金成本高,制作一个竹凳能赚3-5塔卡的,这等于原来收入的6-10倍。在后面的调研中,尤努斯发现村里还有42个人都是通过高利贷借款的。
这件事对尤努斯触动很大,尤努斯认为,造成穷困的根源并非是懒惰或者缺乏智慧,而是这种状况造成穷人们连做一些小生意、创造自我雇用机会的启动资金都没有。
一些放贷者提供的借贷利率高达每月10%,甚至每周10%。所以不管这些人再怎么努力工作,高利贷的成本也让穷人们无法通过努力改善贫穷现状。
于是,尤努斯拿出27美元让学生借给这些穷人,等产品出售后再还钱。结果农妇们很守信用,实现了承诺。向穷人提供“微额贷款”的想法就此诞生,这也是格莱珉银行起源的故事。
专为穷人服务尤努斯认为,消除贫困需要采取可持续的方式。在银行成立初期,银行资金的来源主要靠捐赠,从2005年起,格莱珉银行宣布不再接受任何捐献,只依靠银行自身运营盈利。
而且和传统方式不同,格莱珉银行只贷款给穷人,没有抵押,也没有专职的风控人员,如何实现持续运营呢?主要有三点:
第一,他们为穷人量身定制灵活多样的信贷产品和灵活的偿付机制。
比如主要贷款产品是“基本贷款”,借款客户一开始借贷就从基本贷款开始,额度、期限根据客户的借贷能力来决定,提供平均每笔额度为100美元的微额贷款。贷款采用简单的年单利计算形式约20%,略高于传统商业银行,但远低于高利贷。
借款客户开始采用“整贷零还”的模式,通常贷款的第二周就开始每周分期归还本息。如果客户第一次如期还款,马上就可以申请第二期贷款。一旦客户遇到困难,无法按期正常还款,银行就重新安排还款计划。
格莱珉银行除了基本的贷款产品,还推出了很多特别贷款产品,来满足穷人在不同阶段的需求,比如说有住房贷款、农耕期间贷款、饮用水贷款等等。也为极端贫困的人创立了“乞丐贷款”产品,进行免息,由借款人自己选择如何分期还款。
第二,格莱珉银行通过发起“乡村手机计划”。
在奉行通过商业来消除贫困理念的同时,格莱珉银行还通过科技帮助穷人能够更多地和外界联系,从而更好地进行创业。
1997年,格莱珉银行和一位创业家伊卡柏·卡迪尔共同发起了“乡村手机计划”,合作成立了一家手机电信公司。只要是格莱珉银行的用户,就可以贷款买手机。借助手机来提高生产沟通效率、增加和家人朋友间交流财务知识信息的频率,并且可以通过手机更安全高效地转账汇款。
在利用科技帮助贫困人口赋能方面,格莱珉银行还有很多成功的尝试,这些项目都有着同样的目的,那就是希望帮助贫困人口掌握先进科技和信息,让他们能够摆脱贫困。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他们首创了“团体贷款”模式。
这是最出名的格莱珉模式,银行和贷款人之间不签署任何的法律合同,整个运作只是基于“互信”,只不过格莱珉信任的不是个人,而是“团体”。
格莱珉银行要求每个贷款申请人,都必须加入一个由相同的社会背景的人组成的互助小组,每5人组成一个小组,绝大部分组员是女性。小组中的每个人之间,不同的小组之间都互相支持和监督。
这种制度安排有效地降低了银行的监管成本,小组内部还能激发起更大的竞争意识、更强烈的相互支撑意识和氛围,保证了较高的还款率。
要组建一个这样的小组,对普通的孟加拉人来说是不容易的。因为她们必须自己去找组员,并且只有全部组员通过银行的面谈后,才能得到贷款。
这个过程可能要花几天或者几个月时间,但也正是通过这个过程,筛选出了那些能够认真对待的人,在很大程度上也增加了她们正常偿还贷款的可能性。
通过了贷款审批,格莱珉针对团体贷款采用“2-2-1”的顺序放贷。最初只有2名成员可以拿到贷款。根据她们的偿还情况,另2名成员再申请贷款,而小组的组长最后才能拿到贷款。
通过顺序放贷这样一个机制,轻而易举就将后面申请的人和小组长变成了免费的“风险控制官”,前面的人没有按时还贷,后面的人就拿不到贷款,格莱珉银行就不需要再安排专职的风控人员。
格莱珉模式还会提供财务培训,组织还款周会,每个“团体贷款”小组成立的初期,在拿到贷款之前,小组都会集体接受借贷和财务知识的密集培训。
在贷款发放后,银行工作人员每周都要和小组开会,解释银行的规章制度,对成员提出的问题和出现的困难给予帮助。还会督促成员按期还款,并确保贷款的款项都用在了经营活动上。
正是通过这些培训,穷人们增加了财务知识,实践了好的理财方法,让他们掌握知识技能,不会重返贫穷。
格莱珉银行用他们的行动证明了,比起慈善捐赠,消除贫穷最好的方法是在商业上进行有效且持续的拓展,帮助穷人依靠他们的能力去摆脱贫穷,才是真正扶贫。